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夏红 页数:329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我的博士生当中,学科背景最靠近我的就是夏红了。都有对晚清法制史的趣味,但对现代法的前沿尤其是破产法兴致亦浓。不过,夏红对法律史的感觉更敏锐,更有感触,也更有成果,特别是他对法律史人物的情商与兴趣似乎是天生的。夏红的《政法往事》一书展延了这种学术兴趣。书中的“往事”,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法律史上的名人思想录。一些人物耳熟能详,一些名字却眼拙面生,不知不觉中测试了阅读者法律史功夫的深浅。但我的兴趣更多的是在这些闪烁星光的政法人物对中国宪政之途的集体选择上。晚清是中国法律转型的起点。源远流长的中国法律传统与法律遗产结晶在此时遭遇千年之变局,受西方法律文化的激烈冲击与碰撞,中国法律体系的未来发展不得不在世界两大法系之间进行模式的选择。我好奇,晚清的官僚与知识精英为什么彼时选择了大陆法系,而不是英美法系?当年以载泽、端方为代表的五大臣第一次高调出国考察各国政治,实际上走访了许多英美国家,对英美法系最有感悟,可最后向慈禧、光绪上的政改奏折却是效法德日等国,使得后来中国的法律体系一直在走大陆法系的路子,早期如清末与北洋政府时代的西法的移植,后期如国民党时代的六法全书传统。
内容概要
近世以来,西风东渐,冲突碰撞,法治徘徊,中国是个茶几,上面摆满杯具,每个法律人的精神家园都在政治博弈的角斗中飘摇。本书试图拂去遮蔽历史真相的尘埃,以史学之眼光、文学之笔法、法学之思维,研究、访谈、阅读等多般器械轮番上阵,在政法舞台上钩沉往事,呈现一部可思可叹的政法史。
作者简介
陈夏红,辛酉岁立夏生于洮河岸边大沟寨村。一岁到四岁生病。五岁到七岁挨饿,此后在学校入队入团入党。千禧年后,落草军都山下中国政法大学至今,半工半读,非法非史。官方身份为《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非官方身份为中欧法学院Q9级博士研究生。著有《百年中国法律
书籍目录
灯下剪影
发现伍廷芳
钱端升:“我大大地错了”
压伤的芦苇——“文革”中的钱端升
郁华之死
谁之变?——王造时与国民党关系一瞥
斯人独憔悴——再访王名扬先生
师徒“二人转”——庞德、杨兆龙恢复和重建中国法制的尝试
具体法史
立宪百年祭
宪政编查馆与张之洞的“四色菜碟”
政治风浪中的“冤家”
“年十二而志于学”的吴经熊
铁骨钱端升
陈霆锐的雅量
法院里面能不能出政权?
一从宋教仁案说起
浪子回头金不换
“国体攸关”——从钱端升的口头禅说起
何兆武评说张奚若
林棨侧影
培仁一死为晋矿
谁是萨师炯?
陶希圣妙划“重点”,法科生罢考未遂
王宠惠与梁启超:不“打”不相识
为慈禧讲立宪的曹汝霖
王宠惠的国难烟
为曹汝霖说几句公道话
为学当如严景耀
徐道邻的三次辞职
写给国联调查团的信
袁氏称帝前后的一段师生缘——闲说古德诺与顾维钧
张耀曾梦想的未来中国
政治系女生的忧伤
中医存废原是法律事件
不务“政”业的金岳霖
口述法史
书边闲话
后记 穿过你的往事我的政法
章节摘录
插图:伊鄙视翻译,不肯就。至是参赞黎君、文案刘君均言熟悉此地情形者少,伍廷芳实可用。因令以往留,仍固辞。”而伍廷芳婉拒翻译一职的理由,则是“接陈星使兰彬电,令其不必回粤,即赴合众,不为参赞官,当充总领事。”这个陈兰彬有什么背景呢?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遣幼童留美时,陈兰彬即以管理学生委员的身份出使美国。陈兰彬听说伍廷芳留英学习法律后,曾在第二年就电约其赴美担任总领事,此时伍尚未毕业,故未曾立马应允。张德彝1月30日日记载,“先生欲畀以翻译,廷芳辞。至晚先生复令德明等往,许改为随员,仍不愿。一因陈兰彬敦约在先,二因车船票已订,三因翻译随员月俸不过二百金,参赞始得三百金。余往合众,如事机不就,即在上洋为律师,亦可月得千元。再英国律师可援侍郎及大御史等官,是岂翻译随员可比也?”待遇问题的冲突,成为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症结所在。郭嵩焘忍不住叹息:“其人所欲过奢,恐未易餍其心也。”但即便如此.郭嵩焘并未完全放弃延聘伍廷芳的计划。2月19日,郭嵩焘还令张德彝等发电报给驻美公使陈兰彬:“中国公使于伍秩庸去时,挽留不及,现已奏派渠为参赞,薪水与黎同。请迅致伍君,如赴金山,祈转致邝容阶代催。望示复。”两天后,郭嵩焘接到中国驻美副使容闳复电:“伍秩庸不在乞富埔,无处可寻。”郭嵩焘对此怒不可遏:“发电报至美利坚招伍秩庸回伦敦,得纽约信局回报云,已他往。其理事名费赤尔。伍秩庸实往金山容春圃所居,名乞富埔。刘和伯发电报纽约以冀其转递,其误甚矣。然要皆陈荔秋贻之累也。”此处陈荔秋即驻美公使陈兰彬。郭嵩焘将挽留伍廷芳再未能取得联系的原因,全部都推到了陈兰彬头上。4月26日,郭嵩焘参观林肯法学院,不忘记上一笔,“伍廷芳即在此学律”。
后记
在法律人研究领域,我以前写过一本《百年中国法律人剪影》(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编过一本《法意阑珊处:20世纪中国法律人自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这本《政法往事》可以说是前述两书的续篇。稍有不同的是,《百年中国法律人剪影》中,更多是围绕个人的长篇大论;而《政法往事》,则更多是根据这儿年搜集的一些边角史料写成的“千字文”.关注的角度更多是“事”而非“人”。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些法律人?老有朋友这么问我。这个问题我一直在考虑,但一直没有答案。用一句老套的说法,就像你问爬山者为什么要爬一座又一座山,他会玄妙而富有哲理地告诉你:因为山在那边。我的答案与此类似,仅仅因为那些法律人在往事中,因为政法在往事中。这么说可能有点玄乎。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王小波在《红拂夜奔》序言里说,。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对我而言,尽可能让每篇文章都有趣,是我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尽管在事实上,我们的法史沉重得让有趣的事情也变成悲剧。 ——陈夏红
编辑推荐
《政法往事:你可能不知道的人与事》:钩沉变法百年往事,唏嘘法政风云人物,漫漫历史长河中,倘若要离开法律人的行迹,而去谈论法史,那无异于赶走所有的演员而在戏台上演“空城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