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一收 编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公共关系事业,顺应改革开放潮流而生,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展现其作为无形战略资源的独特魅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壤里,公共关系这一崭新事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公共关系理论在实践中已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效的应用。虽然现代公共关系作为一项事业、一种职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但公共关系的思想和实践一直融合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之中。也正因为如此,有如久旱逢甘霖一般,公共关系的幼苗迅速地在改革开放的百花园中茁壮成长起来,并绽放出亮丽的色彩。 如今,公共关系已经融人各行各业的诸多领域,在品牌推广、企业传播、危机管理、政府形象、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日新月异的积极作用。在中国人世、文化申遗、北京申奥、上海申博、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等一次次重大事件中,愈发彰显了公共关系独特的功能。 当前,中国的公关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融入了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价值追求、政治方向和最终目标,正意气风发地迈向新的更高的起点。中国举办的一系列国际性活动更是为公共关系服务提供了极好的舞台和巨大的商机。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公共关系业迎来了最佳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必将大展宏图。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大量由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公关案例,书中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详细介绍、深度分析和精彩点评,提示、启发负责大型活动的公关人员应该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公关手段操作大型活动,确保大型活动的圆满成功举办。 本书体系完整,案例丰富,信息量大,指导性强,不仅可供大型活动组织管理人员参考和借鉴,而且可用于相关机构的公关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供广大公关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陈一收,管理学硕士,法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学、公共关系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期从事公共关系与公共管理学方面理论学术研究,曾在国家级刊物《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以及《东南学术》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次获国内专业学术研究会(论坛)奖项。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精心策划,不忘细节——“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大型活动案例第二篇 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第三篇 舞动风情展美姿——“浦东开发开放10年回顾与展望”活动公关第四篇 文化软实力的公关“硬功夫”——《妈祖信俗》申报中国首个信俗类“世遗”活动第五篇 创新亮点,演绎完美公关——大连“我筷”环保推广活动第六篇 为了美丽的纪念——瑞典“哥德堡号”复航中国大型活动案例第七篇 亮出精彩展现实力——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公关案例第八篇 造声势得民心——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公关传播案例第九篇 公益公关,善举赢尊重——TCL东南亚海啸国际救援公益公关活动 第十篇 情感激励凝聚人心——福州市“十大名片”评选活动案例第十一篇 沟通无极限公益易实现——WWF“城市熄灯一小时”活动上海站公关案例第十二篇 和谐公关理顺关系——上海黄浦区动迁工程案例第十三篇 大型活动塑城市品牌——南通市城市旅游名片打造案例第十四篇 搭台唱戏主动公关——Swatch表2003新品华南媒体发表会案例第十五篇 大胆创意小心实施——IBM公司的Think战略第十六篇 天时地利人和——“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大型推广活动案例第十七篇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天——可口可乐北京2008奥运营销公关之旅第十八篇 于细微处见卓越——TCL高尔夫精英赛大型活动的启示第十九篇 情感公关助推事业发展——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社会影响力传播项目第二十篇 文化营销国家——全球开花的孔子学院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其次,会有人持反对意见,怨声载道主要是因为在实施此次大型活动的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过大,也没有征得人民广泛的同意,当时虽然在封建强权的推动下勉强完成,但暴政也使得民众负担着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导致建立不久的秦朝失去人心,迫使民众中酝酿着“革命”的火种。修筑长城所需的大量经费迫使统治者压榨人民,苛捐杂税如此繁重,民不聊生,这不但是反对者持否定态度的原因之一,也是秦朝走向“失道”的开端和覆灭的导火索。 再看另一则中国历史上的公益性大型活动的例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志士们就一直在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就想通过戊戌变法来拯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的中国民众。当时的光绪帝也感觉到深重的民族危机,同时也想借此摆脱自己的傀儡地位,于是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下《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从这一天起,光绪帝就不断颁布了各种变法诏书,让中央各部大臣及地方督抚大员着实变法。变法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教、军事等方面,比如在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在政治上为开明绅士和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提供了便利,在文教方面主张废除八股,提倡新学等。但是变法只坚持了103天,便被封建保守势力镇压下去,所以被称为“百日维新”,纸上的理想最终还是没有成为社会现实,以失败告终。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变法会夭折了呢?除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外,以下几点是此次大型活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一,变法就是改革,而改革又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方面条件的有机配合。但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改革上则严重剥夺西太后、军机大臣、各部堂及地方督抚的大权,下则广泛触及八股士子、无业旗民的利益,这使得变法缺乏一个拥有实权的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更缺乏一群能有效地将变法法令推行到全国的地方实力派的默许和支持,变法因此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失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