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澳) R.M.W.迪克森 页数:155 译者:朱晓农 等
Tag标签:无
前言
能为《语言的兴衰》的中文版作序我极感欣慰。还让我高兴的是译本出自朱晓农及其合作者之手。晓农于1990年随我在澳洲国立大学学习,并写出了最高质量的论文。 《语言的兴衰》自1997年12月由英国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在语言学界广受好评。下面引一些评论: Martin Haspelmath在1998年的Linguistics 36卷1001-1006页上的书评:“在这本小册子中,迪克森追求两个目标:第一,本书可作为一个优质导论,介绍语言间的谱系关系和区域关系中的一般原理和当前热点。第二个目标对于比较语言学来说更为有趣:迪克森挑战谱系树模型处处适用的公认信条。我要强调的是我认为迪克森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 Colin Renfrew在1998年10月的Camnbridge Archaeology 8卷2期上的书评:“此书肯定是历史语言学领域内最新、最令人兴奋的一部著作,我是个外行,但读得津津有味。” Robert Orr在1999年的Diachronica 16卷123-157页上的评论文字:“毫不夸张,迪克森的新书是项开辟性的工作。总之,《语言的兴衰》极有价值,往后几年中各专业的人都将会读到并且辩论,甚至可以建议开个专题会来讨论。” Alan S.Kaye在1999年Langguage 75卷400-401页上的书讯:“本书内有很多发人深思的新思想,很可能会引起冲动的辩论。我建议语言学里任何一个分支的学者都读一读。
内容概要
本书提出一个新的关于语言变化的裂变—聚变模式。过去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演变只是分化裂变,因而建立了一个谱系树模型来刻画。而本书提出一个新的不但包括裂变,而且包括聚变的语言演变模型。这是因为我们现在认识到,在人类自有语言以来的十多万年中,语言不但会裂变,还会聚变。在聚变期,语言特征在某个地区扩散,结果当地的语言会聚变为一个共同的原型。随着民族以及语言的扩张和分裂,聚变稳态时不时地被打断。近几个世纪来,由于欧洲的殖民扩张和全球的信息交流,很多语言都面临灭绝。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鸣 谢 第一章 本书主旨 第二章 绪 论 第三章 语言区域与扩散 3.1 什么能扩散 3.2 接触中的语言 第四章 谱系树模型 4.1 标准 4.2 原始语 4.3 年代确定 4.4 系族分支 第五章 语言变化模式 5.1 语言内部变化 5.2 语言分裂 5.3 语言的起源 第六章 裂变—聚变模式 6.1 聚 变 6.2 间 断 6.3 个 例 第七章 再论原始语 第八章 近期语言史 第九章 当务之急 9.1 干嘛要担心? 9.2 现代神话种种 9.3 每个语言学家都该做的事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10.1 裂变—聚变模式 10.2 有关比较语言学 10.3 有关描写语言学 10.4 有关语言 附:比较法发现程序的缺陷 参考文献 跟鲍勃学艺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目前对于语言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一般有两种范式,一是基于“亲子关系”的谱系树模型,另一是基于相邻语言之间范畴和形式的扩散的语言区域模型。谱系树和语言区域模型通常被认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本文则将会试图在语言发展的全球观下将二者融合为一体。 语言并不存在于真空之中,它是某个群体在特定的政治、经济体系中用来交际的手段。有关语言发展的一个综合理论,必须关注某种已知语言的使用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者某种语言的假定的早期阶段,以及他们与讲其他语言的相邻群体之间的政治、社会和语言关系。 谱系树模型原来是为了印欧语系而建立发展起来的,而且也特别适用于印欧语系。这已经成为语言如何相关的一种广为接受的观点,因此语言学家也试图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每一组语言之间(不管它们的类型面貌),去找出类似于印欧语系谱系树的结构,并试图进行细致的子类划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对原始语言系统某部分的重构,认真的尝试仍然欠奉(作为对谱系树类型的同源关系的证明,这是必须的)。对某些语群而言,例如闪语和波利尼西亚语,谱系树模式是完全适用的。但对另一些语群而言,可能就不那么合适了;因为被用来作同源关系的证据的相似性,实际上可能是由区域扩散而来的。 原始语言的大致年代——原始印欧语被认定距今大约6,000年,原始乌拉尔语(proto-Uralic)也大约是6,000年,北美印第安人的原始Algonquian语则距今约3,000年等等。早于一万年的构拟则不被普遍接受。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真的能够重建过往的语言历史吗?对此感兴趣的人应该去读一下这本书。 ——马蒂索夫,伯克莱加州大学 本书对于引发历史语言学研究的范式转移将会起到深远的影响。 ——罗仁地,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中国中央民族大学长江学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