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美艳 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艺术批评学》通过对中西历史上各种艺术批评标准的观点进行概括性的介绍,旨在为当代的艺术批评提供一个指导,让批评更具有科学性和审美性。内容包括艺术批评的概念与意义、艺术批评的职能、艺术批评的思维与意识、艺术批评的视野与类型、艺术批评的标准与原则、艺术批评方法论、艺术批评的主体构成与媒介、艺术各主要分支领域的专业批评和开展独立的艺术批评9部分的内容。《艺术批评学》既继承了传统教材的理论精华,又与时俱进,充分反映教材的时代性,增加了艺术和设计案例分析;既注重理论性,又注重实践性;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既方便教师教学,也方便学生学习,做到既有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
《艺术批评学》可作为高等院校艺术学、设计艺术等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从事相关行业设计工作的工作人员以及爱好者的自学辅导用书。
作者简介
王美艳女,1974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株洲市;1997年、2000年分别获华中师范大学学士与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法国装饰艺术史”,2008年顺利出站: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与设计史论,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两个省级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省级课题;现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艺术批评的概念与意义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批评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意义
一、艺术批评推动艺术创造
二、艺术批评为艺术欣赏提供指导
三、艺术批评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
第三节 艺术批评的特性及活动过程
一、艺术批评的特性
二、艺术批评的活动过程
思考题
阅读书目
第二章 艺术批评的职能
第一节 完善审美感知的鉴赏职能
一、审美感知
二、艺术鉴赏
三、艺术批评
第二节 调节艺术家的创作活动
一、艺术创作
二、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
第三节 理智评判艺术的价值
一、艺术批评对欣赏者的价值
二、艺术批评对作品的价值
三、艺术批评对艺术史以及整个艺术事业的价值
四、推动艺术创造
第四节 倡导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
思考题
阅读书目
第三章 艺术批评的思维与意识
第一节 艺术批评思维
一、艺术批评思维的特点
二、艺术批评思维的角度
第二节 艺术批评意识
一、审美意识
二、社会意识
三、环境意识
四、伦理意识
思考题
阅读书目
第四章 艺术批评的视野与类型
第一节 艺术批评的视野
一、文化视野
二、哲学视野
三、美学视野
四、科学视野
五、艺术视野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类型
一、分析性批评
二、比较性批评
三、评判性批评
四、再创性批评
思考题
阅读书目
第五章 艺术批评的标准与原则
第一节 艺术批评的标准
一、艺术批评标准的含义
二、艺术批评标准的性质
三、艺术批评的标准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原则
第三节 历史上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各种观点
一、西方艺术批评标准的发展
二、中国艺术批评标准的发展
思考题
阅读书目
第六章 艺术批评方法论
第一节 社会批评与历史批评
一、定义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批判尺度
三、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方法
四、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
一、后殖民主义批评
二、女性主义批评
第三节 心理批评与形式批评
一、心理批评
二、形式批评
第四节 图像学批评与现象学批评
一、图像学批评
二、现象学批评
思考题
阅读书目
第七章 艺术批评的主体构成与媒介
第一节 艺术批评的主体构成
一、职业批评家
二、艺术家批评家
三、大众批评家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媒介
一、传统纸质媒介
二、现代电子媒介
三、市场媒介
思考题
阅读书目
第八章 艺术各主要分支领域的专业批评
第一节 音乐批评
一、音乐欣赏
二、音乐批评
第二节 美术批评
一、美术批评与各学科的关系
二、美术批评的要求
三、中西美术批评的特点
四、美术批评的案例
第三节 设计批评
一、设计批评的概念
二、设计批评的作用
三、设计批评的标准
第四节 建筑批评
一、建筑批评的概念
二、建筑批评案例
第五节 影视批评
一、影视批评的历史发展
二、中外影视批评案例赏析
第六节 戏曲批评
一、戏曲批评概述
二、中国戏曲批评
三、中国古典戏曲批评的理论形态
四、中国古典戏曲批评史的分期
五、外来文化对中国戏曲的影响
第七节 戏剧批评
一、戏剧批评的任务
二、戏剧批评的分类
三、中外戏剧批评
第八节 舞蹈批评
一、舞蹈批评概述
二、舞蹈欣赏
三、舞蹈批评
思考题
阅读书目
第九章 开展独立的艺术批评
第一节 艺术批评标准的迷失与重构
一、批评标准的迷失
二、艺术批评标准的重构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批判精神
一、批判精神
二、批判精神的缺乏
三、增强批判精神
第三节 感性与理性评判的深度结合
第四节 艺术批评家的修养
一、较强的理性认识能力
二、严谨的学术素质
三、独具慧眼的发掘判断能力
四、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
思考题
阅读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艺术表象的形成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伴随着强烈情绪的事物,经过观察、思考,演化为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艺术家在日常的生活观察过程中,会形成一些自觉或是不自觉的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会运用自己的听觉、触觉去感知艺术形象。一旦灵感来了,就会把平时的积累全部都汇聚到一起。这种对生活素材和生活体验的积累能够激发出艺术家的创作欲望,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2)艺术意象的形成是一项艰辛的脑力劳动,它是指艺术家在选择、加工、组合、融合自己的情感、联想等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艺术形象。在艺术构思过程中,想象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创造想象是在大量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形象。同样情感也有重要的地位,作品中只有注入情感才能够创造出感人的画面,否则画面只是枯燥的。(3)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艺术形象的产生,需要运用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体,并且运用技巧将艺术家的构思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形象的产生需要大量的介质来承载,如:大理石、画纸、画布、多媒体、音响等。在艺术形象产生的过程中,艺术技巧的运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艺术技巧的实践过程中需要艺术家调动自己的联想、情感等多种因素。融会艺术家独有的想法,把艺术形象传达到媒介上。艺术表象的探索、艺术意象的形成、艺术形象产生的过程,是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过程。通过这一复杂的过程,完成艺术创作,将艺术作品传达给观众。二、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艺术创作是将自己的情感注入艺术形象,通过载体传达给观者的一个实践活动;艺术批评则是对艺术品进行说明、评价、权衡。艺术批评必须是建立在艺术创作之上的,没有艺术作品的产生,艺术批评没有任何价值。相反,艺术形象产生之后,如果没有艺术批评的注入,那么艺术作品就是废物一堆,你无法断定它是美的还是丑的。所以艺术批评同艺术创作是相辅相成的,艺术创作需要艺术批评的评断,艺术批评需要艺术创作来提供新的作品去欣赏。但是艺术创作并不等同于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是对艺术作品生命的延续。艺术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不同时期,人们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标准,如唐朝喜好胖,明清喜好瘦。这样人们很难用同一个角度去阐释艺术作品。因为艺术品的创作者不在了,而艺术品却流传了下来,这样艺术品不断的延续,艺术的阐释也不断延续。如青铜器的铭文,在古时候的存在意义肯定与现在的存在意义不同,因为现代人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这是在历史的延续中,逐渐创造和再创作的结果。所以如果没有艺术的接受者,那么这些铭文就会一文不值,也不会有人去研究和传播。在艺术批评的创作过程中,审美经验进入了一个连续变更的过程。艺术批评、艺术接受进入了一个不断充实、丰富的过程。可以说没有艺术接受就没有艺术,没有艺术批评也无法完成艺术的再创造。
编辑推荐
《艺术批评学》为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系列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