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学阐释教程

出版时间:2010-06-2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意青  页数:387  
Tag标签:无  

前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自2005年以来已出版《语言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多种,为了配合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现又策划陆续出版《21世纪英语专业系列教材》。这个重大举措势必受到英语专业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作为英语教师,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听人说英语不是一个专业,只是一个工具。说这些话的领导和教师的用心是好的,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将来找工作着想,因此要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多多开设诸如新闻、法律、国际商务、经济、旅游等其他专业的课程。但事与愿违,英语专业的教师们很快发现,学生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少了,掌握英语专业课程知识甚微,即使对四个技能的掌握也并不比大学英语学生高明多少,而那个所谓的第二专业在有关专家的眼中只是学到些皮毛而已。  英语专业的路在何方?有没有其他路可走?这是需要我们英语专业教师思索的问题。中央领导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要培养创新人才等的指示精神,让我们在层层迷雾中找到了航向。显然,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更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使英语专业的人才更能适应2l世纪的需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如今,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部的领导和编辑同志们,也从教材出版的视角探索英语专业的教材问题,从而为贯彻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做些有益的工作,为教师们开设大纲中所规定的必修、选修课程提供各种教材。《21世纪英语专业系列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面向新世纪的立体化网络化英语学科建设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系列教材要体现新世纪英语教学的自主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结合外语教材的具体情况,既要解决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时代化,也要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因此,今天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大力提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各种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教材,以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和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

内容概要

本教程采用了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界和大学中对《圣经》进行文学和文化阐释的方法,对30则经典《圣经》故事做了示范性解读,揭示了《圣经》作为文学文本的丰富、深邃,和它对西方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学的巨大影响。这部教程不仅可帮助大专院校开设相应课程,在应用西方多元文论进行文本阐释方面做出范例,而且为所有感兴趣的读者自学和了解《圣经》提供了方便条件。

作者简介

刘意青,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并留校任教,后相继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美国文学硕士学位和美国芝加哥大学英语系美国文学博士学位。曾多次赴英、美、加拿大等国从事学术交流,特别是1996年获加拿大SACS资助赴加进行文学、文化考察;1999年又以Fulbright讲习教授身份赴美讲学。退休前曾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外国文学学会理事,燕京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18世纪文学、英美19世纪小说、 《圣经》文学和加拿大文学。翻译、撰写和主编了多部著作,如《圣经故事100篇》(香港商务印书馆,1988)、《女性心理小说家塞缪尔·理查逊》(英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英国十八世纪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欧洲文学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99)、《(圣经)的文学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等。此外,在《北京大学学报》、《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和《外国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约二三十篇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圣经》  故事的文学阐释 单元一 《旧约》:神话  故事一 开天辟地  故事二 失乐园  故事三 该隐杀弟  故事四 大洪水与挪亚方舟  故事五 巴别塔 单元二 《旧约》:传奇  故事六 亚伯拉罕献祭以撒  故事七 以撒迎娶利百加  故事八 雅各异乡完婚  故事九 底拿受辱  故事十 犹大和他玛  故事十一 约瑟和波提乏之妻  故事十二 购粮认亲 单元三 《旧约》:历史  故事十三 摩西受命  故事十四 西西拉之死  故事十五 耶弗他和他的女儿  故事十六 力士参孙  故事十七 利未人和他的妾  故事十八 扫罗的衰亡  故事十九 大卫和米甲  故事二十 大卫和拔示巴  故事二十一 所罗门断案 单元四 《旧约》:短篇小说和哲理  故事  故事二十二 路得记  故事二十三 以斯帖记  故事二十四 约伯记 单元五 《新约》:福音书  故事二十五 耶稣降生  故事二十六 耶稣遇难与复活  故事二十七 伯大尼女人膏泼耶稣 单元六 《新约》:神迹、寓言和寓言比喻  故事二十八 好心的撒玛利亚人  故事二十九 浪子回头  故事三十拉 撒路死而复活第二部分 教辅资料 第一章 《圣经》文学性研究介绍  (一)概述  (二)俄尔巴赫:简约、含蓄的《圣经》文体  (三)艾尔特:《圣经》叙事的潜在关联  (四)斯腾伯格:《圣经》叙事的意识形态研究  (五)弗莱:《圣经》的神话批评  (六)巴尔:《圣经》的女性主义批评视角  (七)韩德尔曼:现当代多元文论之溯源第二章《圣经》背景知识介绍 一、历史概况  (一)希伯来历史、文化和地域背景简介  (二)耶稣和使徒们出现及活动的历史背景简介 二、《圣经》的成书过程和翻译史概况  (一)《旧约》/《希伯来圣经》的成书概况  (二)《新约》的成书概况  (三)《圣经》的文学形式 ……教学参考书目附录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用雅各的无动于衷和哈抹宠爱儿子来做比较,并以此责备雅各也有问题。首先在《圣经》的意识形态里,雅各是耶和华庇佑和支持的,哈抹却不是。在多数这种情况下《旧约》叙事不会表扬雅各的敌人。另外,哈抹的儿子示剑强暴女孩子,哈抹不但不责备反而对示剑有求必应,而且为达到娶底拿的目的父子两人联手欺骗本城百姓,劝他们行不属于他们民族习俗的割礼,以至断送了所有男性居民的性命。这样来看,哈抹溺爱孩子怎么可以作为正面形象与雅各相比较。与斯腾伯格的读法相反,我们虽然可以认为雅各在考虑家族安全的大前提下,对底拿缺乏父爱,但是恰恰是雅各不顺从孩子的盲动显示了他比一味溺爱纵容儿子行恶而忘记整个城市安全的哈抹更是《圣经·旧约》叙事树立的典范。如果叙事真是有意地把这两个父亲进行了对比,那么它的倾向不一定是要突显雅各做父亲多不称职。  很明显,雅各的儿子们此时还很不成熟,还没有经历过后来的饥荒、到埃及赈粮。如果斯腾伯格在阐释“约瑟和他的兄弟们”的故事里提出约瑟通过考验发现哥哥们都成熟了,因此具备了全家团聚的条件的立论成立的话,那在底拿受辱的这个早期,雅各的儿子们必然还是狭隘的、妒忌的、行事莽撞不顾后果的。他们很野蛮、任性,对雅各偏祖拉结和拉结的孩子有妒恨,自然不能理解父亲从全局考虑的低调处理。知子莫如父,在这种情况下雅各不高兴,并责备他们屠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至于雅各只责备西缅和利未,而没有责备其他抢劫的儿子,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两人是带头的。斯腾伯格指出他们两人是底拿的同父同母哥哥,所以特别要为底拿复仇,这一点看法没错。但是雅各责备他们并不是因为他当时想:“这两个儿子是利亚生的,我最不喜欢他们两人。”而是因为他们在这件雅各认为会危害全家的行动中起了主导作用。这就是为什么雅各到死前都没有原谅西缅他们,正如斯腾伯格注意到的,在他临死之前总结一生和叮嘱后事时,雅各又提到了西缅和利未的这次报复行动,称之为残忍可诅。(Gen 49:5-7)然而,如果我们不过分强调雅各是出于偏心才念念不忘诅咒他们的话,我们就能够把他临死对这两个儿子的责备看成是对家族事业各种经历的总结,特别叮嘱后人不能学西缅和利未那样把家族整体安全和发展置于不顾。这样看还可以以雅各临死前对犹大的评价来作旁证。如果雅各是个狭隘而无政治头脑的家长,到死都被自己偏心左右,那么他为什么临死前高度赞扬了犹大,而不恨他带头骗他,把约瑟卖到埃及,让雅各受了好多年以为约瑟死了的痛苦?雅各赞扬犹大,说明他临终的总结、嘱托和对每个儿子的评价和预测是基于儿子在以色列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来做的。斯腾伯格为了说明一个文学技巧或叙事特点时,有时的确好像忽略了他自己提倡的《圣经》的意识形态大背景十分重要的原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圣经》文学阐释教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了解圣经文学,对于了解西方文化有重要意义。
  •   最近在学习圣经,想深入的了解其中更深的含义,因此买了刘意青老师的书,希望能加深自己的理解。
  •   文本解读的非常细致,无论从宗教、社会、还是文学的角度都令人眼界开阔。是难得能让人一鼓作气读完的教程!
  •   本来以为是英文多一点,可是收到书发现很多中文,而且字挺小的,圣经中文版本读起来也挺别扭的;不过仔细看过之后,发现视角很独特,分析也很到位,而且很有趣,圣经本来挺乱的,好像没什么技巧可言,但是经过分析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很想把圣经再看一遍,仔细体会书中的论点。。。总之,是不错的教材。
  •   很好用的一本教材。连讨论题都设计好了。
    个人感觉介乎专业论著与入门普及读物之间。涉及宗教范畴时是入门级,而讨论文学话题时比较学术。
  •   刘意青的书,好
  •   英语专业必读 纸质也很好 每一章讲解很细 很有见解 写论文帮了我很大忙
  •   比较学术,喜欢。
  •   用的是塑料袋包装的货,回来后有有点惨不忍睹
  •   I think it is a good book for the English Learners to abtain some knowledge about Bible.
    I get more from it. Thank you!
  •   内容很好。书的质量也不错。
  •     西方人解构一切的劲头真足,一直解构到了信仰的源头——《圣经》
      个人喜欢读旧约胜过新约,正像书中所说,旧约,简约、含蓄却深邃、广阔,留给人更多的解读空间,和更多的反复咀嚼的回味。
      
      1.上帝暴君却有滑稽的形象
      
      上帝用语言创造了世界,又造出了人类的始祖,在最初对人类却又是极其严格苛刻的,完全是个严父的形象。比如亚当和夏娃吃了智慧果之后,被他驱逐出伊甸园;看够了人类的罪恶之后,又决定用一场洪水来淹没他的“作品”。从这方面看,人类似乎是他的玩具,发现玩具旧了,就随手拆掉。
      
      有趣的是,上帝只有在人类存在时,他才是上帝。所以他还不能把全部的人类统统毁灭,因此他留下了诺亚一家。
      而为了“克制”自己的易怒,上帝在与人类订立约定时,还把彩虹放在了云朵后面,来时不时提醒自己,不要再毁坏自己的“玩具”。
      从这个方面来看,上帝似乎又是一个意识到了玩具珍贵性的大孩子,即他不能没有玩具的陪伴,但同时也随时关注这玩具的性能,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即给予惩罚,等待互救之后,再出手施救。
      
      2.上帝对人类繁衍问题的关注
      上帝不爱该隐是因为:一、他大概是种地的,他的世界是单性的,独自一人是不育的;而亚伯是放牧的,他与两性娇喝的正常生活相连。二、他有潜在的对弟弟乱伦的同性恋倾向。
      
      上帝对人类的奖惩也经常和女子的子宫有关:若要考验一个人是否忠心,便封住他女人的子宫,然后再打开,给他一个孩子,以彰显自己的神力。
      
      判断性行为是否符合是犯罪行为,只看这性行为能否为人类带来更多生命,即使是乱伦也可以接受。相反的,处女早逝或者同性恋行为都是不可被接受的。
      
      3.上帝对知识的重视
      上帝驱逐亚当夏娃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吃了智慧果,有可能拥有与他一样的智慧。
      而在后来的与人类的关系之中,人对上帝的认识直接关系到上帝对人的奖惩。这有点像猜谜语,猜对猜错谁也摸不着头脑。不过唯一的捷径是无条件地对上帝忠贞,这种能忠贞不应当是建立在上帝会对人施予好处的基础上,而应该是不论上帝的意图如何对自己是施难还是奖励都去听从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