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弗兰克·韦伯斯特 页数:392 译者:曹晋,梁静,李哲,曹茂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坚持从梳理资本的历史脉络中洞察信息社会的本质,借助勾勒贝尔、吉登斯、哈贝马斯、卡斯特等重要信息社会理论家的论述优劣,敏锐揭示了信息社会成为当下资本主义的核心特征,展示出商业文明覆盖全球的所向披靡之势,而政治压力与商业、技术迷思经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整合,严重消弱了公共服务与民主基础。
作者简介
弗兰克·韦伯斯特(Frank
Webster)国际著名社会学家,现任伦敦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其研究聚焦于信息与传播,以及高科技对图书馆、城市变迁的影响。《信息社会理论》(第三版)作为其经典的代表性成果,影响广泛。最近几年以来,他致力于通过检视反战运动如何采用信息传播新科技来洞察网络行动主义,并联合凯文·吉莉安和詹尼·皮克林撰写了《反战行动主义:信息时代的新媒体与抵制》。韦伯斯特的若干论著探索了信息科技与当代社会的变化趋势,他反对把信息社会视为彻底改变了的新社会形态,始终秉持此时的信息社会不过是既有资本主义的延续与强化,信息资本主义就是公司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已。
曹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哈佛燕京学者,致力于传播政治经济学与社会性别理论相结合的批判传播理论探索。2010年《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理论与实例》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著类一等奖。201
1年联合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布拉德利·艾普斯(Bradley Epps)教授共同讲授“Media and Gender
sttldies”(“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英文课程。
书籍目录
致谢
导论
什么是信息社会
后工业社会:丹尼尔?贝尔
调节学派理论
网络社会:曼纽尔?卡斯特
信息与市场:赫伯特?席勒
信息与民主:尤尔根?哈贝马斯
信息、自反性和监控:安东尼?吉登斯
信息和后现代性
信息社会
人名和学术关键词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吉登斯的反对意见提出了关键的问题——评论家所说的理论知识到底意味着什么?上面的引文清楚地表明,吉登斯认为经典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有关理性化的概念可以应用到理论知识的定义中,韦伯的理性化强调了有目的(直接目的)的行动(最明显地出现在行政系统结构的发展中),同时也涉及抽象和系统的原理、典籍和标准(行政组织的整体)以及行动者对抽象知识的需求(系统应该怎样运作)。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知识只不过是有关行政机构运作的经典 规则和程序。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得不问——到底理论知识中有什么新的元素?因此,贝尔的后工业社会对知识的强调,本质上不过是延伸和积累了工业主义的优势,那么,我们不禁又要质疑——后工业社会到底有什么样的新颖性? 这让我们对“理论知识”的准确性产生更大的质疑。如果“理论知识优先”是指那些在课本上经典化的已知科学原理(水的沸点、物体的传导性等),也可以认同。然而,如果理论知识包括了假设的模型,比如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关系贫穷和生活机遇的关系、或者社会 阶级和教育机会的关系,这又另当别论了。可能理论知识与物理规律的区别只在于程度的高低,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如果理论知识被视为现代生活专业系统的主要因素,它能操纵水力和污水系统、空中交通管治和电话网络等各类服务业的运行,同时它也组建了以确定原理(如毒性、安全极限等等)为基础的活动监控系统,这样的理论知识又是另一种定义路径了。又或者,理论知识被理解为一种趋势,个人和机构倾向于在他们改造未来的行为之上表现出更多的自反性,这又是另外一回事。最后,如果理论知识是由教育证明(一个普通的策略)特许的,那么这又涉及了不同的意义,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定义。虽然理论的优先性是当前历史的标志性特征,但不准确的理论知识定义,不禁让人质疑它是否能作为辨析信息社会的标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