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玉石 页数:298
Tag标签:无
前言
世家兄: 匆匆去国,未及告别,转瞬之间,已近一年。虽未写片言,然心中怀念之情,尚时时在也。近况如何?念念! 国中诸多新闻,鲁研界的消息,在此很少得知。前日与恩和兄通电话,得知老友林志浩病逝,不禁震惊。志浩兄,应是我的学长,60年代初,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拜读过他的关于鲁迅研究的文章和著作。“文革”尚未结束,人民大学未复校,一些老师暂来北大,志浩兄也在此时到了中文系任教。那时得以相识。但我因当时不在系里,故来往不多。后来他很快回到人大去了。“文革”结束之后,学术上的来往多起来了。他在鲁迅研究方面,写出许多好的文章;他的一部《鲁迅传》,确可称为多年心血的结晶,是此学科同类专著中大有功力之作。.很多次开会,均得于一起畅谈,我十分佩服他的平实与谦逊。为研究生答辩或其他什么事情,已经忘了,我曾有机会到他人民大学的家里趋访,那时他住的地方很狭窄。很多书都堆在地上,屋子里显得很乱。他说,正在跟人大校方交涉,要求多给两间房子,但校方要他原来住的北大中关村科学院的宿舍倒出来,而这时他已经很大的儿子正住那里,无法腾出,因此为房子事,与学校尚在扯皮之中。
内容概要
《野草》为鲁迅的重要著作之一,又是公认较难读懂的一种。北京大学博士导师孙玉石专攻《野草》数十年,颇有心得。本书即为他厚积薄发,针对青年读者写的一本《野草》导读、注释读物。全书按照《野草》原书24篇文章分为24组,各组先载原文,再相应配以数千字的导读文章,包括写作背景、事件、人物介绍及有趣生动的掌故,最后再加以必要的注释,“原文加导读”,《野草》将不再难懂,为青年一代全面了解鲁迅提供了有益尝试。
书籍目录
致《鲁迅研究月刊》编者的信(代序)题辞 关于《题辞》秋夜 关于《秋夜》影的告别 关于《影的告别》求乞者 关于《求乞者》我的失恋 关于《我的失恋》复仇 关于《复仇》复仇(其二) 关于《复仇(其二)》希望 关于《希望》雪 关于《雪》风筝 关于《风筝》好的故事 关于《好的故事》过客 关于《过客》死火 关于《死火》狗的驳诘 关于《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 关于《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 关于《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 关于《颓败线的颤动》立论 关于《立论》死后 关于《死后》这样的战士 关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关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 关于《腊叶》淡淡的血痕中 关于《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关于《一觉》后记
章节摘录
《火的冰》中,也恰好有一句这样话:“遇着说不出的冷,火便结成冰了。”“火,火的冰,人们没奈何他,他自己也苦么?”这里写“火的冰”,被冻死的火,是为了写“火的冰的人”。那么,这篇散文诗中作者写“死掉的雨”,写被冬天的寒冷“冻死的雨”,写这“朔方的雪花”就是被“冻死的雨”的孤独的“雨的精魂”,也就是为了写人的一种生命的存在。在这里,我们也似乎可以听到《希望》的末尾中所有的“我只得由我来肉薄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这样孤独苍凉然而决然抗战的声音。 作者在《雪》中所描写的三种生命存在的形态,目的是为了在隐藏的意象中,传达一种《希望》里所要继续阐发的思绪:即使身外的青春真正的已不再存在,那么,在它的“死掉的精魂”之身上,也就是进行“朔方的雪花”所象征的孤独反抗的生命存在中,仍然有永不绝灭的希望在的!这些,或许就是我所理解的鲁迅写作这篇《雪》的深层的象征内涵。 李欧梵先生认为,《野草》这个集子中写得最好的抒情诗篇或许是《雪》,这里抒情场景围绕着南方和北方两种雪的对比而给以启示:雪的两种形象,成为诗人往昔青年时代和当前的他的隐喻。对南方雪景的描写色彩丰富……但是诗人现在居住的那里的北方的雪,却是没有色彩的,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这些描写可以说都是实景,但是在雪化为雨时,所写的景象就不那么现实主义了: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是人类精神的童年。它应该拥有一片永久的绿色空间。这空间在自然界也在人精神世界里。无论它变得怎样古老,在这里生长并从这里出发的都是含苞待放的希望。我愿永远不会再有人用野蛮的思维和暴力铲除北大人百年来葆有的灵魂的一点绿色。 ——孙玉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