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史(先秦卷)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博  页数:62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最灿烂也是最活跃的时期,以儒、道为代表的九流十家,皆产生于这个时期,并形成一座座无可企及的思想丰碑,出现一批照耀古今的思想文化巨擘。在儒学发展史上,先秦时期无疑是最重要的时期,儒学的基本体系和思想内核都在这一时期形成,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最伟大的人物也在这一时期出现。王博的这本《中国儒学史(先秦卷)》从思想观念、儒家的代表人物、儒家经典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理清先秦儒学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反映先秦时期儒学面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前儒家的一些重要观念
第一节 儒家的起源
第二节 天与天命
第三节 德的世界
第四节 礼乐
第五节 教育与经典
第六节 圣王与圣贤
第二章 孔子与儒家的成立
第一节 人类情怀与政治冲动
第二节 礼:以为政和修身为中心
第三节 礼之本
第四节 作为爱的仁
第五节 命与天命
第六节 经典
第七节 士、君子与圣人
第八节 孔子与儒家
第九节 《论语》的编纂
第三章 早期儒家的开展
第一节 孔子弟子的分化
第二节 曾子及其学派
第三节 子张氏之儒
第四节 子游氏之儒
第四章 郭店竹简的意义
第一节 郭店竹简《缁衣》的研究
第二节 《五行》与子思五行说
第三节 五行与四行
第四节 人伦与人道
第五节 早期儒家的仁义说
第五章 孟子
第一节 孟子的思想世界
第二节 良心的发现与性善论的提出
第三节 与告子的辩论
第四节 养心、养气与尽心
第五节 论天道与圣人
第六节 仁政
第七节 经典之学
第六章 《易传》与易学
第一节 《易传》的形成和编纂
第二节 《系辞传》对《周易》一书的理解
第三节 论占筮与大衍之数
第四节 易象的空间
第五节 卦爻辞的弹性
第七章 《诗》学与经典诠释
第一节 出土文献与经典诠释
第二节 《孔子诗论》的意义
第三节 《五行》与《诗》学
第四节 《中庸》与《诗》学
第五节 《民之父母》与《诗》学
第八章 荀子
第一节 辩者与儒者
第二节 《劝学篇》在《荀子》及儒家中的意义
第三节 天人之分
第四节 礼论
第五节 性恶
第六节 君道与臣道
第七节 经典之学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段话同样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空石中人的名字鰕或者就影射着子思(孔仅),②这是个好思的人,因为担心与外物接触而影响他的思,所以就弃绝耳目之欲和蚊虻之声,在闲居静思的时候似乎能够达到通的状态。可是什么叫做通呢?通该是心灵和整个世界的相通,③而不仅仅是内心的自通,这种自通不过是不真实的幻觉。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不能回避和外物接触的。闲居的时候可以通(空石之人似乎有这样的寓意),那么和外界接触的时候呢?因此荀子反问道:“思仁若是,可谓微乎?”前面只讲到思,这里就出现了思仁。我怀疑它是直接地针对着子思而说的,《五行》中曾经提到“仁之思也精”的话,精不就是微的意思吗?但在荀子看来,这样的依赖弃绝外物的方式来思仁的做法,恐怕是不能够称为精的。与其说是精,还不如说是危!诸如孟子因为恶败而出妻,有子由于恶卧就蟀掌,这也许可以称为自强、自忍,虽然难能可贵,但都属于此类。以荀子的看法,至人是无所谓忍、强和危的。圣人并非靠远离情欲的方式来控制情欲,如孟子所说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他会直面情欲,但以理来进行节制。这里有的只是心灵实现大清明状态之后的从容,“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解蔽》)如孔子所述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的自由状态,而不是勉强、苦行和脆弱。“故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没有刻意的造作,也没有外力的勉强。如果真有思的话,那么这种思也该是到达某个阶梯之后的一种心情,如“仁者之思也恭,圣者之思也乐”,①而不再是一种主要的德行内在化的工夫。到此,我们可以明确地了解,思孟与荀子确实是主张着两种非常不同的路径。前者看重的是思,后者而重视学。如果从成圣的角度来考虑,孟子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和荀子说“涂之人可以为禹”(《性恶》)是类似的,都在肯定普通的人能够成为圣人。但是其成圣的基础和工夫却截然不同。对孟子来说,其基础是每个人都有的善性或者良心,其工夫则是“反身而诚”(《孟子·尽心上》)的思。对荀子来说,其基础却是人性的恶,以及通过后天学习而能够掌握的化性而起伪的能力。我们可以把这两种工夫分别概括为思以致圣和学以致圣,它们代表着儒家内部的学思两途。思以致圣肯定生命内部的善性以及良心,道德的根源不能从外部去寻找,必须返回到生命的内部.因此把反身的思看作是确立道德生命的根本途径;学以致圣则相反,人性是恶的,没有所谓的本心或者良心,生命需要借助于外在的力量才能确立其道德的一面。因此需要通过学,通过虚一而静的心来了解作为生命之衡的道,进而由此道来规范自己的自然生命。可以看出,学与思的不同显然不能够孤立地去了解,它们实际上牵连着荀子和思孟各自的核心观念。学注重外向的索取,思强调内在的发掘。但这只是表面的东西。更要紧的是,对两者的侧重关涉到对生命的基本理解:或者乐观或者悲观的看法。

编辑推荐

《中国儒学史:先秦卷》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儒学史(先秦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觉得这套书在编排上有一个很好的体例,就是不按年代,按学术思想,当然在一个大的年代背景下,
  •   喜欢汤一介的书,所以这本也买下了
  •   此书写的不错,很有启发。
  •   书是好书,质量好,内容好,但是就是贵啊
  •   反映先秦时期儒学发展情况一本著作,感兴趣的读者看看吧!!
  •   这套书9本,汤一介的总序长达65页,竟然每本都印了,也就是说全套书有600页(等于一本书的厚度)是这个序。至于吗?
  •   内容编辑的不错,弘扬传统文化很有必要
  •   必须细读,才会领略书之真楷,儒学之生命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