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景川,胡开忠 主编 页数:398
前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四卷作品,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发展》的最终成果。丛书虽已定稿,即将付梓,本人作为项目首席专家却心潮难平,与课题组成员同甘共苦的日日夜夜依然历历在目。 新千年伊始,本人尝试在知识产权的国际化、现代化、法典化和战略化等方面进行探索,相关论文也忝列于国内外核心刊物。2004年,我将多年思考升华为“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发展”这一选题,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并有幸获得批准。此课题是我所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授予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后的第一个重大攻关项目。研究中心全体同事上下一心,积极准备,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同时,本课题还邀请到了国内外顶尖的知识产权专家加盟:国际方面的专家有德国马普知识产权研究所前主任Straus教授、德国汉堡大学ulrich Karpen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田村善之教授、日本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科技管理系长平彰夫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PeterK.Yu教授;国内方面的专家有我国已故著名知识产权专家郑成思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郭寿康教授、台湾地区知名法学专家王泽鉴教授、潘维大教授、刘江彬教授、谢哲胜教授、林宇光教授等。他们或亲自贡献研究成果,或担任子项目主持人,或出任课题组顾问,使本课题具备了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跨地区、跨国家的优势,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2004年立项到2008年结项,课题进程历经四载。其间中国知识产权事业高潮迭起,我国于2004年、2005年分别成立了“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同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内容概要
本书从技术革命与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关系出发,阐述了新技术条件下知识产权面临的新问题,梳理了他国的典型变法方略,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完善建议。
作者简介
王景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国家知识产权局顾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胡开忠,法学博士,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新技术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 第一章 理论分析:科技、经济、法律协调下的知识产权制度 一、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 二、科技成果成为自由交换的商品 三、知识产品纳入新型财产权利的保护范围 四、以知识产权名义实现权利制度的体系化 第二章 现实把握:科技因应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而发展 一、知识产权制度激励科技发展 二、知识产权制度配置科技资源 三、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科技成果 四、知识产权制度引导科技进步 第三章 历史回顾:知识产权制度顺应科技的发展而变革 一、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与近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 二、第三次技术革命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三、第四次技术革命与当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 第四章 未来展望:以技术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制度的现代化 一、从技术变革到知识产权法的调整方式 二、从技术创新到知识产权制度的现代化第二编 新技术革命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冲击 第五章 数字技术下的版权制度:“二进制革命”带来的新课题 一、网络与数字技术对版权主体、客体和权利内容的影响 二、无所不在的“复制”和“暂时复制” 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出现 四、合理使用制度的数字困境 五、网络上侵犯版权的第三人责任 六、数字环境下的版权补偿金 第六章 生物技术下的基因专利与植物新品种:“DNA革命”带来的新挑战 一、生物技术的定义和生物技术经济的发展状况 二、生物技术专利概况 三、与可专利性有关的生物技术主题 第七章 网络技术下的网络商标:“网络协议”带来的新任务 一、互联网上的商标使用 二、互联网上商标权争议概述 三、网络环境下传统商标制度面临的挑战 第八章 芯片技术下的集成电路:“二极管革命”与布图设计发展 一、集成电路产业现状特征 二、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新问题 三、布图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第九章 技术标准化:技术壁垒与知识产权制度应对 一、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必然结合 二、不同性质技术标准的知识产权政策定位 三、技术标准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四、技术标准中的专利政策 五、技术标准中的版权与商标政策 六、技术标准的合同法困境 七、技术标准的反垄断审查 八、知识产权权利披露与禁止反悔第三编 新技术条件下国外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 第十章 各国应对新技术知识产权的经验与最新立法 一、发达国家关于知识产权制度运用的基本经验 二、发达国家有关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 三、发展中国家关于知识产权制度运用的基本经验 四、发展中国家有关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修法和立法 第十一章 新技术冲击与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典型的做法 一、国外应对数字版权的典型做法 二、国外应对基因专利的典型做法 三、国外应对技术标准知识产权许可中的反垄断问题的典型做法 四、国外针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的典型立法例 五、植物新品种的国际保护模式 第十二章 新技术条件下国际组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努力 一、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条约” 二、网络技术与“WIPO关于因特网商标问题的联合建议” 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域名程序报告 四、芯片技术保护公约 五、农林生物技术与植物新品种的国际条约保护趋势第四编 新技术时代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应对 第十三章 新技术发展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进程 一、我国知识产权政策顺应经济发展状况而调整 二、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因应技术发展情况而变革 第十四章 新技术条件下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立法需要完善,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二、国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提升 三、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质量偏低 四、我国知识产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第十五章 新世纪我国知识产权现代化的应对方略 一、合理确定新技术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度” 二、建立适应新技术发展的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司法、执法制度 三、协调新技术保护的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四、完善各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第十六章 新技术发展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著作权制度的完善 二、我国专利制度完善 三、我国国家技术标准相关的知识产权政策完善 四、我国域名权与商标权冲突协调制度完善 五、我国网络商标侵权诉讼程序制度完善 六、我国商标相关实体制度完善 七、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制度的完善 八、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制度完善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学者们通常认为,“知识产权制度是近代法制史上新的一页”④,是科学技术与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英国于1623年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垄断法规》)、1709年制定的第一部著作权法(《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之权利法》,即《安娜法令》),法国于1857年制定的第一部商标法(《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标志着具有近代意义知识产权制度的开端。但这些绝非历史的偶然,必然有促使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自17、18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在生产领域中开始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成果,从而在资本主义市场中产生了一个保障知识产品私有的法律需求问题。资产阶级要求法律确认对知识产品的私人占有权,使知识产品同一般客体物(有形产品)成为自由交换的标的。他们寻求不同于以往财产法的新法律制度,以作为获取财产权利的新方式。于是,在与商品生产直接有关的科学技术发明领域出现了专利权,在商品交换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商品标记范畴出现了商标权,在文学艺术作品以商品形式进入市场的过程中出现了著作权。这些法律形式最后又被概括为知识产权。 所以,近代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植根于当时的物质生活关系。从科技、经济、法律相联结的角度考察,知识产品要成为新型财产权利的标的,或者说是知识财产制度的出现,有赖于以下几个条件:一、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 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科学和技术一般是分离的和脱节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还只是偶然的和不自觉的行为。那时,技术由平民工匠掌握,技术的进步全凭经验摸索和传统技艺的提高与改进。科学知识则属于贵族哲学家,科学理论常常落在生产实践之后,只是概括和总结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材料。②从前资本主义末期到资本主义初期,正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进行转化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劳动产品中占主导地位的体力因素逐渐让位于智力因素,新的生产方式第一次使得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资产阶级在它最初一百年的统治中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③,使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有机联系具体表现为科学发现一技术发明一社会生产的一体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