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出版时间:2010-0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 基思·特斯特  页数:180  译者:李康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果我不是有目的地到这里来,而是意外地发现自己站在这个地方的话,”他蓦地寻思,“那真有点绝望的味道呢。”——弗朗兹·卡夫卡真正的栖居困境乃在于:终有一死者总是重新去寻求栖居的本质,他们首先必须学会栖居。——马丁·海德格尔……绝对现代化,就是意味着成为自己的掘墓人的同盟者。——米兰·昆德拉我在早前的两本书,即《两种主权》和《市民社会》中,力图探讨欧洲现代性的一些希望与灾难。尤其是我试图谈谈,现代性的事业为何似乎老是骤然之间声势浩荡,旋即湮没于无关紧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在这份事业的实现似乎已经成为明确可能的时刻。那些论著其实隐含着这样的假设:要撰述现代性,把它当做是一样引人兴致的东西,而不是某种供人生活、体验、栖居其间的普遍境况(condition),就意味着本人并非不言自明、轻松惬意地处在现代的界限之内。可以说,我已经摆脱了这样的界限。但在某种程度上,我想必也得在某种东西的界限之内,才能知晓自己在什么别样的东西的界限之外。因此可以说,本书关注的是这样一些境况,它们构筑了理据,以便能够察看现代性。

内容概要

本书探讨的是社会文化情境中的生活,而书本身也是社会文化关系的产物。我为写作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大大得益于我的阅读写作伙伴们组成的小型共同体无私奉献的时间与帮助。因此,我将再一次感谢琳达·卢瑟福德(Linda Rutherford)和齐格蒙德·鲍曼长期以来对我的深切指教。克里斯·罗杰克(Chris Rojek)和安妮·吉(Anne Gee)也继续使我确信,为Routledge出版社工作,是一份令人愉悦而富有收获的经历。以上诸位帮助我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同样重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然会希望与这部作品的只言片语扯上关系(我猜想,在我表示感谢的这些人士当中,至少有一位会强烈反对本书的议论)。

作者简介

作者:(英)基思·特斯特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界限第二章 特性/身份/认同第三章 怀旧/恋乡第四章 技术第五章 责任第六章 他人第七章 结语参考文献中外人名索引 中外主题索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齐美尔感到,自己已经知悉社会文化现实的真理。生命其实是受到囚禁的。因此,原本应当带来希望的原因会很容易演变成导致绝望的原因。这或许就是齐美尔讨论货币的社会文化效应的著作所要传递的核心讯息之一。根据齐美尔的解释,以货币为基础的经济,以及作为价值符号的货币的使用,是以现代都市为其家园的。对于此前存在的东西,货币的影响正犹如都市本身的影响,都具有革命性。按照齐美尔的说法,“货币关注的是普遍共有的东西:它要求的是交换价值,将一切性质、所有个别性都化约为这样一个问题:多少钱?”换言之,货币具有确立形式高于生命的效果。在齐美尔看来,货币既是以劳动分工为标志的复杂都市社会中社会活动的产物,也是这类社会活动的表征。货币最初乃是源于便利城市中的生命与交换的需要,但它没能保持作为一种单纯的手段,反倒成了独立的目的。它没能扩大生命的情境,反倒大大收紧了界限。如此一来,货币就成了一种理性的形式,不仅限制着生命,而且变本加厉,试图规定生命,从而囚禁了生命(借用奥斯卡·王尔德的话,对一切东西的价格了如指掌,却对一切东西的价值[value]一无所知)。这样就出现了一种冲突:“人与人之间所有亲密感性的关系都是建立在个体性的基础上,而在理性的关系中,人只是作为数字被计算,作为本身无关紧要的元素。只有客观的、可测量的成就值得去关注。”不仅如此,齐美尔显然看不到有多少切实的理由,甚至毫无理由,能够指望超越那些本身受到约束也起到约束作用的界限。相反,在货币经济面前,齐美尔眼中辩证性的希望就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质疑。无论如何,货币构成了客观性之网,它涉入一切现代都市交换关系。如此一来,情感的或道德的纽带就几乎无处容身。作为系统的货币矗立于都市化的人类与个体之上,作为自在的现实而与众生男女对峙。

后记

这是一本多年前进北大读书后不久就遭遇到的书,只是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学术界,它始终没有红过。但它曾经深深影响过我,这就够了。感谢编辑徐文宁先生因我的推荐和他的试读而接受了这本书的选题,也感谢多年来在各种课堂上忍受我终结课程时煽15分钟情的学生们——那种死乞白赖忽悠的勇气甚至老黄瓜刷绿漆的文字就来自当年这本书对我的诱引。那时候的校园里,空气中传播的是“问我借半块橡皮”,而不是“你偷我一棵白菜”。这本书里谈的昆德拉、博尔赫斯和卡夫卡,还是可以忽悠小资文青的;把他们和马克思、海德格尔、齐美尔扯到一起,就更能招惹一干有志学术或有志和学术人混在一起的疑似小资文青了;至于布希亚、鲍曼和马菲索里,那时还等在学术潮人的进口报关单里。看着自己23岁时的笔记,过了15年重新翻译、梳理、体会,依旧在满纸的“界限”与“超越”中流转,不知该慨叹自己人生蹉跎如“杯具”不长进,还是岁月恍惚似“洗具”无厘头。唯一能够肯定的,或许是对第六章有了更为真切的体会,当年学会了“other”叫做“它者”,现在知道原来不过还是他人。15年前,对于读书,那肯定不是条件最好的时代,但因此也肯定不是环境最坏的时代。那是心境最平常的时代。在那个没有网络、手机和热闹的时间,后现代的生活反倒是可能的。而15年后,后现代绝不再时髦,甚至连说“你才后现代,你们全家都后现代”也已经老套,我可以非常放心地翻译这本挂羊头卖狗肉的“后现代”书籍了。1994年时的初读,我要感谢北大图书馆旧馆时代的218文科西文新书阅览室,和在那间偏僻阴冷的房间中默默值守,永远准备在学习如何爱智的学生之间传递温暖阳光的周慕红老师,一位普通的图书馆馆员。2009年时的重译,我要感谢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一群“不靠谱”青年,置身一个被现代性的城中村重重包围的前现代性的大学城,我和他们一起在后现代性的多重时间和生命体验中,无奈且勇敢地“纠结”着。又怎么可以不勇敢?

编辑推荐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培文书系·社会理论新视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时间本来就是一个重要概念。从后现代的角度来解读估计会有一番新意。
  •   但专业性很强,必须对后现代有足够的了解、对哲学家视域内的时间观有所涉猎的人才会觉得有勇气读下去,所以,本人将其送与同学以发挥其价值。
  •   梳理了生命在现代社会中的种种虚无与无助,值得收藏
  •   这本书不红,但确实是一本好书。
    谈到了昆德拉、卡夫卡、博尔赫斯;把马克思、海德格尔。齐美尔联系在一起,无论是知识性还是思想性都很到位。值得一读哦
  •   康哥挚爱的书当然不同凡响
  •   自量子物理理论开始,关于讨论后现代性和时间的主题,变得更值得关注。
  •   研究后现代性的好书,知识性趣味性俱全
  •     阅读《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一则为界限、超越等概念绕的头晕,二则为层出不穷的各界“大咖”晃的眼花缭乱,故而稍作整理。
      
      
      卡夫卡,卡夫卡小说集:变形记•城堡,叶庭芳、赵蓉恒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57863/
      
      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44141/
      
      米兰•昆德拉,不朽,王振孙、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60117/
      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63796/
      
      阿尔文•古尔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顾晓辉、蔡嵘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359090/
      
      理查德•罗蒂,偶然、反讽与团结,徐文瑞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71862/
      
      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黄剑波等译,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268426/
      
      格奥尔格•齐美尔,生命直观,刁承俊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40449/
      齐美尔,现代人与宗教,曹卫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40646/
      齐美尔,大都会与精神生活,费勇译,收于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主编《城市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985923/
      齐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12962/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裘小龙译,漓江出版社1985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236336/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02135/
      
      埃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验现象学,张庆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44022/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屠孟超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05918/
      
      狄德罗,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匡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60684/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李健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83477/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21876/
      
      阿格尼丝•赫勒,费伦茨•费赫尔,后现代政治状况,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41384/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16737/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55362/
      
      弗洛伊德,一种幻想的未来 文明及其不满,严志军、张沫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82133/
      
      让•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69339/
      布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89142/
      
      马克思,资本论,郭大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64831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52057/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65977/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态,车槿山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921814/
      
      歌德,浮士德,绿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49957/
      
      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邵迎生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53291/
      
      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徐大建、张辑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7095/
      
      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韩子满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740871/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13546/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37148/
      涂尔干,自杀论——社会学研究,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74469/
      
      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郭忠华、潘华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62237/
      
      于斯曼,逆天,尹伟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719265/
      
      吉尔•德勒兹,费里克斯•瓜塔里,游牧思想,陈永国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406409/
      
      西奥多•阿多诺,渠敬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10944/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64734/
      
      荷尔德林,荷尔德林后期诗歌,刘皓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807118/
      
      罗伯特•穆西尔,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施显松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062465/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85805/
      
      汉斯•约纳斯,技术、医学与伦理学,张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212577/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王永年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83089/
      
      阿拉斯泰尔•麦金太尔,追寻美德,宋继杰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52661/
      
      夏尔•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郭宏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684227/
      
      欧文•戈夫曼,污名,宋立宏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865994/
      
      斯蒂文•卢克斯,权力,彭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94803/
      
      埃德蒙•伯克,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郭飞译,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322853/
      
      
  •     二十页笔记。一场冒险之旅,足够锐利勇敢,足够审慎谦卑。
      深入现代性(也是后-现代性)最危险的境地,在迷失的边缘发现足下澄明的地带,在sublime处发现sublime本身。
      不能彻底受限于形式,也拒绝在缥缈中无力沉沦,惟有生命言说出“界限”的那一刻,才有“形式”与“超越”遭遇时的激动人心,艺术是这一刻,社会学是这一刻。
      愿生命不失这一刻。
      ——Live a post-modern life?
       Live a post-modern“life”.
  •     Tester将本书冠以post-modern之名,全书却始终围绕对现代性的诸多缺口攻击来铺展,对于后现代性的阐述和解释却点到为止,惜笔如金,颇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Tester也不避讳,在结语里老老实实的承认了这一行径,不过也理直气壮的申辩道:“不见postmodern中间还有个连词符的么,也算不上对读者欺瞒。”我们转过头来想想,这还倒也真是那么回事,“后现代”和“后,现代(思忖着可译为现代性之后)”却是不同,其中也蕴示了此公贯穿传全书的一个观点,现代之后已无他。
      Tester发出此言并不是说和否认后现代性的habermas之流站在一个阵列,而是始终认为作为对界限、确定性和线性等现代性构建进行批判和扬弃的后现代性,已不可能在现代性之后以形式属性构成一个历史阶段(这一概念本身就沾着浓重的线性时间的现代性之味儿)。后现代性在解释学上的意义就在于,超越、责任伦理、偶然性和可能性的蕴示以及通向多个平行层次的标示。
      Tester在此想说的后现代性不过是太空的无限和虚空,相对于现代性的则是拥有层层大气包裹的地球。只在地球的人类社会始终是困顿和狭隘的,只有突破界限,进行对大气层的超越,人类才能打破困居一隅窘境。超越固然能使人突破限制,但进入的却是无尽的虚空和无意义,这也正是现代性的意义所在,特别是对于社会学学科来说,现代性所构筑的存在基底。所以,此公畅谈现代性的缺口并非是弃之不待,而是对其修修补补,发挥出更好的功用。在现代性之前加一个“后”所表达的也并不是去(离之),而是超越和无限逼近。
      全书言及的六个缺口本无逻辑顺序之别(并不是说作者所列叙六项的逻辑模型失当,或者说还有更高明的排构之法,只是想表明六项之间的链接是丰富的,不单纯是逻辑推演的联系),tester出于为更多层次的读者呈现一本可读性强的书的考量,选择其中一个开始,逐层铺展开来。
      
  •     李康老师新译的《后现代性下的多重时间与生命》,笔记做到第二章之后就暂时停下来了,因为第三章《怀旧/恋乡》是给我非常多阅读愉悦的一章,却也是让我一时写不出笔记的一章。在半夜昏沉的阅读中,朝圣与游牧两个概念让我为其所含有的意涵惊叹。游牧的说法最早是读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而接触的,萨义德说,知识分子需要远离居所,在流亡中反对主流。但我却不记得是否有提起过朝圣。提出这两个说法的鲍曼名字很是熟悉,兴匆匆地翻了翻“文论讲稿”,最后也不知是不是《现代性与大屠杀》的作者。
      这种情况下便有了这一次城市漫游,从学校一直步行到北海公园,随后在周边乱转悠,也想想什么是朝圣,什么是游牧。
      朝圣是从一个起点出发,以到达另一个点作为结束,时间是线性的(历史是进化的),这条路上充满着界碑和圣地,因此在路上前进本身这一行为就是拥有意义的:“命定的终点为这场旅途提供了宗旨”。如一个携带着lonely planet的旅行者,他走在最陌生的城市中,却也是最为安全的城市之中——这没有他的熟人,却可以见到麦当劳和KFC。他按图索骥地找寻指南上介绍的小店,特色景观。这样,旅程便成为了一种姿态,不能培养热爱——人因为旅行而成为旅行者。也就是说,本来该规定旅行意义的人反而被旅行所规定了。这也许可以被称作一种“物化”,这种“物化”不仅出现在早已被金钱所吞噬的旅行团中,自助游者也很难逃脱之一命运。这样来说,如果看目的地的话,我的这次城市漫游前半程也可以被看作一次“朝圣”,话说从北海公园出来之后,便去了南锣鼓巷。面对文宇奶酪店前的长龙,不禁万分惆怅,便也想常常到底有多好吃……可结果却相当失望@@,或者说,我对南锣鼓巷就非常的失望。如果说朝圣,要么是包含这对过往的或往昔的偶像,要么包含着改善的承诺。资产阶级在城市中再造了乡村——而南锣鼓巷,是一种非常拙劣的再造。又如果说城市与乡村对立却又再造乡村有两种目的,其一是一种思想病,其二是承诺B城B活的话,那么南锣鼓巷仅仅是将城市最为丑恶的一面展现了出来:这不是再造,而是仅仅向我们宣示着受到金钱的腐蚀之后,传统的胡同生活再也不可能被再现。其中充斥着过去话语符号的小玩意,很恶俗,很恶心。相反北海公园中老年合唱团唱各种革命歌曲,则要真诚的多,我宁愿相信他们。
      我更认可这次漫游是一次“游牧”体验,因为如果说游牧是没有空间限制,没有路线的话,这次漫游是不存在地点概念的。因为我离开了学校——外面的世界对我而言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在街上是人是没有安全感的,是焦躁和无力的。与超越“朝圣”不同的是,这里并不存在什么超越——游牧的目的变成了肯定原来的家,如果一定说有什么对“朝圣”的超越的话,那便是我从原来的从边缘看中心,并更加热爱边缘——那便是对这片园子深深的依赖。
      如果要比较长沙的漫游,我觉得在北京的这一次同样可以说是无意识的:在家乡是因为太熟悉,在北京是应为太陌生。
      这样,如果算是读书笔记的话。
  •   笔记数量吓人……
  •   x,本来想点有用的结果手滑点到“不合适内容警告已经提交,谢谢。”了……我错了!!!!!
  •   你真囧@@
  •   跟上本书的封皮类似
  •   因为是套书,为了保持一致,所以有些相像
  •   编辑好~
  •   Steed好,谢谢你的书评
  •   书看完了……看得我泪流满面【心理意义上……
  •   应该是同一个Bauman吧,正文里不是写了他全名(原文pp.73)?参考文献里Bauman, Zygmunt名下正是《立法者与阐释者》、《现代性与大屠杀》这两本书。我这里悲催地找不到中文版,话说没有译参考文献、姓名索引和主题索引吗?
  •   Yan好,迟复见谅,很抱歉,我手上暂时也没有这本书,明天去单位看后我再给你回复。不过,按照李老师的作风,他肯定会译后面的索引的,除非原书没有。
  •   早上好,刚刚查过原书,参考文献、姓名索引、主题索引全都有
  •   谢谢飞鸟老师,您费心了~
    顺便请问下,出版社会主动联系高校图书馆让他们知道一本新书的存在吗?我通过HKALL(香港高校图书联网)检索,六所本地大学全部藏有此书英文原版,而中译本只见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于是看到这本书比在墙内时困难多了⋯⋯TT
  •   不客气,应该做的。至于你顺便提到的问题,很是惭愧,至少暂时还没有;有时我们社自己出的书在社里的网站上都查不到,听着似乎不可能,可是现实让人无语,因为出版社是企业单位,真正爱书的人并不多,而且我们这边出的真正有思想有水准的好书也是寥寥,只能是从自身做起,希望以后情况会好起来,对得起爱书的朋友。不知道你是否在国内,若是在国内倒是可以赠你一本,若是有意可以邮件联系xwn321@sohu.com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