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恒祥 页数:218
Tag标签:无
前言
2009年高考前夕,江苏省出台了“三不”规定:不宣传中高考成绩,不宣传中高考升学率,不炒作中高考状元。这是一项好政策。吴敌获得2009年江苏省高考第一名,高考成绩揭晓后,不少媒体要求采访我,大多被我婉言谢绝。我本是习惯低调、喜爱清静的人,有了“三不”规定,正好拿来做挡箭牌。再说,我们知道吴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他的成功是汗水和心血的结晶。并非走捷径、撞大运的结果。很多学习基础扎实、学习方法正确、肯用功的学生。加上临场发挥好。同样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可是,我的这种说法被朋友们当做“谦虚”,他们这样不依不饶地追问:江苏自古以来重文崇教,教育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省内名校众多,优秀学生云集。吴敌既是中考全市第一,又是高考全省第一。拿一个第一或许是偶然,拿两个第一,不会还是偶然的吧?吴敌没有上过任何校外辅导班,学习从不加班加点,成绩却一直这么优秀,有没有什么诀窍?吴敌学习好,你们做家长的也轻松自在。你们是怎么做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普普通通的家庭怎样培养出众的孩子?面对这样的追问,起初,我们或是笑而不答,蒙混过关;或是以“无为而治”这样的话来应付一番。之所以这样,一则我们从没有对自己的家庭教育做梳理和总结,当然无“经验”可以现炒现卖;二则也怕被人误解为王婆卖瓜,“自我炒作”。可类似的问题被问得多了,觉得这样回答有些不妥。朋友们的刨根问底,其实并不只是出于对“状元”的好奇探秘心理,他们急于‘知道学生怎样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家长怎样做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如果在这类问题上,我们能够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朋友们提供一些具体实在的参考意见,那也是我们的义务所在。巧的是。这个时候,我们读到了一篇“光明时评”,该文认为:“尽管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一再呼吁,要理性看待高考‘状元’,甚至于有的媒体连‘状元’这样的字眼都故意隐去,但仍然阻挡不了公众对这些佼佼者的好奇。其实,看看这些学生成长的轨迹,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对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有实实在在的借鉴意义,对今后的教育改革也有诸多启示。”“从高考‘状元’身上,我们能够作出文化、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多层次的解读。对于‘状元’,仅仅惊叹于他们独占鳌头的成绩是肤浅的,也容易使人误入歧途,真正重要的是,要从他们那里寻找那些有利于个人和社会成长的各种有益因素,并将之运用于实践。”
内容概要
他资质平平,家境普通,不挤重点名校;
他不搞题海战术,不上补习班;
还是他,中考全市第一,高考勇夺江苏省理科状元
当上状元是偶然的,但是状元的背后必然有着家教的分量
所谓成功,不是状元、名校,
而是孩子能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
爱孩子是需要智慧的!
如何把握孩子成长历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幼儿及小学生家长请注意以下要点:
① 带孩子是父母的天职,隔代教养不足取;
② 对孩子有信心是家长的责任;
③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
④ 大量阅读成就孩子的一生;
⑤ 不以“完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⑥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
中学的家长请重点阅读以下章节:
① 给孩子的学习减压是家长的必修课;
② 家长“狠心”又何妨;
③ 让孩子在作文中进行自我教育;
④ 正确对待考试成绩的波动;
⑤ “状元”的学习方法;
⑥ 自主招生巧应对;
……
数百家媒体聚焦报道,上千名家长登门求教
一本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教子秘籍
作者简介
吴恒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张家港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张家港市中学语文学科教改带头人。
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教育参考》、《江苏教育研究》、《中小学管理》、《教学与管理》、《班
书籍目录
自序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父母是天然的教师
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带孩子是家长的天职
亲子教育VS隔代教育
“真正的教师”是老妈
我与孩子共成长
第二章 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为孩子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贝多芬计划”
说说我们家的“网事”
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1+1>2
筑起心灵的“防火墙”
第三章 好习惯终身受益
让孩子熏着书香长大
阅读,阅读,再阅读!
把握孩子阅读的关键期
给孩子充分的阅读自由
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
尊重孩子的学习习惯
第四章 顺其自然快乐成长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
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
“听话教育”反思
校外辅导班PK校内兴趣小组
不以“完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给孩子的学习减压是家长的必修课
“快乐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章 自信自立是取得成功的法宝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让独立自主的幼苗茁壮成长
家长“狠心”又何妨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对孩子有信心是家长的责任
第六章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本分
同桌是“差生”
心中盛开“玫瑰花”
梅花香从苦寒来
修电视的故事
回报长辈的最好礼物
第七章 做教子有方的家长
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无为”和“有为”
感谢“清华园”
高考那几天家长怎么做
特殊的生日礼物
无为与有心
极细小与极巨大
第八章 “状元”是这样学习的
“无敌”学习法
“做最好的自己”
数学学习“金点子”
写好作文的两点提醒
在目标的引领下不断进步
住校学习效率高
正确对待考试成绩的波动
第九章 让作文伴随孩子成长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让真实的生活走进作文
在作文中进行自我教育
追求作文语言的鲜活灵动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
让思想的火花在作文中闪耀
第十章 高校自主招生巧应对
畅通自主招生信息渠道
选定好申请学校
按要求完成申请材料
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初审结果
笔试前进行适度“练兵”
做好自主招生“加减法”
为面试作好充分准备
自主招生胜算几何
后记 千言万语一声“谢”
章节摘录
丰子恺曾说:“父亲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亲对孩子们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做父亲的,都想把自己的儿女教育好。但在怎么教上,各人的看法和做法不尽一致。我以为,父亲教育子女,不在于对孩子苦口婆心,说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身体力行,做出样子给孩子看。身教胜于言教,父亲的积极进取与正直为人,是感召子女的最好教材。我不敢自诩一直努力,从未懈怠过,但如果说在吴敌18年来的人生历程中,我们父子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还是比较贴切的。床头有书,在我们家是几十年不变的一道风景。上街逛的是书店,买得最多的是书籍,在我,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吴敌小时候,家中一只简陋的书橱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每晚,我和吴敌是“英雄所见略同”,我看书,他翻书(因为不识字,只能翻看卡通画)。父子相伴,不亦乐乎。多年以后,读苏霍姆林斯基,为自己爱读书带给吴敌的影响感到庆幸,他说:“我们认为家长的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书籍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家长热爱和尊重书籍,儿童也就会热爱它们。”通过20年的观察、记录与分析,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是道德修养好的、有自觉精神的劳动者,都是在对书籍抱着深刻尊重态度的家庭里长大的。”可见,家长爱读书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意义。1997年,吴敌读小学一年级,我以34岁的“高龄”参加了省教育学院的中文专业本科(函授)学习。此后的三年里,我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几乎每个晚上都要备课、看书,自我“充电”的时间比以前更多。那期间,吴敌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个时期能不能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对他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我虽抽不出多少时间对他的学习进行指点,但我工作之余的投入学习,营造了较强的家庭“学习场”,无形中对吴敌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果然,他在学习上很快进入角色,表现可圈可点,并始终保持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发展势头。我呢,也顺利地取得了本科文凭,先后被评为市中学语文教学能手、市中学语文学科教改带头人。
后记
1991年,吴敌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2009年,吴敌成长为清华园的一名学子。18年时间过得很快,我们深知,是爱的阳光雨露,滋润着吴敌的茁壮成长。回望吴敌成长历程中的每一步。有太多的人和事,铭记在我们的心底。一1993年年底,吴敌两周岁,我萌发了跨省搞工作调动的念头。那时父母都已年逾古稀,想想要把家迁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心中感到愧疚。后来,父亲先知道了我要调动的消息,他什么也没有说;再后来,母亲也知道了,原本担心她要责怪我们的不孝,出乎意料的是,母亲沉默了一会,说了一句“外面比家里好吧”,便也没有再说什么。现在想来,父母亲一定是非常舍不得我们远走他乡。但为了儿孙的生活能够好起来,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别离的苦痛,默默地支持着我们。岳父原是乡镇机关干部。但为人本分。一辈子不愿意和人套近乎拉关系,临退休前被安排到一家乡镇医院工作。起初,岳父并不支持我们搞工作调动,但当我们的调动遇到挫折时,他还是毅然站出来,帮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和爱人的兄弟姐妹们也都以不同的形式,默默地支持着我们,最终使我们的调动在一波三折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赶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我们举家迁移的梦想。是这个时代,让没有任何背景的我们有机会改写自己的人生轨迹,为孩子谋得了较为理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还要感谢许许多多素昧平生的好心人。第一次外出联系工作调动时,在长途汽车上,遇到了张家港市某企业的一名师傅,他听我讲述渴望调动的心愿后,主动热情相助。他对一个陌生人的信任与支持,使我一直心存感激。张家港市教育系统的几位领导,在我工作调动及其他人生转折的重要关口,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其中的一位更是给予我家人般的关心和扶助。特别让我感动的是,1994年下半年,在工作调动遇到波折时,我给当时的一位市领导寄去了一封求援信。这位领导工作特别繁忙,没想到他竟读到了我的来信并作了批示。在群众来信上作出批示。也许只是这位领导忙碌工作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这样的一件小事情,对于我们全家来说,却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情。15年以后,当吴敌获得全省高考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给这位老领导写了一封迟到的感谢信,表达我们全家最诚挚的谢意……我们常想,假如没有这些热心人的无私帮助,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或许就没有今天这样大的变化,吴敌的成长之路也许就没有今天这样顺畅。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从不轻易推荐图书,因为真正优秀的家庭教育图书实在不多,但我可以肯定这是其中的一本。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成功家长,这三个角色缺少其中一个都无法成就这本书,所有的家长都应该认真读一读。 ——“超级教师”王金战这本书值得赠予它最好的赞美。这位父亲写的每一个字都装满了他对孩子的爱。爱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接纳不等于对孩子没有任何期待,问题是期待放在哪里?愿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在父母的支持下追求自己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荣这是我今年看到的家教图书中优秀的一本。父母无为乃大为,这是现代家庭教育最耐人寻味的秘诀,也是《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一书给人最独特的启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这是一本我所读过的家教类书籍中最深刻、最实在而又最通俗的一本。我收到书稿后是一口气看完的,甚至还做了重要内容的勾画与批注,本书作者作为教育专家和一位父亲,令人钦佩。很遗憾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希望你不要错过。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蚌珠这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作者朴实无华的文风,轻柔地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普通人家成就一位“最牛”高考状元的成长脉络。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和谐幸福的家,一个积极向上永不停步的父亲,一位勤劳、善良、柔美的母亲,用他们的爱、身体力行示范着教育的真谛——“不干扰”是最好的教育。 ——著名教育专家蒋惠芳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而实际上,父母对孩子的希望,正如本书作者所言,“不一定要考状元,不一定要上名校,而是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但愿这本书能给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带来必要的思考:如何用智慧和冷静去帮助孩子,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善良、睿智、心理健康又充满责任感的真正的社会栋梁。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毅
编辑推荐
《我们只拥有孩子18年:状元爸爸教子笔记》编辑推荐:有这样一个出身普通家庭、资质平平的孩子,他爱读课外书,爱下棋,爱养宠物……他不搞题海战术,不上辅导班和兴趣班,甚至从不熬夜学习,不爱记笔记……但就是这个孩子,中考张家港市第一,2009年高考江苏省状元,生活中忠厚待人,孝亲感恩,自信自立,后劲十足。《我们只拥有孩子18年:状元爸爸教子笔记》正是关于这个名叫吴敌的孩子如何成长的家长手记。身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父亲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他们用心血浇灌孩子的过程。书中看不到有关家庭教育的套话、空话,也没有千篇一律的道理和口号,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爸爸奏响的“贝多芬”计划,妈妈筑起的心灵“防火墙”,还有孩子眼中母亲手上的老茧和奶奶村口张望的身影……从每件小事中折射出来的教育智慧,更使我们动容、思考。在广袤的田野、拥挤的城市、静默的深巷,父母深沉的爱转化成教养的智慧——书中每一处都盛放着可以共享的经验和反思。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我也经常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焦虑,我读过不下数十种亲子教育类图书,但唯有这一部书稿给我一份格外的踏实和坚定:参照书中的观念和方法培养孩子,他不一定能考状元,不一定能上北大清华,但他一定是独立而优秀的,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也完全可以预期!
名人推荐
我从不轻易推荐图书,因为真正优秀的家庭教育图书实在不多,但我可以肯定这是其中的一本。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成功家长,这三个角色缺少其中一个都无法成就这本书,所有的家长都应该认真读一读。——“超级教师” 王金战这本书值得赠予它最好的赞美。这位父亲写的每一个字都装满了他对孩子的爱。爱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接纳不等于对孩子没有任何期待,问题是期待放在哪里?愿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在父母的支持下追求自己人生的快乐与幸福。——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 蒋佩荣这是我今年看到的家教图书中优秀的一本。父母无为乃大为,这是现代家庭教育最耐人寻味的秘诀,也是《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一书给人最独特的启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孙云晓这是一本我所读过的家教类书籍中最深刻、最实在而又最通俗的一本。我收到书稿后是一口气看完的,甚至还做了重要内容的勾画与批注,本书作者作为教育专家和一位父亲,令人钦佩。很遗憾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希望你不要错过。——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蚌珠这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作者朴实无华的文风,轻柔地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普通人家成就一位“最牛”高考状元的成长脉络。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和谐幸福的家,一个积极向上永不停步的父亲,一位勤劳、善良、柔美的母亲,用他们的爱、身体力行示范着教育的真谛——“不干扰”是最好的教育。——著名教育专家 蒋惠芳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而实际上,父母对孩子的希望,正如本书作者所言,“不一定要考状元,不一定要上名校,而是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但愿这本书能给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带来必要的思考:如何用智慧和冷静去帮助孩子,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善良、睿智、心理健康又充满责任感的真正的社会栋梁。——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