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家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吴志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2出版)  作者:吴志攀 编  页数:430  

内容概要

  按照近几届的惯例,我们编辑了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暨第十六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经济法学家》(2008)。参照《哈佛法律评论》的选稿方式,我们请一些同志从所有向本届年会提交的论文中选取了部分论文,并请论文作者压缩定稿。然后,由出版社责任编辑对返回的论文进行最后的校订。

书籍目录

经济法总论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关键词视角中国经济法的发展路径——侧重于分配路径的解析中国经济法三十年之回顾——苏联经济法对中国的影响及俄罗斯经济法现状误读行政法——经济法发展的障碍经济法的风险管理论论经济法发展中的程序依赖性经济法体系研究三十年述评论福利供给视域下的经济法功能论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理论基础创新与发展:中国经济法主体30年经济法主体范畴探析经济法主体的边界及突破——经济法主体研究的历史分化与制度变迁经济法权利论纲——以社会成员权利的维度从学法学教哲学到搞经济法学略论经济法学研究中的结构性研究中国式经济法律改革:三十年经验及其理论与政策含义学科回顾、学术史方法与经济法学科建设经济法核心内容之变迁中国经济法学三十年几个问题之反思而立之年的中国经济法学:光荣与责任经济法的正本清源:反思与拷问我国经济法研究范式的转换——兼评陈云良教授的转轨经济法理论中国经济法学方法论之回顾、反思与展望宏观调控法论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法制协调中国宏观调控基本法30年研究回顾与展望预算国家:财政法治的理想——中国财政法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政府采购合同行政撤销权研究反倾销税及其税法规制的理论基础企业所得税法发展中的实质课税原则中国税收立法三十年(1978-2007年)(简要版)——基于数据统计的分析中国金融法学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商业银行公众责任论纲论信用卡滞纳金的性质及其治理中央银行的透明度:国际标准与中国法制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农民发展权问题探析从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视角看宏观调控权配置定价权的分立结构及其制衡逻辑中国价格法律制度三十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市场规制法中国竞争法的建立、完善与挑战论反垄断法与行业监管法的协调关系“相关市场”界定方法的历史变革——以临界损失分析法为主要评析对象相对优势地位滥用理论之否定——论结构性要素在我国《反垄断法》中的基础地位司法审查与行政性垄断规制消费者权利保护三十年我国经济法中的消费者形象:理论反思与制度重塑——以消费者的主体性为中心  消费者权的法理解析我国金融业消费者法律保护状况探析跨领域研究我国农村经济法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研究我国房地产企业法律规制之历史回顾及发展建议关于国家审计权的法律思考:一个历史的视角经济法治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之路回归本来意义的合作社——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合作社立法中国外资立法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与制度完善之前瞻企业法人财产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为视角经济法如何迎接“无油时代”的到来论《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得与失论消费外部性的经济法解决——以公民环境权的法制保障为例环境保护中公益诉讼效率优势的思考——以法律经济分析为方法我国社会保障立法追问论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法律竞合的理论与立法构想我国劳动力市场政府干预的变迁路径与发展趋势后记

章节摘录

(一)市场与政府“市场”是改革开放主流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教科书中那些被称为“传统智慧”(Conventional wisdom)的知识根本上是为市场和政府立法。经济法学自产生以来,我国学界大多立基于“国家一市场”框架认知经济法,并形成了“市场缺陷(或失灵)——国家干预——法律规范”的基本共识。无论采用“协调”、“管理”、“需要干预”、“调节”、“规制”、“政府介入”、“管制”、“调控”等,均可理解为对市场缺陷进行校正的描述,反映了国家在市场经济中利用公权力对经济进行某种程度“干预”的观念,进而不同于民法“私法自治”的调整范式,实现了一种自然秩序与建构秩序良性互动的法律机制。在经济法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国家主义对经济法的统治或经济法的国家主义倾向。要纠正那种认为必须依靠政府干预来改善市场缺陷的观点;相反,有效改革有时可能将市场过程扩大到政府领域当中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软权力”正不断扩展其空间,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越来越受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制约。与此同时,全球化所彰显的自由与流动,在增加经济和社会事务复杂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自主性与自治能力。这种改变使政府之手受限的同时,也使其在某些领域得到调整和加强,甚至为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适时更新其管理职能。经济法能够评价这些经济活动的每一部分各自的优点,即它们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成本;通过变革其制度性工具来削弱私人主动性(市场)与公共控制(政府)间的紧张,以更好地去预见和判断每一种方式的实际后果。(二)经济与法律经济法的出现,使法与经济实现全方位、多层面的结合,使法能更直接、更有力地为经济基础服务。与其他法律部门相比较,体现了“法律对经济关系的翻译”的经济法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学原理,以致学界常将二者关系形象地概括为“三分法律、七分经济”,这揭示出经济学在经济法学中的本原地位。长期以来,总论研究将重点放在对经济政策和方针的解释上,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经济秩序、经济波动(通货膨胀或紧缩)、金融危机等重大经济现象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反映了经济法学贴近生活、解释实践的特征;另一方面也缺乏自身独有的品性,有沦为纯“政策注释学”的危险。

后记

按照近几届的惯例,我们编辑了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暨第十六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经济法学家》(2008)。参照《哈佛法律评论》的选稿方式,我们请一些同志从所有向本届年会提交的论文中选取了部分论文,并请论文作者压缩定稿。然后,由出版社责任编辑对返回的论文进行最后的校订。论文的编排,以经济法学体系的一般顺序为据。各领域内部的排序也遵从该领域内部体系的惯常顺序。论文主题涉及学科内两个以上分支学科或领域的,以其所侧重的分支学科或领域为据。由于主题、总篇幅有限和部分作者联系不上等方面的原因,还有不少优秀论文没有入选本论文集。同时,有的作者(单署和合署)提交几篇论文的,也因一位作者最多只入选一篇而割舍。邢梅、吕超、林阳、张若曦、钟卫利等参与了编选小组的部分工作,谨向他们表示感谢!在论文的编辑、出版中,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事业部邹记东主任给予了大力支持,谨表衷心感谢!

编辑推荐

《经济法学家(2008)》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济法学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