出版时间:2012-4-1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一方 页数:18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医学追求真实,电影展现虚幻,医学与电影,能扯到一起来吗?硬扯,那一定是胡扯。
不过,先别急于下结论。
诚然,电影是想象的,人们通过对电影情节的想象,可以体验超越职业生活的另一种生活,将我们从狭窄的职业生活中解放出来。任何电影都有一个谜,谜中有隐喻,有警策,能教会我们如何触动温情、掂量价值、敬畏生命、品尝幸福。
……这些正是“旗杆式”技术教育所缺乏的那一份人文情愫。
《白色巨塔(电影中的生死疾苦与救疗)》作者王一方早年是一位爱看电影的医学生、住院医师,如今,他试图将电影作为医学人文的“巧克力”分发给大家,期待通过电影重新发现医学,理解医学,反思医学,洞悉这个神圣职业的真谛与归依。
作者简介
王一方,医学硕士,医学人文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医学思想史、医学哲学与健康传播,现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主要著作有:《敬畏生命》、《医学人文十五讲》、《人的医学》、《医学是科学吗)、《准谈风月》(合著)等。
书籍目录
导言:电影的心灵划痕
——一个人的观影史与精神发育史
第一章 瘟疫:拷问人生,提撕人性
——新瘟疫影片的心灵冲刷
第二章 危崖上的生命体验
——癌症主题影片《心灵病房》及其他
第三章 智慧: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银幕上的精神疾患
第四章 凝视那双临终的眼睛
——屏幕上的生死彻悟
第五章 弱者的荣光与尊严
——疾苦、残障生活的人性光芒
第六章 白大褂的诱惑
—— 道德偶像是否离我们远去?
第七章 用镜头解剖灵魂
—— 伯格曼的医学主题电影
第八章 假如医学家成为上帝
——影片《弗兰肯斯坦》及其余波
第九章 有谁知道灵魂有多重?
——拷问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价值基线
第十章 玄与妙:何以言说
——屏幕上的中西医学特质与冲突
跋:通过电影发现医学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艺术家心中的历史总是反叛医学家眼中的历史与现实,他们将生命中的巅峰体验称之为“如醉如痴”,他们从不将精神异常、反常、失常和超常的艺术家或作家看作是病人,而是投以欣赏的目光,将他们看作是敢于越过人性在一个时代的禁忌底线的精神探险者,或者将他们看作是优异灵魂的持有者与天赋者,他们具有常人罕有的想象力、精神敏感和语言形式创造的天分,其中有些杰出者甚至被看作是精神先知、思想先驱或者伟大的哲人(如尼采、克尔凯郭尔、阿尔杜塞、福柯),艺术家(有画家蒙克、梵高、诗人兰波、作家沃尔夫、新浪潮电影导演法斯宾德、诗人顾城)。 人类何时才执意将精神正常与错乱(智慧与愚昧)区分开来?不完全取决于精神医学的兴起,而源自启蒙主义的进步观,有了这面镜子,人类才有智慧的万物之灵的自我意识(有别于、超越于其他动物),同时,认定人类历史是不断克服愚昧,走向智慧的历程,个体的精神发育史是由无知到智慧的教化史。才极力崇尚智慧、天才、早慧,提倡启蒙、教化,认同上智下愚。 然而,精神病文学与电影却给这种教条泼下一桶凉水。那些喜欢反面敷粉的作家、编剧、导演们携手颠覆既定的成规,书写着新的生命教义,天才、智者的禀性是孤独、过敏、幻觉或妄想、压抑或冲动,形神不安,抑郁或狂躁,人生长河里,智慧就是痛苦,智慧就是不幸(智者命运多桀),天才即疯子(天才与疯子分享同一个定义)、天才即堕落(天才不拘道德规范和常识,梅毒偏爱天才),在我们这个荒谬的世界上,智者无港湾,愚人多码头,智慧是智者的墓志铭,愚钝是愚夫的通行证。其实,在中国,反弹琵琶的智慧观由来已久,禅宗有空门无思,烦恼皆去,不思是福的教诲,生活中有大智若愚的常识,由此认定傻人有傻福,难得糊涂,由糊涂转聪明难,由聪明转糊涂更难,《红楼梦》里就有“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讥讽。 影片《雨人》(主人公身陷于自闭症之中)就是这些反叛言论最精彩的注脚。影片讲述一个生活陷入困境的车商查理从刚过世的老爸那里只得到一部老式轿车,而他从未谋面的哥哥却继承了300万美元的遗产,愤愤不平的查理立刻前去寻找哥哥。哥哥雷蒙长期住在一所疗养院里,他自幼患严重的自闭症,终日沉浸在自我幻想世界之中,行为异常,被视为白痴。他特别怕下雨,还总把自己的名字念成谐音的“雨人”。查理拐走了雷蒙,想要重新更改遗嘱。他们历经艰难曲折,终于回到洛杉矶。雷蒙丝毫无改变。对于查理来说,这次旅行却使得他发生极大的变化,他懂得了人生中还有更珍贵的东西:人的感情和手足之情。同类影片还有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阿甘正传》(智障与幸运同在)。
编辑推荐
《白色巨塔:电影中的生死、疾苦与救疗》仔细品鉴了数十部极富人文关怀的医学题材的经典影片,如《入殓师》、《深海长眠》、《我的左脚》、《第七封印》、《野草莓》、《飞越疯人院》、《犹在镜中》、《亡命天涯》、《白色巨塔》等,富于浓烈的人文关怀色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