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霍奇逊 页数:515 字数:573000 译者:杨虎涛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制度经济学的演化:美国制度主义中的能动性、结构和达尔文主义》是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M.霍奇逊2004年的著作,它不仅详细地梳理了美国制度主义思潮的演化历程,而且包含了制度与演化分析的最前沿思想,包含了达尔文主义和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科学、凡勃伦的制度主义、重构制度经济学等,同时还对制度主义经典思想分别作了阐述。
简要地说,《制度经济学的演化:美国制度主义中的能动性、结构和达尔文主义》的内容可以按如下几条主线理解。第一,以凡勃伦制度主义为标尺,在回顾美国制度主义历史的同时对各时期的代表人物进行了点评。第二,以达尔文主义为线索,反复强调了科学研究中的累计因果原则,并就生物学和经济学、社会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三,以涌现哲学为线索,反复强调了层级本体论的重要性,并就此对科学研究中的还原论(更具体地说,是对解释性的还原论)进行了批评。
《制度经济学的演化:美国制度主义中的能动性、结构和达尔文主义》的结构非常清晰。第一部分提出了基本的方法论问题并表明了观点,这些问题在后面的部分中会反复出现。第二部分则就社会科学中的演化思想进行了溯源,尤其是对多层演化论进行了分析,并就涌现哲学、层级本体论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对于读者来说,这两部分的内容对理解全书起着基础性作用。第三部分全面评述了凡勃伦的工作,关于凡勃伦制度主义的讨论也集中在这一部分。第四部分则是对康芒斯、艾尔斯等美国制度主义者的评述,并就美国制度主义衰落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第五部分是就凡勃伦制度主义复兴的讨论,其中第20章可以说是作者对能动性与结构之间的向上和向下因果关系理论的一种发展。
作者简介
杰弗里.M.霍奇逊(GeoffreyM.Hodgson)1946年出生,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旧制度经济学的当代传人、欧洲演化政治经济学协会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为英国哈特福德大学(UniversityofHertfordshire)教授、博士生导师,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是当今国际演化经济学界知名学者之一,曾被聘为法国、奥地利、瑞典、日本、美国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在剑桥大学任教8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与演化经济学。他是演化经济学的卓越代表,是英国当代资深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涉猎广泛,研究视阈包括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和经济学方法论。同时他还是一位高产的作者,迄今为止已出版10余部专著和160余篇各类学术论文。
杨虎涛,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演化经济学、生物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在《国际社会科学》、《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人民日报理论版》等报纸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转载。主要论著有《政府竞争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理研究》、《交汇与分野——马克思与演化经济学家的对话》、《演化经济学讲义——方法论与思想史》,译著《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性质和范围
新制度主义
最初的制度主义
本书的结构和内容
第二章 能动性与结构
方法论个体主义
方法论集体主义
还原论与还原
中心合并
非合并但并不彻底的解释
第三章 异议与解释
达尔文学说既不意味着最优也不意味着还原论
社会生物学的局限性
自组织理论是达尔文主义进化论的替代品吗?
拉马克式混淆
达尔文学说并不排斥意向性
机械论和决定论中的歧义
迈向过去
第二部分 达尔文主义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科学
第四章 查尔斯?达尔文、赫伯特?斯宾塞和人类
达尔文学说的衰落
社会达尔文主义神话
达尔文主义与因果关系
达尔文学说和多样性
精神和意志的问题
达尔文学说的七个哲学支柱
第五章 涌现和多层进化理论的先驱
乔治?亨利?刘易斯的涌现理论
刘易斯,涌现和社会进化
魏斯曼屏障
康韦?劳埃德?摩根
多层进化论的先驱
大卫?乔治?里奇
到新大陆
第三部分 凡勃伦制度主义
第六章 凡勃伦制度主义的起源
走进索尔斯坦?凡勃伦
凡勃伦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
凡勃伦,涌现和对还原论的拒绝
作为演化选择单位的制度
第七章 索尔斯坦?凡勃伦的达尔文主义理念
凡勃伦关于本体论和实证主义方面的思想
凡勃伦关于达尔文主义和拉马克主义的思想
凡勃伦、达尔文与因果律
关于物质、意识和人类的目的性
演化解释的原则
本能与习惯
本能和习惯先于理性
第四部分 制度主义的荒野历程
第五部分 重建制度经济学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这种解释中,如果武断地在任一特定阶段止步,并声言一切均可还原到个体,就像说,它是全部社会的、全部制度的(allsocial and institutional),这种无限循环的关键点在于,无论个人的还是制度的因素,都不具备合理的解释优先权。一切都可以通过个体或制度得到解释的想法是无理由的。一旦我们承认个体是被社会地决定的,我们又有了一个解释的无限循环。无论个体还是制度,都不能作为合理的终极解释因素。因此,不管从什么意义上说,方法论个体主义都应当被抛弃。在第三种类型中,也是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得到体现的一种,试图从个体互动中解释制度的起源,并以无制度的所谓“自然状态”为起点。比如,卡尔.门格尔就开创了一种制度演化的基础性分析,他选择的对象是货币制度,门格尔认为,货币源自于个体互动和交流,而这是以一种未经设计的态度或方式展开的。他从物物交换经济出发,众所周知,在物物交换经济中,问题就在于需求的双向一致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交易者寻求一种便利的、经常交换的商品以用于他们和其他人的交换,一旦这种使用变成流行的、主导性的,一个制度的自强化循环过程就发生了,实物交易的困难因此而得到解决。一种作为货币的用品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它既便利又使用频繁,一旦它被选择,它就会变得更便利,使用也更频繁,这种循环,以正反馈的形式导致了货币制度的出现。门格尔认为,在自发涌现的制度和经由整体刻意设计的制度间存在一个基本的区别。门格尔关于货币的讨论,可以视为是一种在无制度的自然状态下通过个体互动导致某些制度涌现的一种尝试。这种类型的解释,在诸如威廉姆森、波斯纳和奥尔森等人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类型的观点揭示了自发秩序都是如何仅通过个体互动而得以涌现的,其中,个体则被视为是在追求他们自己给定的目标和偏好。安德鲁•肖特(Andrew Schotter,1981,p.5 )走得更远一些,他将经济学定位为:研究“追求自利目的的个体经济主体如何促成制度,使之作为一种能使他们获得满足的工具”。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反向强调:给定一组互动个体,制度如何涌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这本富有冲击力且学术味十足的著作中,霍奇逊阐释了这样一种观念:只有克服经济学长期以来对稀缺性的强调和理性无边、制度先验给定这一潜在假定间的矛盾,经济学才能使自己不再疏离于其他学科之创见。正如凡勃伦等人早就指出的那样,对于所有经济系统而言,理性和制度都不能被视为唾手可得的免费午餐,它们是人类历史的有代价的产物,忘记历史的经济学既不能解释理性和制度的产生,也不能解释它们的性质和边界所在。 ——尤格•帕咖诺(UgoPagano)意大利锡耶纳大学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霍奇逊对美国制度主义的兴衰描述读起来犹如犯罪小说,而且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其诠释、其哲学基础,都远远超过了所有经济思想史著作,作者主张社会科学研究回归凡勃伦所倡导的演化精神,本书或许是自凡勃伦以来,复兴美国制度主义演化宗旨的最严肃的尝试。 ——乌里希•维特(LiirichWitt)德国马克普郎克学会《制度经济学的演化》或许称得上是这一主题内最好的著作,它是一个了不起的知识成就,这不仅体现在分析和综合等方面,也体现在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它聚焦于制度经济学悬而未决的主要问题,并提供了解决之道。 ——里克•蒂尔曼(RickTilman)美国内华达大学杰弗里•霍奇逊的新书继续其对一种可行的制度经济学的探索……较之他的早期著作,他更多地关注的是重构的问题……本书所引发的学术讨论将有助于产生一种改进的、更可行的制度主义,也有望成为一种开放的、多元主义的制度主义。 ——华伦•萨缪斯(WarrenJ.Samuels)美国密歇根大学
编辑推荐
《制度经济学的演化:美国制度主义中的能动性、结构和达尔文主义》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