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2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道新  页数:3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的续篇,从电影的发端开始,选取一些重要的电影现象、电影人、电影作品,从电影史学史和史学范式的角度,进行了较为专门的观照和阐发,力图在此基础上重构中国电影史。

作者简介

李道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曾获北京大学朱光潜奖教金与“十佳教师”称号。兼任《电影艺术》杂志编委以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理事、中国电影博物馆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等。人选教育部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国电影:历史撰述的开端  第一节 影戏溯源考  第二节 影业发展论  第三节 电影进化史 第二章 中国的好莱坞梦想  第一节 从“荷莱坞”、“荷来胡特”、“花坞”到“好莱坞”  第二节 好莱坞的中国影迷  第三节 中国的好莱坞梦想 第三章 中国早期电影叙事的优良传统  第一节 中国早期电影:民族民间故事的引入  第二节 “故事”的生产:曲折的情节 设置和动人的情感诉求  第三节 “故事”的消费:类型期待视野和故事消费心理 第四章 “满铁”时事映画中的“王道乐土”论述  第一节 “满铁”时事映画的研究状况与拓展契机  第二节 “满铁”与“满铁”时事映画  第三节 沦陷的光影之《灿烂之满洲帝国》 第五章 马徐维邦:中国早期恐怖电影的拓荒者  第一节 马徐维邦:一个作者的诞生  第二节 《夜半歌声》:一种类型的崛起  第三节 马徐维邦与中国早期电影史 第六章 武兆堤与新中国电影的英雄叙事  第一节 从舞台英雄到银幕英雄:武兆堤的艰难转型  第二节 从《地下尖兵》到《七天七夜》:武兆堤的“创作曲线”  第三节 《英雄儿女》:作为经典的英雄叙事  第四节 从《沙家浜》到《山重水复》:武兆堤的英雄变奏 第七章 《舞台姐妹》作为电影经典的生成机制与历史命运  第一节 从故乡戏曲到民族征象:《舞台姐妹》中的越剧  第二节 从“做戏”到“做人”:《舞台姐妹》中的“舞台”  第三节 从感情之“变”到命运之“变”:《舞台姐妹》中的“姐妹” 第八章 露天电影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露天电影:电影放映在特定时空中的特殊表现形态  第二节 中国露天电影的运作方式及其发展轨迹  第三节 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露天电影的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 “后九七”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  第一节 “后九七”香港电影:电影中的“时间裂隙”  第二节 特殊命题:记忆与失忆、因果与循环  第三节 缺失感:怀旧的无奈与怀疑的宿命 第十章 台湾电影的“成长论述”及其精神文化特质  第一节 身体:恶魔的恐惧  第二节 性向:爱与放逐  第三节 族群:“在地”的美丽与忧伤 第十一章 台港电影的中国化阐释  第一节 台港电影:从“自我”到“他者”  第二节 走向“中国电影”的台港电影  第三节 台港电影的中国化阐释:从权威话语到个性陈述 第十二章 国产大片:史诗格局的渐显  第一节 “大片”情结与“史诗”意识  第二节 《投名状》与《集结号》:战争电影的时空架构及其史诗格局  第三节 国产大片:以动人的情感和壮阔的诗意拯救陷落中的历史 第十三章 大型国企:电影体制的改革思路与发展前景  第一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规模化的企业集团  第二节 走向战略联盟与产业集群  第三节 在战略联盟、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寻求价值创新 第十四章 从“亚洲的电影”到“亚洲电影”  第一节 “亚洲电影”的提出  第二节 中国与亚洲各国的电影合作  第三节 亚洲电影的崛起与“亚洲电影”的共识 第十五章 电影批评:沟通政界、业界、学界与媒介的尝试  第一节 “大片”的可能性  第二节 “主流”的限度  第三节 “个性”的突围  第四节 好莱坞的中国功夫 第十六章 史学范式的转换与中国电影史研究  第一节 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经典范式  第二节 史学范式的转换与中国电影史研究  第三节 中国电影史研究:新的历史可能性 第十七章 重构中国电影  第一节 作为学术的电影史研究与电影史研究的学术史  第二节 中国电影史研究: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问题的核心:走向中国电影史学术史 附录: “《申报》与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1928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即便如此,1949年以前的中国电影,仍然企图通过各种途径,向好莱坞学习并寻求与好莱坞的对话与合作,进而试图在中国境内建立另外一个“好莱坞”,最终实现中国的好莱坞梦想。在向好莱坞学习并寻求与好莱坞对话与合作的过程中,中国的电影业界和批评界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早在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之初,便一面托人往欧美实地考察,一面向美国聘请著名的电影摄影师,订购美国最新式的电影机器。如此,乃力图以中国影片“替代”外国影戏,并将中国电影“推销”到全世界。1926年春,张长福、张巨川摹仿欧美体制,在上海创办中央影戏公司这一中国最早的影院联营机构。中央影戏公司租赁西班牙籍影院商人雷玛斯经营的夏令配克、维多利亚(租赁后更名为新中央)、恩派亚、卡德、万国五家电影院,除将夏令配克大戏院转租给爱普庐影院老板郝思倍外,其余四家以及张巨川经营的中央大戏院,为下属影院,并规定由该公司放映的国产影片,首先在中央大戏院公映,次及于另外四家,以一周为期。后又与各制片公司规定新的拆账办法,即各制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在该公司所属影院放映,须先认定底盘银,如售票额超过底盘银,由制片公司与戏院双方均分,不足则由制片公司自行垫出。随后,明星、上海、神州、大中华百合、民新五家影片公司在上海发起创办了影片发行联营机构六合影戏营业公司,后友联、华剧等公司相继加入。按规定,所属各公司的影片均由六合影戏公司出面向国内外发行。有关公司均派一名营业专员常驻办事处,并在天津、汉口、芜湖等地委派专员,经营发行业务。六合影戏营业公司先后发行国产影片100余部,在好莱坞影片充斥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下,这家联营机构的业务无疑是有利于国产影片的生存和发展的。除此之外,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资本家罗明佑在华北、东北建立了电影院线;20世纪30年代,天一影片公司的邵氏兄弟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组建了南洋电影院线。

后记

不只在一篇文章、一本书和一次课上对程季华主编,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的《中国电影发展史》说三道四。只有程季华先生明白,胆敢如此唧唧歪歪的年轻人是那位当年论文答辩时险些被自己否掉的“白眼狼”;只有李少白先生明白,专拿老板四十多年前的一桩买卖说事的那位弟子,目前干的还是那个勾当;只有邢祖文先生明白,这位学生既要养家糊口,又要出人头地,活得实在不容易。可邢祖文先生已经过世,中国电影再也找不到如此殉道一般的目光。当我怀揣《中国电影发展史》和一大堆银色的梦幻投奔李少白先生门下的时候,已是1994年秋天。凄凄惶惶、穷愁潦倒的年轻人被告知需要翻阅大量的电影文献。那是一批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电影刊物,躺在恭王府某个神秘的房间里发出幽幽的暗香。十年后我才明白,见证着上一代电影学者心血与梦想的东西,正是那些迷蒙的光影和发黄的纸张;而在中国,《中国电影发展史》迄今还是电影史写作的一个高度,并且一如既往地展现着电影作为学术的重量。作为一个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者,现在的我已经很难想象,可以用上下两卷、近100万字的篇幅和数百张图片来述说1949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史。曾经有一批珍贵的文字和更加珍贵的影片摆在上述三位史学大家的面前,他们懂得珍惜并完成了功德无量的写作;可当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这些珍贵的文字和更加珍贵的影片已经永远消失。这样,他们的写作变成同样珍贵的文献,成为后来者如我辈朝圣的经典。现在的我做梦都在想着《孤儿救祖记》和《火烧红莲寺》在银幕上放映的样子,一定很特别,很酷。

编辑推荐

《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2》:博雅大学堂·艺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2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