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吉姆·麦奎根 页数:256 译者:李朝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如何“从事”文化研究?有哪些方法可供选择?如何促进研究?研究中的障碍是什么?《文化研究方法论》将把文化研究视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交汇场所,并对其独特性和相关性加以阐明。本书的撰稿者都是文化研究阵地的领军人物。
对于需要思考科研工作的人,尤其是从事文化研究工作的人而言,这本书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是针对那些正在或者准备从事文化研究工作的学生而、编的,它强调了认真思考研究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并对其进行规划的重要性,同时又与那种只是只言片语地对研究方法进行概要式介绍的一般的方法论截然不同。总之,本书内容翔实而又确切,在文化研究的科研领域,它不仅体现着学术的勇气,而且有着良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
吉姆·麦奎根,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科学系文化分析教授。
李朝阳,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书籍目录
作者简介
前言/吉姆·麦奎根
第一部分 方法论
第1章 批评理论与文化研究:表达的脱节/道格拉斯·凯尔纳
第2章 走向文化研究的语用学/托尼·贝内特
第3章 媒体、伦理和道德/尼克·史蒂文森
第4章 从经验中学习:文化研究与女权主义/安·格雷
第二部分 研究
第5章 书写自我:“奖学金女孩”的终结/卡罗琳·斯蒂德曼
第6章 重新定位地方:文化地理学、地方和城市习性的特征/马丁·李
第7章 舞蹈:表达与差异/海伦·托马斯
第8章 爱尔兰文化研究和爱尔兰研究的政治学/萨拜娜·夏基
第三部分 反思
第9章 浅度描述:文化分析的方法问题/格拉汉姆·默多克
第10章 工作实践/迈克尔·格林
章节摘录
文化研究轨迹 文化研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始于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于1963-1964年间,为霍加特和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所创建,其许多主要观点与法兰克福学派是一致的。但据我所知,这一点至今还没有得到认可。在此期间,该中心提出了许多大量不同的批评方法,对文化产品进行分析、阐释和批评。通过对60-70年代的社会斗争和运动的一系列内部争论和积极响应,伯明翰研究小组聚焦于阶级、性别、种族、民族、国家的表现和其意识形态在文化文本以及媒体文化中的相互作用。他们是研究报纸、广播、电视、电影和其他文化形式对大众的影响的先驱。此外,他们还聚焦于研究不同群体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来阐释和使用媒体文化,同时还分析了导致大众对媒介文本作出不同反应的因素。 现在公认的英国文化研究的经典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其成员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尤其深受阿尔都塞(Althusser)和葛兰西(Gramsci)的影响(尤其见Hall1980)——进行文化研究。然而,尽管霍尔有意避而不谈法兰克福学派,但是,伯明翰研究小组所做的工作,包括用于文化研究的社会理论和方法论模式、政治观点和策略,都重复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某些经典观点。像法兰克福学派那样,英国文化研究关注工人阶级的整体性及革命意识淡漠的原因,还研究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目标失败的背景,同时也认为,大众文化在使工人阶级融入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种新的商品和媒体文化正在成为资本主义霸权的新模式。 两种学派不仅聚焦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相互渗透,而且还把意识形态批评当作文化批评(CCCS1980a,1980b)研究的关键所在。双方都把文化看作意识形态再生产和霸权的一种模式,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诸多形式有利于塑造引导个人去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环境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双方还把文化看作反抗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形式,而且英国文化研究的先驱,特别是雷蒙德·威廉斯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都认为高雅文化是反抗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主要力量。后来,英国文化研究继续赞誉媒体文化、大众阐释以及媒体产品的使用方面的反抗成分,而法兰克福学派,除了一些例外,大多倾向于把大众文化当作意识形态控制的统一性和强有力的形式,这种差别正式地将它们分为两种流派。 英国文化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聚焦于对立的亚文化圈所具有的反抗潜质。首先,赞扬工人阶级的文化潜质;其次,赞扬青年亚文化反抗资本主义统治的霸权.不同于经典的法兰克福学派(但相似于马尔库塞),英国文化研究开始关注青年文化,因为他们能够提供反抗的和社会变化的潜在新形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