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仰海峰  页数:3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关注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进程,将其逻辑进程置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变迁的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涉及了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精神分析学派、批判理论、存在主义、消费理论等,在分析具体人物与流派时,不仅关注这些人物与流派自身的思想逻辑,而且关注其历史情境以及这种历史情境对人的思想意识的建构作用,力图达到对哲学理念与历史生活之间的沟通。也只有如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构成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者简介

仰海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有《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实践哲学与霸权——当代语境中的葛兰西哲学》等。

书籍目录

绪论  1.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缘起  2.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  3.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定位  4.本书的构想与写作安排第一章  物化、总体性与社会存在  第一节  精神世界的分裂与对总体性的渴望    1.青年卢卡奇思想的总体进程    2.精神世界的分裂与异化:《心灵与形式》    3.《小说理论》中的总体性理念  第二节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    1.物化与二律背反    2.总体性、阶级意识与历史    3.另一种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社会存在本体论    1.马克思与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哲学变革    2.劳动与再生产:社会存在的本体与运行机制    3.异化及异化的扬弃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本质  第一节  观念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本质    1.我们在何种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哲学?    2.观念哲学的终结与一种整体化的辩证方法    3.哲学批判与实践的革命批判  第二节  跨学科视野中的马克思哲学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一个批判的审视    2.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的哲学理念    3.历史性与唯物主义的新视域第三章  实践哲学与霸权.  第一节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内在逻辑    1.实践哲学的理论语境    2.实践哲学与二元论的超越    3.作为绝对历史主义的实践哲学    4.实践哲学与总体性.  第二节  葛兰西的霸权思想    1.福特主义与市民社会的结构转型    2.霸权概念的理论渊源    3.霸权概念的总体性意蕴    4.集体意志、文化自觉与霸权  第三节  知识分子与霸权问题    1.葛兰西与知识分子研究的思路转换    2.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3.有机知识分子与霸权的建构第四章  在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之间  第一节  法西斯主义的性格结构    1.精神分析学与阶级意识的重新理解    2.权威主义性格与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    3.性经济、劳动民主与自由  第二节  现代社会与自由的逃避    1.自由问题:来自弗洛伊德与马克思思想结合处的追问    2.自由心理的二律背反:一个历史的分析    3.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与法西斯主义心理学    4.结语:走向积极自由  第三节  爱欲的解放与文明的重建    1.弗洛伊德的文明理论及其内在矛盾    2.理性控制与爱欲的压抑    3.爱欲的解放与文明的重建第五章  批判理论的哲学建构  第一节  霍克海默与批判理论的早期规则    1.批判理论的定义域    2.批判理论与形而上学    3.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  第二节  工具理性批判    1.技术进步与理性的工具化    2.工具理性与文化工业    3.希望的消失与人的形象的转变  第三节  否定的辩证法与批判理论的逻辑终结    1.同一性与体系:哲学的迷误    2.哲学是一种异质性的经验    3.否定的辩证法与星丛:关于新哲学的探索    4.批判理论的内在难题与逻辑转向第六章  个体生存与人学辩证法  第一节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方法论的探索    1.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补充    2.总体化与中介    3.前进一逆溯法  第二节  惰性实践与物化的社会场域    1.匮乏与历史的构成    2.惰性实践与物的指令    3.系列与集合体:物化社会关系的存在方式  第三节  个体实践、群体实践与辩证经验的建构    1.从集合体到群体:外部压力与总体关系的转化    2.合并群体、共同实践与个体实践    3.辩证经验、辩证理性与辩证法的重构第七章  主体、意识形态与人本主义问题  第一节  主体、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1.作为表象体系的意识形态:从马克思到阿尔都塞    2.呼唤主体与意识形态的统治策略    3.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  第二节  认识论断裂与马克思哲学的再理解    1.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2.问题式与症候阅读    3.认识论断裂与马克思思想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  第三节  《资本论》与历史科学的新发现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本主义底色    2.历史科学与历史主义的根本差异    3.历史无主体与多元决定论第八章  消费社会的哲学反思  第一节  列菲伏尔与日常生活批判    1.列菲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发展轨迹    2.“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及对这一社会的理论透视    3.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  第二节  德波与景观社会批判    1.从商品生产到商品景观    2.景观社会的时空扩张    3.“看”与“分离”:景观社会的哲学理念    4.景观社会的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  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批判    1.作为主动结构的消费    2.物体系的自我证明与需要的再生产    3.符号消费与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结束语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的转变,也可以说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变的一种反应。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其产生到发展,所面对的主要是组织化的资本主义,这也是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理论以及萨特等人所倡导的新人本主义理论所要批判的对象。从6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到70年代之后,资本主义经历了从组织化资本主义到后组织化资本主义的转变,正是在这一转变中,产生了后现代思潮。一些后马克思主义者的策略就是针对这一社会转变展开的。另外在这一社会转变过程中,一些学者看到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消费社会的崛起。消费开始取代生产,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正是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分析,一些学者开始从现代性批判转向了后现代性批判,这是列菲伏尔、德波、早年鲍德里亚的重要主题。到鲍德里亚70年代写作《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生产之镜》时,他认为马克思的生产逻辑已经不再能够面对以符号为主导的消费社会,对生产逻辑的否定构成了他走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过渡点。3.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定位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引入到国内学术界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资料积累和学术研究,人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法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研究初期,学界关注较多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定得较多。后来,随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视野的日益拓展,学界又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产生了很多争论。到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学界开始更为客观地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逻辑及其内在问题,并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突破,从过去的流派了解和人物介绍,开始转向对其内在逻辑的批判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入,为我们从自己的研究成果出发来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后记

本书是一本专著式的教材,也是我从自己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出发,从理论逻辑上透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尝试。以它作为教材,可能更合乎现代大学的发展要求。在我看来,要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逻辑,需要建构一个立体的理论参照系。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但这一理论逻辑却是在马克思思想与当代思潮的结合中形成的,这决定了我们在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不仅要理解马克思,还要理解当代的重要思潮,只有这样才能理解马克思哲学经过了何种中介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得以展示其理论的透视力,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进程。其次,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受马克思思想影响的学者们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时的理论反应,要理解这一理论反应的真实内涵,就离不开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的分析,这既是我们在从事哲学思考时容易忽视的问题,又是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所无法绕过的问题。第三,特定历史时代的思想总有其特定的总体特征,我们需要揭示特定的历史时代与其特定的思想型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是我们透视一种思潮的前提。本书力图在这些方面有所探索。当然,由于个人能力与精力有限,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并没有进入到本书的视野之中,这只能在课堂上再弥补了。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部分内容是自己过去研究成果的运用,如关于葛兰西和鲍德里亚的讨论就是如此。另外,本书的写作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成果,对此,我要表达一种真诚的谢意!责任编辑王立刚先生对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本书得到了北京大学教材计划的支持。

编辑推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爱智文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这本书是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进路的重要书籍,值得一读。
  •   内容丰富,作者的写作思路清晰,读起来比较容易懂。对于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帮助。
  •   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
  •   这是当年上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课用的一本书,概论性质的,大概了解一下还不错
  •   非常满意,但是仰海峰老师的这本书并非一个面面俱到的大全。欧美、生态学的东西都没有涉及。
  •   感觉这本书就是一个导读的参考书,实际上要深入了解还是要看原著。
  •   内容总体还可以 但还是需要专业知识作为铺垫 不适宜初级读者进行西马的学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