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如何“新”编——论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

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祝宇红  页数:30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重写型小说”是对文学中恒常性的重写现象考察之后定义的小说类型,指以“前文本”为原型,在其基础上加工变型的小说。本书作者提出创造性地提出这一概念,并按照先秦诸子、中国神话、史乘、希腊神话等不同的前文本类型考察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如鲁迅《故事新编》等,探讨在认知模式转变、学术转型的背景下前文本怎样被重写。

作者简介

  祝宇红,2008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初任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齐鲁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导论一、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二、“前文本”三、认知模式的转变四、思路与框架第一章 镜中的先贤:诸子的重写一、“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二、郭沫若的“凸凹镜”式重写三、鲁迅的文化“校雠”式重写第二章 “祛魅”抑或“迷信可存”:中国神话的重写一、祛魅二、“迷信可存”三、“苏古掇新“的“演义”第三章 “解释”与“讽喻”:史乘的重写一、历史小说理论与重写问题二、“解释”三、“讽喻”四、解释与讽喻之间的张力第四章 启蒙叙事与本土化叙事:异域文本的重写一、重写与希腊神话的译介及研究二、“摩罗”式的盗火神三、“本色化”耶稣第五章 “稳定反讽”:一种张力结构一、现代重写型小说的文体特色二、《故事新编》的“稳定反讽”三、《月下小景》集的多重叙事四、一种张力结构结语一、小说与学术二、观念的力量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参考文献附录: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出版与发表情况结集出版情况期刊发表情况后记

章节摘录

  3.西学视角与比附思维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显示出的怀疑精神和考稽功夫固然令后辈如顾颉刚产生十足敬意,但是他的写作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最终关心的不是学术而是政治文化。康氏要重建以孔子为宗师的文化道统,改造传统以维新。有了这样的眼光和目的,他的诸子学才从今文学的“宗汉”扩大到重视先秦诸子。康有为重建文化道统的手段是尊孔子为“教主”,这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康氏将欧洲文明的发达归结于基督教,“欲侪孔子于基督”,所以倡议设立孔教。换句话说,康氏的“还原孔子真相”,一则要服务于其维新、启蒙的政治性目标,二则受到西学的影响,终于得出“托古改制”的结论。康有为从“求孔子真相”出发,进于“立孔教”的主张,背后支撑他的是将西方历史文化比附中国的思维模式。他从晚清诸子学的“还原”学术理路开始,进而开辟了援西方思想入中国、以西方视角审视中国的新路径。  现代重写先秦诸子的小说,不仅仅在“还原”孔子真面目的主张上承接了康有为等晚清诸子学家的路数,在“以西方视角审视中国传统”这一点上,也是一样。小说家要还原孔子的真实面目,当然指的是“洗去”孔子身上那些由传统的注疏、解释所带来的层层“油彩”。不过,如果说“重写型”小说洗去了孔子身上的“传统的油彩”,那么是否自身就是通体透明的呢?恐怕也不尽然。在“还原”、“求真”的旗帜下,重写者开始抛开传统的观念,与此同时,西方理念则悄然潜入重写者的思维,开始发挥作用。  廖沫沙在《凤兮,凤兮!》(1944)中写到,隐士兼狂人桀溺将孔子所持之道视为拘泥于先王之道,历史环境已经改变,道自然行不通。桀溺对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不以为然,“随你走到哪里,天下乌鸦一般黑,不从远的和大的地方想办法,要来改变世界,这能行吗?”后来孔子也不得不面对这一点,他感慨:“天下无道久矣,我过去的办法行不通,别人也不会宗信。”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故”事如何“新”编——论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