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亚瑟·科恩 页数:424 字数:270000 译者:李子江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的写作源于我多年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育系讲授的高等教育史课程。每学期选课的学生中没有几个曾经对美国历史有充分的了解,更少有学生知道美国院校的渊源。随着课程的开展,很显然课程内容必须既涉及整个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同时还要介绍殖民地学院建立的历史背景。这一切又必须在十周的时间内完成。此外,由于课程内容必须涵盖美国高等教育350年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学生、教师、课程、财政以及其他方面的内容,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不知所措。前言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说明这个目的。本书有助于高等教育各个领域的实践工作者了解美国高等教育的总体情况,有助于他们获取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有用知识。这本书也可以作为社会科学专业从大学新生到研究生层次的学生一学期或两学期的课程教材。因为其他教材已经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早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本书主要侧重过去50年的情况。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本书为基础,同时参考其他介绍早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著作,以及其他有关某个专题文献的补充阅读材料。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展示了三个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详尽探讨了自殖民地时期开始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其在大学招生、教师专业化、课程发展、公共经费、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绩效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本书按照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主题等独特的维度组织内容,读者既可以按照整个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逐章阅读,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阅读某个时期的特定主题。 本书适合高等教育研究者、从业者及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亚瑟·科恩自1964年以来一直是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他于1949年和1955年分别获得迈阿密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64年获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66年以来他还一直兼任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资源信息中心主任,并担任多家学术刊物的主编。他
书籍目录
导言 美国高等教育史的学习脉络第一章 殖民地学院的建立:1636—1789 一、社会背景 二、院校 三、学生 四、教师 五、课程 六、管理 七、财政 八、成效第二章 美国建国时期小型学院的发展:1790—1869 一、社会背景 二、院校 三、学生 四、教师 五、课程 六、管理 七、财政 八、成效第三章 工业化时期大学的转型:1870—1944 一、社会背景 二、院校 三、学生 四、教师 五、课程 六、管理 七、财政 八、成效第四章 美国霸权时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945—1975 一、社会背景 二、院校 三、学生 四、教师 五、课程 六、管理 七、财政 八、成效第五章 当代高等教育体制多元化时期:1976—1998 一、社会背景 二、院校 三、学生 四、教师 五、课程 六、管理 七、财政 八、成效结语 问题与展望 一、社会背景 二、学生和教师 三、课程 四、院校、管理、财政 五、成效参考文献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关于学院已经写得够多了。鲁道夫(Rudolph,1962)概括得好,每一所学院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总的来说,殖民地学院借鉴了英国和苏格兰大学的某些做法。学院管理、财政、师生关系、课程和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制度在这一时期都确立起来了,因此美国建国后,数以百计的新学院纷纷成立,他们仍仿效殖民地学院的管理模式,即使他们学院的目标发生了变化。虽然他们与教会有关联,但是创建学院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有知识的人,因此学院的教育意义远远超过了宗教上的意义。学院培养神职人员,是因为大多数神职人员是社区的领袖,他们极有可能成为政治家。特罗(17row,1998)描述了建立学院的其他原因:希望在边缘地区延续社会文明;对在法律、医学、神学、商业、航海业领域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社区的自豪感;部分社区领袖的理想主义和慈善行为。由于不受任何政治力量的干预,也不存在中央政府来制定统一的标准,因此有利于每个殖民地自由地制定自己的规则。虽然由于相互仿效,每个殖民地学院在某些方面与其他殖民地学院类似,但是学院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特色。殖民者可以送他们的孩子回英国上大学,并且有许多人是这么做的,但是路程太远,也不安全,花费也很大。因为殖民地学院把建立具有较强的宗教性的社区,以及把年青一代培养成为为政府合格的公职人员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了,因此学院得到了发展。起初,其他学院仿效哈佛,但哈佛从未为他们制定规则。新的教派能轻易地从现有的教派中分裂出来,也影响了殖民地高等教育的发展。九个殖民地学院代表了六个不同的宗教团体的利益,因此宗教派别之间的斗争也就不可避免。九个殖民地学院都与某个教派有关联,虽然有两个学院其实是教派间共有的。教会的影响从不是绝对,而且学院很早就已建立了非神职人员管理学院的传统。
后记
自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外国教育史专业博士毕业以来,我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从事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几年来,我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外国高等教育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介绍外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总体脉络以外,更注重介绍国别高等教育史。而在国别高等教育史研究方面,美国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就出版了大量高等教育史方面的经典著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推荐学生阅读这些著作,并选择了部分著作作为研究生教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研究生教学对高等教育史的需要,200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斌贤教授的建议下,我们初步确定了翻译美国高等教育史经典著作的计划,并得到了北京大学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的大力支持,本书就是其中之一。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子江博士翻译,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王宁、刘佳、柳飞也参与了部分章节的初译工作,李子江审校了全书。本书曾经作为北师大教育学院外国高等教育史课程教材使用,教育学院2006、2007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参与了本书的学习和讨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是一部巨著:内容精湛,持沦公允,文笔流畅,堪称经典。 ——克拉克•克尔,加利福尼亚大学名誉校长 科恩此著我等待了10多年,这本书是美国高等教育亟需的著作。 ——阿瑟•莱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亚瑟•科恩写作了一部精彩的美国高等教育通史:精湛,权威,广泛,敏锐。这部著作对于那些想了解美国高等教育的过去和未来的读者来说,是必备的经典之作。 ——约翰•隆巴迪,佛罗里达大学校长
编辑推荐
《美国高等教育通史》:北大高等教育文库·大学之道丛书(第3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