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翻译伦理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王大智  页数:18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复杂且特殊的人类行为。人类翻译活动的诸要素,无论作为广义翻译主体的译者、作者、读者,还是相关的语言、文化、翻译目的等都具有社会伦理属性,因此,翻译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具有伦理性。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审视人类的翻译行为,不但能够增进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更加公允地评判人类的翻译行为,更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本书以“翻译伦理”为研究主线,以发生在传统中国的两次大规模翻译运动为历史与实践参照,运用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相关理论,对华夏民族传统翻译伦理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了伦理、翻译与翻译伦理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树立相对主义的、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翻译伦理观的主张。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翻译伦理问题的凸显
 第二节 “伦理”、“翻译”、“翻译伦理”释义
 第三节 中国翻译伦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 本研究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翻译研究的伦理转向
 第一节 翻译研究伦理转向的萌动
 第二节 作为“翻译政治”的翻译伦理
 第三节 功能主义的翻译伦理
第二章 华夏民族“以夏变夷”的族际伦理与佛经汉译伦理
 第一节 伦理中心主义、华夷之辨与佛经翻译
 第二节 依附黄老之学或儒学下的“存质”与“尚文”(两汉、三国时期)
 第三节 依附并试图超越玄学的翻译伦理(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四节 以尊重佛教原典为主的翻译伦理(隋、唐时期)
 第五节 儒家正统地位的恢复与佛经翻译的衰败
第三章 华夏民族“立夏夷之防”的族际伦理、实学伦理与明末清初的西学汉译伦理
 第一节 立夏夷之防、实学伦理与明末清初的西学翻译
 第二节 从依附佛学到“附儒”与“超儒”的翻译伦理
 第三节 无奈的偏离与偏离中的“偷运军火”:科学翻译中裹挟天主教思想的翻译伦理
 第四节 翻译伦理之争与西学翻译的终结
第四章 中国传统翻译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节 中国传统翻译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翻译伦理的维度与向度
结论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为了推动佛教事业的发展,玄奘坚持走上层路线,与帝王保持良好的交往关系。玄奘深知佛教事业的发展必须在朝廷许可的限度内展开,佛经翻译事业只有得到朝廷的赞助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身为佛教徒的玄奘摒弃“沙门不敬王者”的印度佛教传统,对帝王表现出敬重和臣服的姿态。有必要指出的是,玄奘毕竟是一个幼年接受过儒家传统思想教育的中国人,敬王者、效忠君主对他来说并不是绝对不能做的事情。玄奘回国后向唐太宗提出希望去嵩山少林寺翻译佛经时曾言“玄奘望为国就彼翻译,伏听敕言”。为了得到帝王对佛经翻泽事业的大力赞助,玄奘为其佛经翻译活动打出了为国尽忠、报效祖国的大旗,而且对帝王也表现出敬重与服从的姿态。唐太宗不仅在弘福寺里为玄奘设置译场,还命房玄龄负责按照玄奘的需求提供资助,务必做到周备。除了担任弘福寺译场的译主外,玄奘还先后在皇家寺院大慈恩寺和玉华宫主持过佛经译场。玄奘译出经文后还曾上表,请皇帝为其所翻译佛经作序。唐太宗曾亲自为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作《大唐三藏圣教序》,皇太子李治也为玄奘作过《述圣记》。有唐太宗父子为玄奘翻译的经文作序,其译本的影响力自然非比寻常。在《玄奘传》中,玄奘的弟子彦惊对此有过评述:“自二圣序文出后,王公、百辟、法、俗、黎庶手舞足蹈,欢咏德音,内外揄扬,未及浹辰而周六合,慈云再荫,慧日重明,归依之徒波回雾委。所谓上之化下,犹风靡草,其斯之谓乎!如来所以法付国王,良为此也。”玄奘利用皇帝的力量推广佛经译本的举措给我们多少会带来一些启发。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翻译与翻译伦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有创意,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质量好,现在还没看。
  •   这本书基本上梳理了翻译伦理研究的一系列基础理论著作,但是感觉和中国很多的研究一样,是理论加文本式的研究,翻译理论研究的人可以看看!
  •   想买翻译文学侧重文学专业的,这本书是和文学太远了,倒是和从事翻译的外语专业更接近一点,目前除了签名全新,有需要的出邮费我可以免费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