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纲要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泽厚  页数:39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哲学纲要》是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告别人生、谢幕学术、留作纪念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它由《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存在论纲要》组成,三位一体,对应真、善、美,自成一家之言。《伦理学纲要》在中国传统情本体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视角下,从〔人之所以为人〕出发,将道德、伦理作内外二分,道德作宗教性、社会性二分,人性作能力、情感、观念三分,讨论伦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认识论纲要》是对认识论问题的看法,认为中国实用理性忽视逻辑和思辨而待自行改善。《存在论纲要》围绕〔人活着〕及其一些宗教—美学问题,为本无形而上学存在论传统的中国哲学开创一条普世性的〔后哲学〕之路。它探究作为〔生存智慧〕的中国哲学的优长待传和缺失待补以及如何传和如何补等问题,认为〔转化性创造〕是关键。它用孔子来消化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并希望从这个方向对人类的未来有所补益。

作者简介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经代代相传,长久地浸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论、活动当中了。对孔子、《论语》和儒学,似乎还要做另一种工作,就是对这一“半宗教半哲学”的文化精髓既解构又重建的工作。培育人性感情、了解和区分宗教性私德与社会公德、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的偶然,乃《论语今读》的重点。

书籍目录

总序伦理学纲要 序 内在自然人化说(1999) 两种道德论(2001) 关于情本体(2004) 答问(2006-2009)认识论纲要 序 “度”的本体性(2001) 实用理性的逻辑(2004) 答问(2008、2010)存在论纲要 序 哲学探寻录(1994) 双本体论(2001、2004) 建立新感性(1988、2006) 中国传统的述说(1988) 关于“美育代宗教”答问(2008)

章节摘录

  两种道德论(2001)  从图腾时代的动物崇拜到宗法社会的祖先崇拜,从多神到一神,从巫术到宗教,甚至抽象到哲学理论上,都如此。即都以世上人间的各种道德准则、人的行为规范、心性修养,本源于超越此有限人际、生活世俗的“天理”、“良心”、“上帝”“理性”,正因为这样,人群才慑服,万众才信从。  道德本是维系群体人际关系的原则、准绳,它是一种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化、微调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生存环境的产物,成为一种非人为设计的长久习俗。但从远古巫师、古代教主到近代的领袖,它又常常凭借某种传奇性的伟大人物的行为、言语而赋以超越这个世界的严重的神圣性质,经验便由此变成了先验。世间的习俗、经验、法规披戴上神秘光环,成了神圣教义。神圣性使它获有了普遍必然性的语言权力,具有非个体甚至非人群集体所能比拟所可抵御的巨大力量,而成为服从、信仰、敬畏、崇拜的对象。各宗教教主如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以及中国的周公、孔子,以及某些近代领袖,都如此。“宗教性道德”本来源于一定时空内的某种社会性道德,被提升为“普遍必然性”的信仰、情感的最终依托,成为敬畏崇拜的神圣对象。我欣赏爱因斯坦这位深窥宇宙奥秘的人所说,“道德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它纯粹是人的事情”①。但由于各种主客观需要,人的事情变成了神意或神谕。  再简单复述一遍:人是群体动物,“人没有锐爪、强臂、利齿、巨躯而现实地历史地活下来,极不容易。不容易而又奋力活着,这本身成为一种意义和意识”④,亦即人的生存本身构成了人生价值所在。从猿到人,人类一开始便是某种群居生物族类,其个体生存是与该群体生存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个体为自己也就必须为群体(氏族、家庭、团体、民族、阶级、国家)的生存而奋斗。这种奋斗甚至牺牲,成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后的伦理学的实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哲学纲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其实已经买过<<人类历史本体论>>,虽然<<人类历史本体论>>与<<哲学纲要>>类似,可我还是要买<<哲学纲要>>,不知什么原因,就是喜爱,每次看我们李大师的大作后,百脉俱开.总之值得买!
  •   哲学纲要,很经典的一部哲学典籍,值得一读~~~
  •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懂中国的哲学。这本书剖析了国人很多的习惯,找出了其中的渊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这本书是在同学那边看到了再买的。喜欢李先生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性,以及美学的切入点。总之不论学术界对其评价如何,很经典的一本书
  •   要学习哲学,这部书不可不读。
  •   不像一般的哲学概论,很独创1
  •   买后读了一部分,最近出了好几个李泽厚的访谈,这个也是文章集合。
  •   李泽厚的书籍,品质有保障!
  •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就非常喜欢,李泽厚的书果然经典啊!
  •   是名家的旧作,但编排很有意思,体现了大家的智慧!
  •   质量还好,就是前后价格不一样
  •   这也算是李老的一个总结吧
  •   挺好用的一本书,值得大家看看&amp;amp;hellip;
  •   确实非常好!
  •   很好的书,精神粮食
  •   看了很久,终于下单,不失所望!
  •   之前书店碰到了这本书,身上银两不足放弃了,当当看到了一定要买
  •   内容较好,值得购买!
  •   1、看了序文和大概,这是旧货集锦,显示出作者另一种企图,抽时间好好看看,这本书值得收藏。李大师。
  •   中西合璧,很不错
  •   这本书相对抽象一些
  •   没怎么看,最近读这种书越来越没耐心了。
  •   还没看,感觉书的质量不错。
  •   可能我对着方面的思维欠缺,读着比较难懂
  •   李泽厚的自己对哲学著作的一个归集,变成了一本书。个人感觉类似哲学和杂文的整合,用哲学思考了一下中国古今的事情。不是对全世界哲学的提炼和评判,跟我想象的有差距。书名起的太大,伤心了。。。。。。。。
  •   并非新著
  •     三月份买的,今天翻出来再看,还是恼火。
      内容不说,喜欢李泽厚的人自然明了;说的是书本身。
      版权页上,组稿及责任编辑叫王炜烨,李先生在序言中还特地感谢了此人,我觉得李先生看走了眼。理由:
      
      一、除新增一篇关于“度”的答问外,此书篇目基本与《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无甚差别,买了书的人难免会有些失望。李先生说此书是自己“告别人生、谢幕学术”的纪念,但我怀疑这是编辑炒作的产物,因为此书出版前,《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收录了李先生的《美学四讲》中的一篇文章,对出版者而言,实在是可以趁机炒作一番的,所以难得一见的是在版权页上会特意注明组稿人。我对炒作并无意见,市场嘛。但是……
      
      二、炒作也该厚道些,而这本书真是不厚道:定价59元,395页,够贵了吧(对比《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定价38元,390页)?喜欢李泽厚,贵就贵,买了吧。可气的是,过些时候,又出了精装版,定价69,出版社究竟什么意思?好吧,这也算了,你定价高,书也做得精致些啊,用纸一般不说,错字错刊还不少,最严重的是第205页重刊了一段,倒数第7行至倒数第2行:“因为与以住任何时代不同……作为哲学第一命题的确当性”,“确当性”后接着是重复这一段。简直是触目惊心。
      
      组稿编辑兼责任编辑王炜烨先生想钱想疯了吧?把读者当取款机了吧?好意思吗?我要是他,我就自杀。
      
      不建议购买。
  •   贵就一个字
    还好我在书店花了一下午看的
  •   ···厄 亵渎!
  •   说得好啊,编辑确实不咋滴
  •   我也觉得太贵了,但作品本身却是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