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信刚 页数:14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根据张信刚教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文化与经济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全书包括“茶与咖啡”、“丝绸与皮革”、“纸与硅片”、“亚欧大陆上的文明发展与文化交流”、“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奔月——谈培养创新人才与建设创新文化”、“创造、传统与革新——我看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六篇讲座的文字稿和图片以及精彩问答部分。作者文理兼通、学贯中西、谈古论今,以广阔的视野、新颖的视角谈论经济与文化,给人以深刻启发。
作者简介
张信刚,世界知名的医学工程专家,曾在美国、加拿大著名大学任教二十余年。1990年任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创院院长,1994年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工学院院长,1996年任香港城市大学校长,2007年退休。之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及土耳其海峡大学讲授人文通识课程,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名誉教授,也是北京大学叶氏鲁迅讲座教授。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十一部。
张信刚教授于2000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由于他对中法文化交流的推动以及本身专业的成就,获法国政府颁授的“法国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00)和“法国国家学术棕榈司令勋章”(2009);2002年获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的“金紫荆星章”。曾任香港文化委员会主席、香港创新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等公职,是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书籍目录
茶与咖啡
茶的源起与传播
咖啡的源起与传播
喝咖啡与饮茶和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丝绸与皮革
绣衣雕鞍意气豪
丝绸与中国文化
知识产权的外传
丝绸之路
绢马贸易
丝绸和奢侈品的生产
至氏与硅片
从活字版到万维网
文字——时间长河里的信息
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多快好省”
第二次信息革命:“永不消逝的电波”
第三次信息革命:微观世界的巨礼
……
亚欧大陆上的文明发展与文化交流
从万户飞天到嫦?奔月——谈培养创新人才与建设创新文化
创造、传统与革新——我看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章节摘录
尽管唐朝生产了许多丝绸,但唐朝的贵族并不需要穿丝绸来显示社会地位,因为贵族和俗人是不通婚的。贵族做很多其他奢靡的事情,进口很多好的东西来享受,但不太需要本地生产的丝绸。平民只准着布衣,因此丝绸的生产数量始终有限.主要用于外销和赏赐给进贡者。既然生产量有限,那么丝绸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就不会很大。 宋代商业非常发达,社会渐趋平等,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布衣可以致卿相,所以满身罗绮者就多了。因此丝绸消费大增,丝绸业很兴旺,而最好的丝绸是在江南一带。于是江南在宋代变成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济发达后,文化也跟着上升,宋时开始江南各地的进士占全国很大的比例。相对而言,西北一带就逐渐落后了,这和丝绸的商品化是有关系的。商品社会逐渐形成,更多的人受益于丝绸业、纺织业。丝绸产量增加,导致价格下降。不能只对中国人下降,外国人来买的价格也下降了,所以宋朝以后丝绸外销增加,这又影响到宋代政府的外贸政策。宋朝政府需要对付强势的北方民族,养兵需要很多财政收入,而外贸征税是政府取得收入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手段,因此政府的贸易政策反过来也影响到丝绸业的兴旺。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以看出,丝绸的生产对社会经济的演变、社会阶层的变迁,以及国防的支出都有很大的影响。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深具科学知识的人文主义者对世界文明的观察,也是深具人文关怀的科学家对全球未来的思考。他走遍世界,用眼看,用脚量,用耳听,更用心想,在茶与咖啡、丝绸与皮革、纸与硅片这些“物”之背后,他看到的是各种文化的激荡与全球文明的传播,在他的讲演中,过去成了现在的背景,未来成了现在的方向。 ——葛兆光,著名文史学者、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 这几年“通识教育”很流行;但说了半天,到底什么叫做“通识教育”呢?曾任大学校长的张信刚教授,身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工程专家,却能出入中西文史,纵横政经社科,在咖啡和丝绸等日用杂物里谈出一整幅人类文明进程的壮阔图景。这就是“通识教育”的最好示范了,每一个大学生都该以张校长为目标,把自己教养成一个博雅的通识人。 ——梁文道,文艺评论家、著名主持人 拿到张信刚教授的书稿,我开始莫名的紧张,就像当年坐在物理考场上一样。他是科学家,而我几乎是科盲,他的书,我怕看不懂。还好,咖啡、皮革、丝绸、茶,浅显的标题里有家长里短的味道,于是放松读他的文字,想象着自己就在他的办公室,和几十个学生或坐或站,大家喝水谈笑,听教授用好听的男中音娓娓道来世界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原来真正的大家食人间烟火有赤子情怀,举重若轻间将科学文化等重大命题变得可亲,就像教授宽厚的笑容。 ——陈鲁豫,凤凰卫视评论员、著名主持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