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罗杰•夏蒂埃 页数:114 译者:马胜利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88年,历史学家罗杰·夏蒂埃在法国文化电台接待了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同他进行了五次对话。本书全文收录了这五次对话,并将其再现于当时的知识和政治背景中。这些对话既表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也反映出他们对相互差异的清醒意识。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就他们各自的学科及其社会作用展开了较量。
2002年初,布尔迪厄突然去世。法国文化电台重播了这五期节目,以示缅怀。
作者简介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法国社会学家,其著作《区隔:品味判断与社会批判》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十部社会学著作之一。 罗杰·复蒂埃(Roger Chartier),法国年鉴学派第四代的重要人物,现任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研究主任,是研究近代早期书籍史、阅读史的专家。 马胜利,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社会文化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会秘书长,多年从事欧洲社会文化和法国问题研究。著译颇丰。
书籍目录
译者序 马胜利
序 言 学者的直白 罗杰·夏蒂埃
对话一社会学家的职业
对话二幻觉与知识
对话三 结构与个人
对话四 习性与场域
对话五 马奈、福楼拜和米什莱
章节摘录
皮埃尔·布尔迪厄:我想用一句话来回应你刚才所说的,这就是:我们生来便受到限定,我们只有很少的机会获得最终的自由;我们在非思维中诞生,我们只有一丝希望成为主体。对于那些大肆宣扬自由、主体、人类等口号的人,我要责备他们把社会行动者封闭在自由的幻觉中。这实际上是实施决定论的一种手法。另外,在所有社会类别中,最倾向于自由幻觉的便是知识分子。提出这个社会学悖论无疑也是我的研究令知识分子恼怒的原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人们如何赞扬萨特,他终归是个知识分子的思想家。正如曼海姆(Mannheim)所说,他维持了“无依无靠”的知识分子的幻觉,即相信知识分子能够掌控其自身真理的自我意识幻觉。我认为,有些人疯狂排斥社会学,并谴责社会学“仇恨哲学”,这表明他们对知识分子被各种特殊决定论所束缚的状况视而不见。这些决定论涉及思想范畴、精神结构、附着现象和大学依附。大学依附往往比政治依附更具歪曲作用。我认为,学术利益对大学教师的左右要超过政治利益。换句话说,谁占有了思想工具和思想对象,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身思想的主体。人们并非生来便是自身思想的主体,而是在重新认识决定论后才成为思想主体的。当然,这其中还会有其他工具,例如心理分析,等等。我认为,在这方面,我所做的事情与人们对我的误解恰恰相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