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隙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戴锦华 主编  页数:413  
Tag标签:无  

前言

一直想做一本饱含现实关怀和理论体认的电影书,既不同于坊间流行的电影杂志,也不同于各种电影书籍,它既不是电影资讯类软读物,也不是严格意义的经院式电影研究类著作,而是以富有批判性的电影和文化理论,研究和审视电影文化现象,对当下电影以富有建设意义的批评和研究,引导电影研究的方向,让电影研究者/创作者和爱好者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路径。    戴锦华教授和她的北京大学电影·文化研究工作坊坚持电影/文化研究和批评已经15年了,在学界影响广泛而深远。两年前,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每年组织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举办了两次,把当前海内外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电影研究专家聚集在一起,讨论和研究电影和文化的理论与现实,这些论文也正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每年一次的国际学术讨论会,研讨的未必仅关涉当下,所指或许更深远,因此我们需要一本更迅疾的电影书,把我们对电影批评的声音集中地传达出去,尤其是对当下电影文化生态的整体描述和批评。我们也希望以此为依托,凝聚海内外关注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的青年学者。    去年冬末,滕威从南方回京,戴老师、她和我又聊起这个想法,竟然一拍即合,商定由戴老师和我主编,设计全书整体架构;滕威担任第一年的执行主编,负责成立编委会、组稿编辑等具体事项。三天之后,编委会宣告诞生,未及庆祝就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不到一个月,我就收到了本书的提纲和目录。大家广发“英雄帖”,向海内外的年轻学者约稿。为了突出“year book”的时效性,我们还要求尽早截稿,追求质量的同时保证速度,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毕竟我们对自己有着更高的期盼。    现在,这本能表达我们对电影关注和理解的书终于面世了。我们基本从电影研究(Film Studies)和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的理论视角来进入当下的电影批评。文化研究在国内国际的发展、电影研究在这一生机勃勃的领域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给当代学者提供了研究与考察电影与大众文化新视角和新方法。这本电影书贯穿了几个关键词:当下、理论、学术、前沿、资讯。既有全球电影文化版图:中国电影、亚洲电影、好莱坞电影、欧洲电影、拉美电影;也有电影现场:前面“年度访谈”以对话的形式来呈现本年度电影的整体情况,后面的新片点评/年度大事记等提供了全面的电影资料;有大师纪念亦有新人关注,这些对研究本年度电影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这本书每年出版下去,成为电影研究的一流标杆,并逐步成长为电影研究与批评领域最有影响的电影手册;亦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进一步推动对当代电影与文化的思考及研究。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遗憾终难避免,但我们尚待来年。

内容概要

  透过光与影的缝隙,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一角,但五色斑斓的影像又是如何折射或操纵这个时代的集体无意识?《光影之隙:电影工作坊(2010)》的作者大多身在学院,笔下的文章却绝非自我囿闭的“纯学术”;书中辩谈的话题,充分体现了他们以电影言志、介入当下的心愿,具有深广的全球视野。2011已倏忽半程,此时转身回望,既是总结,亦是前瞻,期望这个文本敞向更大的文本,烛照这个世界的症候,成为激活新思想的“马刺”。

作者简介

  戴锦华,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兼职教授,并曾在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从事电影、女性文学和大众文化的研究,专著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电影批评》《性别中国》和Cinema
and Desire:A Feminist Max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Dai Jinhua's
Works等专著十余种,译有《蒙面骑士》。

书籍目录

缘起/高秀芹
2010年度电影访谈/戴锦华、张慧瑜
国片大典
 《孔子》:暖昧的遭遇战/贺桂梅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权力的叙事和美学/孙柏
 《决战刹马镇》:一种文化解读/胡谱忠
 《唐山大地震》:大众文化的遗忘机制与炼金术/邹赞
 《山楂树之恋》:此情不关风与月/刘斐
 《日照重庆》:作为隐喻的寻找/徐德林
 《赵氏孤儿》:一次全方位的撤退/李玥阳
 《让子弹飞》:“子弹”为什么会“飞”?/张慧瑜
 《非诚勿扰2》:中产幻象、叙事黑洞与意识形态混茫/聂伟
欧洲一瞥
 寻回失落的房子:欧洲电影的某种新倾向/李小白
好莱坞魅影
 《拆弹部队》:反英雄的英雄主义/于洪梅
 从《星球大战》到《阿凡达》:科幻谍影与文化领导权/刘岩
 《盜梦空间》:理论演武场/戴锦华
亚洲天空
 “新新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再现/李政亮
 《我的名字叫可汗》:弱者的姿态/李松睿
 《没有男人的女人》:鬼影幢幢的历史书写/赵柔柔
 《诗》:“政治”的,太“政治”的!/金正秀
 面对死亡的态度:解读2010年度韩国电影的哀悼与优郁/金正求
影像拉美
 《后院》:全球化时代的女性梦魇/滕威
 报道委内瑞拉:查韦斯、媒体与大众政治/魏然
记录现场
 《1428》:中国观察式纪录片的危机与转机/张钊维
 《海上传奇》:貔貅之眼下的历史记忆/刘岩
作者回眸
理论武库
海外速递
新片点评
写在后面
本书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以弱化“个人(主义)”曾经在美国主流文化中所承载的巨大份额。对此,尽管我们可以印证诸多的影片以为互文佐证,但最好的参正文本,也许还不是其他好莱坞电影,而是在金融海啸重创下、临危受命的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在这份激扬顿挫的演说词中,几乎令旁观者触目惊心的是,曾经成为美国文化标志的个人主义、个人奋斗、个人权利及以此为支撑的“美国梦”之语词几乎全然消隐,取而代之的却是同舟共济、携手同心、相濡以沫、分享艰难。因此,尽管仍有《社交网络》之类的新科亿万富翁的故事快闪着新版美国梦,但社会主旋律却是《在云端》式的“小团圆”的结局:并非游走空中的男主人公获取真爱、并因此而得救,相反,只是他通过为胞妹圆梦,重新拥抱了自己的血缘之家。稍作细查,即可发现,《盗梦空间》结构着一个父子关系的套层。回顾其情节,贯穿全剧的是主人公道姆.柯布的亡命天涯与归家之路,而实现其梦想的唯一可能便是达成梦中的“植入”:令百万富翁孱弱的继承人心甘情愿地解体父亲留下的资本帝国;这一不可能的任务能否达成的关键,则是年轻的继承人是否在梦中、准确地说是在梦的“深处”,“亲历”一场冷漠、紧张的父子关系的温情大和解。全剧的动作、戏剧、造型高潮中发生在加拿大雪原或曰梦境的第三层中;“最后一分钟营救”便是在梦中、百万富翁的弥留之际,在主人公柯布彻底沉沦灵泊之前,在唤醒之大爆炸轰毁一切的千钧一发时刻,为继承人续上父亲最后的遗言:不是面对不肖子的最终绝望,而是殷殷父爱。于是,剧情中的一次商业阴谋、一次潜意识领域的犯罪,成就的是双重父子深情与父子团聚,一处相互映照的镜像结构,同时成为戏剧引爆点、愿望达成的困境突破点与目标结局的同义自反。

后记

2010年,中国在电影市场再次缔造“发展神话”——年产故事片526部,较2009年增长15%;全年内地票房破百亿,较2009年增长63.9%,其中有17部跻身“亿元俱乐部”。这一年,终将会载人中国电影史册。灾难、历史、探案、功夫、言情、神话、职场,无论什么故事都过亿;视觉奇观、质朴白描,无论怎么拍都赚钱。百舸干帆,看上去千姿百态,实际上共同构建着新主流文化。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好莱坞、欧洲艺术电影、第三世界电影,我们更深刻地体察到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之中的“例外”与“常规”之处。因此,激发我们批评与写作热情的却并非史无前例的票房奇迹,而是对中国电影/文化/社会现实执著不变的探寻与追问、质疑与警醒的立场。我们来自不同地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纽约、伦敦、首尔、台北……我们出自不同学科——电影、文学、社会学、传播学……我们从事不同职业——教师、学生、广告人、媒体人……但我们分享相近的社会立场,或理论视野,或问题意识,或电影品味。我们在这里聚集,为的是呈现不同于产业研究、个人经验、商业影评、学院论文的另一种电影批评,它的理论化是文化研究式的,因而当下、介入、批判是它的特征,拆解主流文化、寻找新的可能是它的诉求。事实上,戴锦华教授独特而凌厉的电影与文化研究开辟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曾经我们追随学习,如今我们付诸实践。本书的酝酿、组织、写作以及编辑的每一步,亦都是在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我们希望一年一度“电影工作坊”的写作、编辑与出版能成为大家共同直面当下现实、并肩战斗的过程。至此,必须向北大培文的高秀芹师姐致以衷心谢意,没有她的魄力与信任,我们将永远停留在纸上谈兵。同时,也要感谢培文的周彬,他的高效、专业、认真都是编辑中的楷模,我们能得他相助,实在是幸莫大焉。    作为一本“year book”,我们选择的是2009下半年至2011年贺岁档全球最具话题性和症候性的影片,因此体例上按照时空结合的原则编排:版块设计突出空间的涵盖,各版块内文章排序则按上映日期。为了保证文章质量,避免成为圈子刊物,我们采取执行主编轮换制及匿名评审制。因此,年书的主题、版块、作者不会一成不变,每年都会有些新想法、新面孔。当然,我们非常期待正在阅读的你,能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无论投稿、批评、质疑、切磋,敬请致信yearbookpku@163.com。    2011年3月于广州小谷围岛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对电影批评的期待,是一份有效的批判,一份有创意有洞见的分析,所谓理论演武场可以是一份有趣的学术和思想的游戏,但也是一份严肃的质询和建构的尝试。去寻找和建构别样的可能,去尝试激活电影自身曾经蕴含并继续负载的巨大的文化、艺术与社会的潜能。批评,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份介入,一种创造。    ——戴锦华

编辑推荐

《光影之隙:电影工作坊(2010)》:我对电影批评的期待,是一份有效的批判,一份有创意有洞见的分析,所谓理论演武场可以是一份有趣的学术和思想的游戏,但也是一份严肃的质询和建构的尝试。去寻找和建构别样的可能,去尝试激活电影自身曾经蕴含并继续负载的巨大的文化、艺术与社会的潜能。批评,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份介入,一种创造。——戴锦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光影之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在光影之隙 去探寻电影理论与实践创作的共性
  •   在电影学院听过戴锦华老师的课,戴锦华老师曾是电影学院的学生们公认每课必听的几位老师之一。戴锦华老师的书我也必买。拿到这本书,除了对戴锦华老师的一个简单访谈,其他都和她无关,书里的文章也像是学生习作一样,现在怎么都这样出书了?
  •   以政治观点的角度切入电影的做法很值得称道
  •   与当下对话的文化研究论文集
  •   拿到手非常新,非常满意!
  •   值得拥有,很专业的评论,受启发。
  •   影评小传

    偷爱警/文

    中国电影,需要此类体裁的特评,对电影未来的指点意义,规划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电影评述和影评分析的视角,展示了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差距所在,也可以看到,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根基。

    中国电影,拥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但对于电影目前的发展评价,却说法不一。电影人、媒体人、观影人的不同立脚,反映出,电影本身的专业魅力。但除去艺术品位之外的魅力,电影所带给个人的,还有自私的特殊情意。

    中国电影,从建国初期的爱国主义宣传片,到如今的外片引进。国产影片的从无到有,从匮乏到盛行,到目前与欧美外片的同期上映。都在说明电影热潮,正在成为,中国内地演艺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传播力量。

    国产电影,有曲折、有平淡、更有痛心的恨离。现代科级含量的高低,成为电影技术的炫耀手段。从这一点看,中国电影市场,也需要新科技成果的介入,而中国电影市场,正好想要,极力寻求突破,新的定位路线,恰巧这样的技术手段,可以表现,国家电影制作能力的水平水准,并且可以在尖端领域一试身手。但这条路线上,全是虚幻的追影,追好莱坞的市场化模式,追好莱坞的运作方法,追拉美、欧洲派系的拍摄风格,追特技效果的夸张。

    中国电影将自己的路线,一种,作为政治幕僚下的宣传窗口。一种,模仿优秀的电影主题。不是效仿,就是宣扬。追逐的步伐,始终在跟着别人的路子跑。一时间,中国影片的产量提升,而从一方面来看,中国影片的题材,开始出现乏味,出现生硬的泡沫。影片效果虽然俱佳,纵然有高质量、高素材、高团队的影片应声而出。也难以满足日渐狂傲的电影风暴。可以说,中国电影的口味转型,极大的迎合了观众的眼睛,切中了目前的电影市场需要。但很难给时间面庞,留下有痕的印记。

    电影进入到快餐时代,中国的黑白电影,到现在3D、5D技术电影。有很多人都知道,技术和效果,都只是一种特殊成像手法,但为什么如此高科技的手法,难以给观众,留下回味的东西。由于时代的文化层次不同。观影者所反映出来的,感情寄存方式不同,很多时候,观影者是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影片,旁观者,更容易身在矛盾的影片故事里,找一点心理安慰的空地。在喜怒哀乐的电影屏幕下,无形的渺小,却验证着生活的伟大。而如今的电影人生,是色彩和绚丽的科技大战,故事的真实感和反思感,却一次次被洗刷掉。或许这就是目前影片的难以摆脱的困局所在,

    本书汇集许多影评人的评论,具有电影赏鉴的资料性。在不断翻阅的中国电影里,此书会起到一定的学术作用,作为中国电影的爱好者来讲,此书是一部难得的今日影评小传。
  •   喜欢电影的年度总结,非常赞
  •   电影发烧友必读的一本影评专辑
  •   戴锦华的文章必读,至于别人的,有一些可以不读,水平高低不是看语言的晦涩程度。
  •   里边的东西很有看头,有一定的新东西可以借鉴学习!
  •   开了眼了
  •   老公觉得不错,他的参考书
  •   根据个人所好,我还是喜欢这本书
  •   影评写的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的幽默,也并非犀利的语言,可以读读吧。
  •   本来是冲着戴教授来买这本书的,但书的内容太令人失望了,和戴教授写的书不是一个品位,也不是戴教授的风格
  •     蒙特雷:昔日明珠今陷泥潭
      墨西哥暴力事件频发导致地方经济蹒跚难行
      日期:2011-08-01 作者:林荫 来源:文汇报
      
      
      
      图为蒙特雷郊外山体上涂写的巨型“泽塔斯”标记。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引言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墨西哥国内的贩毒帮派斗争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该国东北部城市蒙特雷,可以彻夜听到枪声。“泽塔斯”团伙基本上控制了蒙特雷周边夜间的公路交通。
      
       贩毒集团的武器日趋精良,除了自动步枪,还有军用炸药。有的甚至自制装甲车辆,利用客货两用卡车改装成“土坦克”。巨大的车身裹着厚达一英寸的钢板,还有为狙击手设计的气窗。
      
       墨西哥军警最近曾在毒贩的仓库中发现一批这样的车辆。据报道,毒贩拥有类似“装甲车”的总量有100辆之多。
      
      黑帮勒索商人出逃
      
       蒙特雷被认为是墨西哥最富裕的城市,也是拉美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象征,企业家马里奥·拉莫斯的工业管道业务就在这块生机勃勃的土地上顺利经营着。他的办公室坐落在中央商务区富丽堂皇的大楼中,中央空调,四季如春,窗外是美丽的山景。
      
       一天早晨,厄运突然降临。拉莫斯打开电脑,看到一封匿名电子邮件要求他每月支付15000美元作为确保企业安全的保护费。拉莫斯以为只是垃圾邮件,随手就删除了事。
      
       过了6天,拉莫斯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一个沙哑的嗓音质问他为何还不付钱。拉莫斯惊慌失措之下,扔下电话就跑到亲戚那里躲避。此时天色已晚,如何应对?他们毫无头绪。
      
       厄运紧追而来。当天深夜,蒙面枪手就闯入他的公司,放火焚烧了一辆汽车,开枪打碎了他办公室的窗户,在墙上还用黑漆喷涂了“Z”字,这是墨西哥最大贩毒集团“泽塔斯”的标记。次日,拉莫斯赶紧带着全家逃到相邻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
      
      荒漠明珠变成地狱
      
       拥有400万人口的蒙特雷市,是墨西哥版的达拉斯。一个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钢铁、水泥、酿酒等工业巨头先后在这块荒漠之地落户,使蒙特雷发展成为一个繁华之都。目前,这里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7000美元,比墨西哥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
      
       在商业杂志上,蒙特雷光彩熠熠。它的人口虽然只占墨西哥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四,国内生产总值却占据全国总产值的百分之八。公司主管们在该市的机场着陆,行走在由大理石和玻璃幕墙装饰的航站楼中;在舒畅的高速公路上疾驰,欣赏远方美丽的山峰;入住舒适的五星级旅馆,在商务论坛上侃侃而谈。周末时刻,市区中弥漫着烧烤的香味,以及从居民家窗口中飘逸出迷人的拉美音乐。
      
       蒙特雷以其著名的私立大学、庞大的中产阶级队伍、现代化的地铁网络和1800家外国企业名闻遐迩,市民自认为拥有优于墨西哥其他地方的素质——高效、可靠,政治清廉。
      
       但是,自2007年起仅仅过了4年多,蒙特雷竟然沦落为一个谋杀之都。帮派相争、暴力犯罪活动一浪高过一浪,爆炸、砍头、枪战和飞车暗杀事件层出不穷,毫无法律、秩序可言。今年上半年就有600多人死于谋杀,而去年全年死于谋杀的也不过630人。
      
       墨西哥最大的两个贩毒集团——“海湾”和“泽塔斯”在蒙特雷争夺地盘,酿成一场残酷的帮派战争。这从电视新闻、当地报纸以及街道上随时传来的枪声中可以立即体会到。贩毒集团有能力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就把蒙特雷的交通搞瘫痪,办法是安排手下同时劫持卡车、公交车,用枪口逼迫司机把重要道口堵住,而其目的则是让刚刚完成任务的杀手摆脱军警的追捕。
      
       蒙特雷下属一个区的长官在3月份曾两次遭到暗杀,幸亏他的座车经过了防弹改装,他得以侥幸逃脱。惊魂未定的他对记者说,遭受第一次未遂暗杀后,他一口气喝下了半瓶“特基拉”——即“龙舌兰酒”,一种墨西哥烈酒。第二次遇刺,他回家把剩下的都喝光了。当然,烈酒只能安抚脆弱的神经,他最终还是请来军队的士兵担任贴身保镖。
      
      投资计划纷纷搁浅
      
       暴力活动加剧对蒙特雷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外国公司纷纷搁置了原先的投资决策;已经落户的公司花在保安上的成本大大上升;餐饮店铺接连打烊造成生活不便;旅游者经常取消原先的出游订单;甚至连当地的私立大学也在抱怨不少学生转投其他学校了。
      
       拥有5000家成员的当地工业商会主席圭勒莫·吉隆说,“差不多天天都有业者向我抱怨,他们遭抢了,他们的雇员被绑架了。事情之糟糕简直无法想象。这些当然会影响经济运作。”他估计,暴力活动至少会把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抹去一至两个百分点。
      
       蒙特雷大学一位经济学家称,尽管还有许多公司仍然呆在蒙特雷,但他们是抱着等等看的态度在经营。他们原来制定了扩张计划,现在基本上放弃了。如果治安形势继续恶化,他们将陆续撤出资本。那时,人们会看到更为严重的后果。
      
       在蒙特雷有680家出口加工企业,大多抱着等等看的态度。出口加工企业行业协会主席埃米利奥·卡迪娜说,这些企业都是创造工作岗位的大户。一旦它们撤离,将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一家制造直升机的欧洲公司已经把一个价值5.5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从蒙特雷搬到墨西哥中部一个未受到暴力活动影响的地方。
      
      保安费用直线上升
      
       在蒙特雷经营的中小企业目前花在保安上的费用占到现金流的5%,而在5年前,这笔开销是微不足道的。与此同时,销售卫星定位器、警报器、保险箱和锁、探头的公司年利润大幅上升20%,而且是三年来年年如此。
      
       一位每年都来蒙特雷参加学术会议的秘鲁经济学家说,如果只从报表来看的话,这里的公司每年投资都在增长,但是分析一下就知道,新增投资都用在保安设施上。这些钱本来应该用在研发上,用来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现在却用来购买铁丝网,把工厂圈起来。长此以往,将大大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从蒙特雷通往北方邻国的公路,以及联系附近各州的陆上交通段抢劫事件频发,结果许多工厂运货车辆只能在白天才能安全通过,到了晚上,除非货主事先向“泽塔斯”贩毒集团交付买路钱,否则连车带货都会消失无踪。一些企业主抱怨说,货物保险费飞涨,已经吞噬掉他们一半的利润。
      
       一位企业家无奈地说,蒙特雷必须动员全体人民,动用全部资源与贩毒集团斗争。不然的话,蒙特雷一旦沦陷,那么整个墨西哥的经济离垮台也就不远了。 林荫
      
      
      
  •   发错了?
  •   是要回应《后院》吗?话说我还想过去蒙特雷大学玩儿呢,或者交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