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劳伦斯·布伊尔 页数:180 译者:刘蓓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的写作对象,是一切有时间和意愿为文学和文化研究努力思考地球濒危状况与生命未卜命运之涵义的人士——也包括持相反观点的人士。杜波娃(W.E.B.Du Bois)曾经预见:20世纪大的公共问题将会是种族分界线的难题。值此新世纪之始,该问题并无减弱的迹象。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更为终极和紧迫——对绝大多数地球居民来说,如不对我们当前的生活方式进行重大改变,地球生命还能否存活?像种族主义一样,环境危机是一个涉及广泛的文化问题,而不是哪一个学科的专有财产。一切有思考的人都会关注此事。对于科学、工程和公共政策领域来说,这是最为显而易见的。高校内环境研究项目一般正是以这些领域为基础。但是与其相比,环境倾向的人文学科研究之重要性没有丝毫降低。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文化地理学、文学及其他艺术。要使技术突破、立法改革以及关于环境福利的书面盟约等付诸实施,即使只是初步形成,都需要一种环境价值观、环境感知和环境意愿已获转变的氛围。为此目标,故事、意象、艺术表演以及美学、伦理学和文化理论的各种资源都是举足轻重的。 《环境批评的未来》集中研究的,正是相关的文学创作、批评和理论就这些问题有何表达。本书与《环境的想象》(1995)和《为一个濒危的世界写作》(2001)共同组成三部曲,并试图在保持原有突出优点的同时,对第二部书的框架有所扩展和深化。本书有两个用意:一是表达我加深思考后的判断,二是更为简洁清晰地为一种更具普遍性的绿色文学研究绘制出路线图,说明其内部的趋势、重点和争论。
内容概要
本书力求公允地评价文学与环境研究的成就与不足;阐释其趋向、重点和内部分歧;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将“环境”概念扩展到超越纯自然的范围,为一种更具普遍性的绿色文学研究绘制出清晰的路线图。作者从纷繁的理论观点中挖掘生态批评与后结构主义、地方理论、生态女性主义、环境正义等理论的关系;结合大量文本范例,阐释生态批评家如何言说和实践对人类和非人类存在物的双重责任。本书展现出生态批评在一个全球化程度日益加强的语境中与多种科学及批判性理论相结合的可行性,对推进生态批评的理论深度、拓宽文本视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劳伦斯·布伊尔(Lawrence Buell):哈佛大学英语系资深教授、美国生态批评重要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之一,在国际生态批评界享有很高的威望,本书是其生态批评力作中的最新一部。
书籍目录
译者序序言致谢第一章 环境批评初露头角第二章 世界、文本与生态批评家第三章 空间、地方与想象:从本地到全球第四章 环境批评的伦理与政治第五章 环境批评的未来术语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进而论之,环境问题越来越强地刺激着艺术创作者和学术研究者。在高等院校内部,跨学科的环境研究项目也在增多,因为学生们对此要求之强烈不亚于研究计划的制订者。尽管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迄今为止还是这类项目的主要担当者,但相当数量的人文学者也已投入其中,很多人将原本作为公民就拥有的责任感投入到与环境方向的教学和研究中去。实际上,很多非人文学者会同意、也经常比持怀疑倾向的人文学者更乐于同意:洞察力、价值观、文化和想象等问题,是解决今天环境危机的关键所在,它们至少和科学研究、技术手段和法律规定有着同等的基本作用。如果参与环境对话的我们感到自己在学院内外都只是在装点门面,那可能更多是因为在我们的内部,关于作用、方法和声音有着很多争论和不确定,而不是因为学术圈内外在人文学科的“非实用性”之上附加的那种污名。世纪末的骚动:一个快照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参与环境转向的文学学者发现,自己进入的是一个开启心智而又成分复杂的跨学科交流队伍——其中有生命科学家、气象学家、公共政策专家、地理学家、文化人类学家、景观建筑学家、环境律师,甚至应用数学家和环境工程师。学者之间的交流开始消除或者继续澄清其本行学科工作令人迷惑之处。这种骚动状态引发了相反的两种反应,它们表面上比实质上更加对立:一个是对现行批评理论模式的抵制,另一个则是对理论的探究。 很多早期生态批评家把这个运动主要看成是“拯救”文学的一个途径——它可使文学摆脱由批评理论的结构主义革命造成的读者远离文本、文本远离世界的状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