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玉石 页数:36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野草》这部散文诗集倾注了鲁迅艺术创造的心血,也涵蕴了他洞察社会和剖析自己所获取的全部人生哲学。 本书对《野草》的艺术渊源、精神实质进行了探寻和分析,并对其成文修改情况作了合理的考辨,最后总结了《野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野草》的产生 “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 “比沙漠更可怕的人世在这里” “我爱这些流血和忍痛的魂灵”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第二章 韧性战斗精神的颂歌——《野草》思想探索之一 韧性战斗精神的深情礼赞——《秋夜》 倔强探索者的形象写照——《过客》 叛逆猛士的热烈讴歌——《这样的战士》和《淡淡的血痕中》第三章 心灵自我解剖的记录——《野草》思想探索之二 向虚无和失望的阴影告别——《影的告别》惊异青年消沉的痛苦战叫——《希望》 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心声——《雪》和《好的故事》 埋葬思想阴影的小小墓碑——《墓碣文》 高尚情操的形象自白(一)——《风筝》 高尚情操的形象自白(二)——《死火》和《腊叶》 惊喜青年觉醒的深情歌唱——《一觉》第四章 针砭社会痼弊的投枪——《野草》思想探索之三 向可怜的求乞投出憎恶的目光——《求乞者》 给中庸和奴才哲学的绝妙画像——《立论》和《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对“戏剧的看客”精神麻木的复仇——《复仇》和《复仇(其二)》 鞭挞青年空虚和负义的灵魂——《我的失恋》和《颓败线的颤动》 撕下“正人君子”虚伪的假面——《狗的驳诘》和《死后》 废掉黑暗地狱的愤激呼声——《失掉的好地狱》 充满愤火和希望的革命檄文——《题辞》第五章 《野草》艺术构思的特色 把诗情和哲理织进构思的蓝图 给现实情怀披上梦境的面纱 描写个别——迈向艺术构思的起点第六章 《野草》的语言美 诗情的语言和诗意的对话 曲折的笔致和绘画的美 和谐的节奏和内在的韵美 一切美的东西都是朴素的第七章 《野草》的艺术探源 散文诗的提倡与《野草》的产生 世纪末的果汁与有眼光的摄取 博采众家所长与自出心裁的创造第八章 《野草》与中国现代散文诗 五四初期散文诗发展的历史考察 鲁迅最早的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 鲁迅对散文诗进行辛勤探索的足迹 《野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第九章 《野草》研究五十年(上) 《野草》最初的反响 《野草》研究的起点 《野草》研究的变化和开拓 鲁迅逝世后的《野草》研究第十章 《野草》研究五十年(下) 《野草》研究的新里程 《野草》研究的前进和深入 《野草》研究的劫难和新生附录一 《野草》修改蠡测附录二 《野草》研究索引(1925.3—1980.1)初版后记
章节摘录
从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之后不久就发生了长达七个月之久的女师范大学风潮。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三·一八”惨案之后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鲁迅政治生活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直接投身于革命群众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正义斗争。他参加并领导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反对北洋军阀教育总长的斗争,成为进步学生斗争的支柱和导师。他为被非法免去教育部佥事而与教育总长章士钊进行了诉诸法律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他围绕“三·一八”惨案,对段祺瑞执政府和依附他们的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写下了大量的战斗文字。就是在这样激烈的斗争中,鲁迅用杂文的武器进行冲杀的同时,还努力把自己战斗的情思熔铸在完美的艺术形象中,写下了小说集《彷徨》、散文《朝花夕拾》部分篇章和整本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称《野草》是抒写“小感触”的短文,实际却弥漫着大时代的涛声。由于鲁迅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鲜明革命立场,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惧和仇视。“三·一八”惨案的第二天,鲁迅就以战斗的铁笔,揭露了军阀政府血腥的罪行,因而遭到他们的通缉。通缉包括鲁迅在内的黑名单已经公诸报端。鲁迅于1926年4月初到5月末先后在莽原社、法国医院、德国医院过着辗转颠沛的避难生活。但是,恐怖没有迫使鲁迅停笔。他写下了多篇更为激烈的战斗檄文。《野草》中的最后两篇《淡淡的血痕中》、《一觉》,就是在避难的地方写出来的。王冶秋回忆说:“记得鲁迅先生避难的地点之一是德国医院——就是现在的北京医院后半部——一间小木板房里。那时候,素园还去看过他,回来述说着,鲁迅先生还在写作。”①在这一个时期里,鲁迅的文学活动也是十分紧张的。他除了继续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世界语专门学校、黎明中学、大中公学、中国大学等学校先后兼任课事之外,写作和其他文学活动更是极为繁重。在1924到1926年,除了小说、杂文、散文诗的创作之外,还翻译了《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小约翰》等书。他参加《语丝》社,是主要的撰稿者。他和文学青年组织未名社,编辑了《莽原》周刊、《莽原》半月刊、《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书》。他为青年编校和撰写序引的书籍不下六七种。有的刊物,从编辑、改稿、校对,都得他亲自动手。有时他为校稿甚至彻夜不眠。1925年7月25日《日记》就载:“校印稿彻夜。”后来他给许广平的信里说:“我这几年来,常想给别人出一点力,所以在北京时,拼命地做,忘记吃饭,减少睡眠,吃了药来编辑,校对,作文。谁料结出来的,都是苦果子。”
后记
记得一位熟悉鲁迅先生的前辈曾经说过,在自己的全部艺术创作中,鲁迅是很喜爱他的《野草》的。我以为这话是可信的。因为在这本散文诗集里,不仅仅倾注了鲁迅艺术创造的心血,也包含了他洞察社会和解剖自己所获取的全部人生哲学。一束朴实无华的“野草”,闪露着一个伟大战士在斗争中寻求真理之路时深沉而复杂的精神世界的光辉。探索这种精神世界的光辉,研讨这部散文诗集艺术美的特质,从中总结出一点点有益于我们民族文学发展繁荣的经验来,是鲁迅研究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颇为有益的课题。过去,多少研究者已经为开发这个艺术宝藏尽了拓荒与掘进的责任。这本小书,只是想在这条洒满汗水的道路上再尽一点微薄的力量。别的宏愿是没有的。那是1979年秋天。鲁迅研究学会的刊物《鲁迅研究》在积极筹办中。王士菁先生通过王瑶先生约我为这个刊物写一篇稿子。虽然是在病中,这殷切的盛情却是难以推辞的。于是,我依据过去搜集的一点资料和某些零零碎碎的思索,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了《(野草)的艺术探源》这篇不甚像样的论文。稿子交出去了,人却因为积劳的病苦住进了小汤山疗养院。在那里,一本薄薄的《野草》伴着我度过了多少寂寞的时光。《野草》的精神与艺术的光辉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它催促我要努力去完成这项虽然艰苦但却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编辑推荐
《研究》:孙玉石文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