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艾伦·G.狄博斯 页数:24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学史学史著作,由作者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和里斯本科学院的4次演讲汇集而成。它概述了从古希腊至20世纪初人们对科学史的研究,分析了科学史成为一个职业的学术领域以来的发展状况,讨论了化学史对于一般科学史研究的意义,并对科学革命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传统的科学史观认为,科学革命就是以牛顿力学为主要成就的机械论自然观战胜亚里士多德自然观的过程,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考证和分析,发现了科学革命中存在第三支重要力量即化学沦自然观。本书的卓异之处在于:迄今关于科学革命及其历史的描述大都采取机械论立场, 本书是一个化学论者而非机械论者对科学史和科学革命所作的富有意义的诠释。
本书对于科学技术史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和研究工作者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艾伦·G.狄博斯(Debus.A.G.) 译者:任定成 周雁翎
艾伦·G.狄博斯(1926-2009),是美国芝加哥大学莫里斯·菲什拜因科学史与医学史研究中心创始人和首任主任、教授,曾分别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和国际医学史研究院的院士,长期担任炼金术史与化学史学会常务理事,1994年获得国际科学史界最高奖萨顿奖章,1978年获得国际科学史界最高著作奖菲泽奖金,1987年获得国际化学史界最高奖德克斯特奖。
书籍目录
中文第三版前言
简体字版前言
繁体字版前言
原序
第一讲 科学与历史:一个新领域的诞生
第二讲 科学史:职业化与多元化
第三讲 化学史的意义
第四讲 科学革命:一个化学论者的再评价
西汉人名对照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分依赖数学的科学。也正如培根一样,惠威尔觉得科学史的主要目的是为科学哲学提供材料。在惠威尔看来,历史服从于哲学,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历史学家的目的是阐明科学方法。惠威尔的历史留下了众多领域尚未涉及。他忽视古代近东的成就,部分原因是他写作时可靠的资料不足,也因为他觉得埃及和巴比伦的科学缺乏理论。远东和伊斯兰成就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而由于希腊科学的演绎性质他甚至对希腊科学亦进行了苛刻的描述。至于他对科学革命期间及其后的科学的描述,显而易见,受到了启蒙观点的影响。书中各章分别论述各门科学或者现代研究的各个领域。当然,此书并不是一部完整的历史,由于惠威尔个人的兴趣,书中几乎没有涉及生物科学和医学科学。正是在惠威尔论述中世纪的章节中,他的偏见极为明显。[21]在他看来,这是由于忽视物理论证所造成的与基督教相应的“停滞期”。这一时期的所谓科学家什么新知识都没有增加。他嘲笑了他们的“不清晰性”、“教条主义”、“神秘主义”和“注解风气”。诚然,他提出有那么几个例外——罗吉·培根(Roger Bacon)和大教堂的建筑师们被他所铭记,但总的说来,他因为厌恶,因为相信这一时期物理科学只不过是法术,而拒绝考虑这一千年的历史。他带着明显的解脱心理抛弃了这个教条主义时期。
媒体关注与评论
狄博斯“在我们的历史中给有机自然的科学赋予了一个与物理自然的数理和机械论科学并列的重要地位”,从而“剧烈地改变了我们的科学革命观以及……70年代以来的科学史观”。 ——《爱雪斯》1995年第2期
编辑推荐
《科学革命新史观讲演录》由当代科学文化前沿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