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安东尼.史密斯,弗兰克.韦伯斯 页数:205 译者:侯定凯,赵叶珠
Tag标签:无
前言
1996年6月19日至21日,本书主编安东尼·史密斯(Anthony Smith)和弗兰克·韦伯斯特(Frank Webster)组织了一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分别在他们各自工作的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Oxford)和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②举办,这本书就起源于此次研讨会。在富布莱特基金会的赞助下,一所五百多年前建立的古老,学院和一所1992年新兴的大学之间实现了一次合作,为此我们向赞助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富布莱特基金会决定无条件地赞助本次研讨会,此举在当今实属难能可贵。 这次学术研讨会旨在探讨处于深刻而迅速变化时期大学的特征。为此,我们邀集了英国及其他国家一批对此问题感兴趣又富有才华的学者,他们对大学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和认识。
内容概要
本书围绕近几十年来高等教育性质变化的问题展开了雄辩的讨论。针对大学从精英主义、寄宿制、封闭的英国模式,向更加开放、与社会关系更加密切的美国、欧陆模式转变的历程,本书探讨了这样一些问题:当前大学所发生的变化,是否足以贴上"后现代"的标签?是否应该以欢迎的姿态,迎接这一变化及其带来的"后现代大学"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并由此颠覆"理性"、"非功利性"、"普遍性知识信念"等现代大学的特征?书中还探讨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性质、大学参与公共政策、大学与雇主的关系等一系列当前大学面临的关键问题。
作者简介
安东尼·史密斯(Anthony Smith),曾任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院长(1988-2005)、英国电影协会会长(1979—1988)、英国广播公司(BBC)时事节目制作人(1960—1971)等职。目前为“牛津—俄罗斯基金会”主席、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董事会成员。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变化中的大学理念 引言: 大学,想象中的共同体 大学之道? 文凭与工作 大学与社会公正 寄宿制大学的终结? 后现代大学? 上编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 第二章 大学:历史、现状和差异性 引言 "等价物"的分类? 共享的价值? 后现代背景 "我被谈论,故我在" 学术权威的式微 现代手段并不能够彻底解决后现代问题 第三章 场所的重要性 合理性的丧失 场所的重要性 无望的辩护? 一个特别的场所 第四章 后现代大学? 引言 大众化高等教育 后福特主义及其他 明日的大学毕业生 第五章 非功利性与现代大学 现代大学的形式与理念 现代大学的职能 大学职能的重新定义 非功利性与现代大学 下编 社会中的大学 第六章 知识分子:大学内外 二元分类 伪装成"局外人"的"局内人" 被制度化的知识分子 激进的终身教授? 旧式知识分子退出历史舞台 结论:知识分子与公共领域 第七章 大学与公共政策 引言 超越理想主义的大学理念 大学制度的改革 福利国家的制度改革 信息的商品化 信息经济时代的大学 结语 第八章 大学与雇主:理想与现实 变更中的生涯 科层制职业的衰退 从"科层制"人格到"魅力"人格 理想与现实 职业界概况 声誉资本 第九章 结论:一簇充满希望的火焰 想象与现实 已取得的成就 后现代大学? 大学的终结? 公共利益 知识分子与大学 各章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章节摘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大学职能总是被误解。大学不能塑造更不能培育外部机构所需的各种能力和态度。要完成这样一项艰巨任务,三年的英国本科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大学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社会阶层人才的荟萃之地。大学提供的环境可以让这些人找到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通常,这些发展空间远离正式的学术课程。正是这一点(而不是正规课程),让大学卓尔不群。身为大学教师,我们常常惊讶地发现,学生们从彼此身上学到的东西,比从我们这里学到的更多:知识传授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他们作为“知识仓库”的地位也值得怀疑。 假如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在信息时代,大学需要以适当的方式继续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大学确实面临来自其他渠道对信息和知识的竞争。知识本身确已变得碎片化,“永恒的价值”不断受到挑战,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盛行于各个领域。假如大学的目的仅仅是传递知识或不朽的价值,那么,我们将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花巨资办大学,最后却成为社会中的落伍者?”在如何低成本而高效率地传播各类知识方面,开放大学是一个令人称道的典范,该大学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传统大学。
编辑推荐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变化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学生数量迅速上升;高等教育投资持续下降;大学基础设施急需更新;破旧的校舍无法满足学生数量激增的需要;学者的身份和地位显著降低;大学教育日益强调职业特性;……“同僚治理”模式已实现向专门化管理方式的关键性转变;大学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得到了大力促进和鼓励;……诸如此类的变化给大学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它们必必将给大学生活带来“真切”的转变。 后现代社会对大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从这一观点看来,一切皆在变化中:灵活性、新的专业主义、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学生类型、新的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学习动机、学科的解体…… 高等教育不仅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在完成一次重大的转型,即向“后现代大学”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关键问题不是如何以较少的资源完成面向更多学生的教育任务,也不是如何为大学寻找新的收入渠道,或在混乱年代如何无望地维持学术标准。所有的变化都是根本性的,因此后现代大学与此前的大学很少有相似之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