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汤用彤 页数:450
Tag标签:无
前言
著名学者汤用彤先生已经辞世近50年,但是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不能忘怀。1956年我考上北京大学哲学系副博士研究生后,从此就与汤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我进学校以后,开始被分配跟随任华先生学习希腊哲学,后来又根据教学需要,转到了汤先生门下学习印度哲学与佛教,由于任先生和汤先生都是当代哲学大家,所以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系统而深入的知识,为我后来的东西方哲学研究打下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的政治形势已经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知识分子接受思想改造的运动开始发起,之后,“反右运动”接着发生,我的同事里面有好几位都被错划成右派。北大哲学系历来是人才集中的地方,像陈独秀、张国焘等著名人物,都与哲学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痕迹。汤先生是哲学系的老教师,他曾经讲过西方哲学,也讲过印度哲学,还讲过中国哲学,是一位全才型的老师。由于他的博学,这时他被推举为北京大学的副校长,让他主持学校的行政工作,而我则被任命为系秘书,为校内外的教授(当时有的教授虽然工作关系属于哲学系,但是从不来系里,如熊十力即是其一)服务,除了授课、做服务工作之外,就是跟着汤先生学习,这让我耳濡目染地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他的治学方法和高尚的情操。
内容概要
《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是汤用彤先生的遗稿。汤先生于1954年前后以卡片记录和抄写的材料汇集编选了《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的内容,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建欣副研究员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强昱教授校点整理。汉文佛经中保存了很多印度佛教的原典,而这些原典的梵文本早已失传,因此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诚如汤先生所言:“在大藏经中广泛抄集,无论经论或章疏中的有关资料长篇或零片均行编入。目的为今后研究印度哲学者之用,不作任何加工,只于资料注明出处或译者人名年代等。”
作者简介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会通中西、接通华梵、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之一。汤先生通晓梵语、巴利语等多种语言,熟悉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毕生致力于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和印度哲学的研究。生前出版的著作包括:《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学术论文集》 (包括“魏晋玄学论稿”、“往日杂稿”、“康复札记”)、《印度哲学史略》等。
书籍目录
一、原始佛教 1.《沙门果经》 2.《梵动经》 3.《箭喻经》 4.《五阴譬喻经》 5.《度经》 6.《法句经》第三十七 7.《大缘方便经》 8.《四姓经》二、分部及一切有部 分部及一切有部之一 1.《(异部宗轮论)述记》(卷中) 2.《(异部宗轮论)述记》(卷下) 分部及一切有部之二 1.《入阿毗达磨论》(卷上) 2.《入阿毗达磨论》(卷下) 3.附录:《(人阿毗达磨论)通解》 4.《杂心论》摘录三、般若空宗 般若空宗之一 1.《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分别品》 2.《大般若经(第十会)般若理趣分》 3.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 4.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之二 ……四、经部及其发展五、唯识 法相学说附录一 印度非外道的或关于佛教的资料(备存)附录二 印度哲学的资料(非外道或有关佛教、另存的)附录三 存档附录四 有关资料汇编《印度佛教当文资料选编》整理说明
章节摘录
智者相?故知假名无有自相。又假名相虽在余处,亦复不一.如说人受苦恼如稍人心,恼坏是色相。又受是受相,亦于人中说。如佛说:智者愚者俱受苦乐,而智者于苦乐中不生贪恚。取多少等相是想相,亦于人中说,如说:我见光明见色。作起是行相,亦于人中说,如说是入起作福行,亦起罪行及不动行。识是识相,亦于人中说,如说智者识法如舌尝味。是故若在余处说,亦说多相是假名相,色等相不在余处,亦无多相。又若法为一切使使,是假名有。实法不为使使,以诸使使人故。又假名中无知生,先于色等中生知,然后以邪想、分別,言我见瓶等。又瓶中知要待色等。所以者何?因色、香、味、触谓言是瓶。实法中知,更无所待。又假名中生疑,如杌耶人耶?色等中不生疑,为色为声。问曰:色等中亦有疑有色耶?无色耶?答曰:不然。若见色终不疑是声,更以余因缘故疑有色、无色,如闻说色空而复见色则生疑,言为有、为无。若见灭谛,此疑则断。问曰:灭谛中亦有疑为有灭耶?无灭耶?答曰:子所执中生疑,非灭谛中。若闻执有灭,亦执无灭,于中生疑为有、为无,是人尔时不见灭谛。所以者何?
编辑推荐
《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博雅英华·汤用彤学术精选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