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沅帆 页数:560 字数:8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理论界与实践界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反思与总结的机会,从评级研究角度看,对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看法变得更为全面,也是此次危机带给我们的一个收获。 我最早接触评级机构,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国有银行工作时期,当时国有银行体系累积了许多的不良资产包袱,每次国际评级机构到来,国有银行内部都会组织一个工作团队来专门应对,那个时期,似乎这些评级机构就代表着国际的标准与惯例。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则是这些评级机构的表现。如果说制造有毒资产的投资银行等是直接作恶者的话,评级机构给予这些有毒资产过高的评级,显然是典型的助纣为虐,特别是这些国际评级机构在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已经摇摇欲坠、马上就要倒闭的时侯,给予这些机构的评级依然高于中国这样经济复苏强劲的新兴经济体的主权评级,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迅速成长的金融市场,必然需要中国的著名评级机构,需要有在中国本土金融市场成长起来的信用评级理论的研究和探索。 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沅帆博士的博士学位论文《债券增信》就是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下,对中国的债券评级与增信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有价值的探索。 提及周沅帆博士的求学经历,有几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参加东北大学的博士生入学的笔试和面试考试时,因为他需要从气候温和的深圳,赶到寒冷的沈阳,结果得了严重的感冒,发高烧到40度,考试发挥欠佳,但是他始终坚持下来,并且顺利通过了考试。而实际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在报考东北大学的博士生之前,他还报考了我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但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没有被录取,他继续以坚韧的毅力报考东北大学。这两个小小的故事,在他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之后,又浮现在我眼前。我想,这种坚韧和执著,正是他投身中国的信用评级理论研究与实践所必需的,再加上他的实践经验和专业钻研,正是他之所以可以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文献检索和研究的进度情况看,周沅帆博士的这本《债券增信》,应当说是当前国内第一本较为系统地研究债券增信的代表性专著之一,凝聚了他多年从事评级工作的经验,也是他自己在博士生学习期间的理论思考的一个结晶。
内容概要
2007年10月1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银监发[2007]75号)禁止银行对企业(公司)债券进行担保,之后我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开始重建。纵观世界成熟的债券市场,无一不是有较完善的增信体系作为支撑。因此,在现阶段,构建和完善增信体系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本书的研究不局限于对美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的深入剖析,研究范围还扩大至欧洲和亚洲发达国家。欲通过对不同制度环境下增信体系构建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我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的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
周沅帆,1977年10月生,博士,中国注册证券分析师,现任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副总裁、评级总监和评审委员会主任,兼任深圳市天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深圳金融》编委;已公开发表经济学论文和出版著作150多万字,主持或参与了15,000多个债券评级、借款企业评级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2 债券增信的意义及主要增信方式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及理论难点与创新第2章 信用风险及债券增信的经济学分析 2.1 我国信用缺失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2.2 西方融资担保理论第3章 我国债券市场增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增信体系变化 3.2 我国债券增信法律制度、现状、问题及原因第4章 完善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的重要意义——实证角度的分析 4.1 完善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的宏观意义 4.2 完善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的微观意义第5章 债券市场增信体系国际经验与借鉴 5.1 美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研究 5.2 英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研究 5.3 德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研究 5.4 日本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研究 5.5 韩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研究 5.6 国际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经验借鉴第6章 债券市场增信体系方案设计 6.1 总体方案框架 6.2 主要增信方式增信原理分析第7章 企业(公司)债券及中期票据增信 7.1 第三方担保 7.2 抵/质押担保 7.3 案例分析第8章 含权设计债券增信 8.1 可转换公司债券 8.2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8.3 可交换债券 8.4 案例分析第9章 准地方政府债券增信 9.1 准地方政府债券发展状况 9.2 美国市政债券发展经验借鉴 9.3 我国准地方政府债券增信状况 9.4 完善准地方政府债券增信体系的必要性 9.5 完善准地方政府债增信体系的建议 9.6 案例分析第10章 中小企业债券增信 10.1 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发展状况及完善增信体系的必要性 10.2 韩国集合债券(P.cB0)发行与增信经验借鉴 10.3 我国集合债券与韩国P-cB0的比较 10.4 完善中小企业债券增信体系的建议 10.5 案例分析第11章 资产证券化增信 11.1 结构融资基本原理 11.2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1.3 完善资产证券化增信体系的必要性 11.4 完善资产证券化增信体系的建议 11.5 案例分析第12章 金融债券增信 12.1 金融债券定义及发展概况 12.2 金融债券增信情况 12.3 完善金融债券增信的建议 12.4 发行全覆盖债券的法律环境 12.5 全覆盖债券增信 12.6 全覆盖债券发行方案探讨 12.7 案例分析第13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13.1 研究结论 13.2 政策建议 13.3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录 附录1 保险公司债券投资信用级别限制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附录2 可交换债券创新及发展研究 附录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增强路径探讨 附录4 国内企业债券资料 附录5 2009年我国已发行债券跟踪评级债券和主体信用等级调整情况 附录6 我国各类债券发行条件 附录7 4.2.1部分实证分析样本 附录8 4.2.3部分实证分析样本 附录9 国外债券市场相关数据 附录10 标准普尔增信标准 附录11 穆迪理想的违约累计概率分布与理想的预期损失的累计分布 附录12 全球公司违约相关数据 附录13 国外债券收益率相关数据法律法规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社会信用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信用基础很薄弱,社会整体信用缺失,加上投资者仅凭自身专业知识难以对债券风险做出准确判断,而信用评级又刚刚起步,因此,社会对信用评级的认可度不高,导致企业很难仅凭自身信用来发行债券。 2007年10月之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银行担保的方式对债券进行增信,该增信方式得到了投资者的普遍认同,取得了良好的增信效果,但是同时也导致了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的集中。为控制金融风险,2007年10月1.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向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券担保风险的意见》(银监发[2007]75号),要求各银行一律停止对以项目债为主的企业债券进行担保,对其他用途的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信托计划、保险公司收益计划、券商专项资产治理计划等融资性项目原则上不再出具银行担保。在《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券担保风险的意见》(银监发[2007]75号)出台后,除部分企业直接以企业自身信用作为信用支撑发行债券外,大部分企业发行债券改由非银行第三方提供担保或其他增信方式,如股权质押、资产抵押和设立偿债基金账户等。企业债券的增信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如何提升企业债券信用级别、各种增信方式对债券的信用提升程度已成为发行人、承销商、投资者以及评级机构关注的重要问题。 因此,在现阶段厘清各种增信方式的增信效果,以及增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且不断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债券增信的意义及主要增信方式债券增信,是指债券发行人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改善发行条件,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各种增信手段和措施来降低债券违约概率或减少违约损失率,以降低债券持有人承担的违约风险和损失,提高债券信用等级的行为。 通常情况下,一种新的金融产品产生时,由于市场认知度较低,其信用级别通常较低,因此需要对这种金融产品的原始信用进行辨析、分离、重组和提升,这一过程即为增信。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一种新的金融产品能否为市场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信用风险的高低。然而,增信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结构非常复杂,以企业债券为例,它涉及发起人、担保人、承销商和投资者等一系列利益。这些主体能否在增信过程中达成各自利益均衡,将直接决定增信的成功与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