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概论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钱民辉  页数:276  字数:32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于1999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为社会学系研究生开设“教育社会学”这门课程,当时是作为一门应用社会学研究介绍给学生们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包括教育问题。但是,有许多外校、外系的研究生和进修生都选修了该课程,大家对这门课倾注了一定的热情和兴趣,我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记得当时的情形是,社会学系的研究生与高教所(现为教育学院)的研究生占多数,这是两群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看问题的视野、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修养当然也就不一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争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社会学背景的研究生对教育研究的生疏,使他们不能提出需要研究的教育问题;而教育学背景的研究生不具备社会学的知识,也不能开展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但是大家都对教育问题感兴趣,也想从社会学领域获得知识和研究方法,这是他们选修教育社会学这门课程的真正原因。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入社会学领域并不是近期的事情,早在社会学建立之初就有许多社会学奠基者作过系统的教育研究(此问题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作专门的介绍)。但在我国,社会学家关注教育问题,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只是零星的或是一些介绍性的。只是在最近几年,农村教育问题、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民办教育问题、教育收费问题、教育与社会的分化分层问题、教育对国家的贡献问题,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等问题才成为社会学家喜爱的研究课题。  在西方,采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在我国的大多数教育问题研究中,主要还是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及教育伦理学等专业学科为主,教育社会学仅仅作为一门课程被引进到师范院校中,成为培训教师的辅助课程。在当代社会,由于教育与个人、家庭、族群及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教育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及由社会环境、社会变迁引起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仅靠教育学提供的方法理论已经不能有效地说明各种教育问题。

内容概要

本书为教育学者、教育实践者和广大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士提供了社会学的方法、理论和思考。透过社会学的想象力,将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放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中,使人们能清楚地看到教育与社会结构中的其他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与社会整体稳定、进步的关系。

作者简介

  钱民辉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城乡社会学。出版学术专著5部,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前言前言二第一章 绪论:教育社会学入门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二、教育社会学对于不同学习者有何价值  三、教育社会学家关心什么?他们研究什么?  四、教育社会学家怎样开展他们的研究  五、结语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学科介绍  引言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  三、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第三章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  引言  一、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初期形成的两条途径  二、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化及其发展阶段   三、“新兴”教育社会学的确立与多元化取向  四、教育危机时代的教育社会学    五、社会学微观革命与新教育社会学的崛起    六、当代社会学趋势与教育社会学的综合  第四章 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取向  引言  一、教育社会学的功能取向  二、教育社会学的冲突取向    三、教育社会学的解释学取向    四、对教育社会学三种理论取向的判读  五、结语: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最近趋势第五章 教育社会学理论与现代性  引言  一、现代性: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  二、后现代性: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延伸与反思  三、全球性: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扩展与强化  四、结语:寻找全球性话语第六章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引言  一、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理论  二、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与功能问题  三、中层理论对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的分析框架    四、结语:教育的作用是有条件的第七章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引言  一、关于社会分层的研究  二、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三、教育中的社会选择与分层  四、结语:谁在教育中获益?第八章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教育与社会分层的继续分析  引言  一、从社会分层的观点看中国的社会现实  二、“文化屏障”的形成与教育的作用  三、教育有助于谁向上社会流动  四、结语:学校是一种再生产性机构吗?第九章 学校教育制度的社会学分析——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的取向  引言 一、学校教育制度:民主神话的背后 ……第十章	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第十一章	 高等教育系统的社会学研究第十二章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变革动因分析第十三章	 教育阐释学之一:教师与教育变革第十四章	 教育阐释学之二:校长与教育变革第十五章	 教育阐释学之二:学生与教育革新第十六章	 教育知识社会学:本土文化的思考与建构

章节摘录

  为此,他强调,首先,教育由国家管理,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这样教育才能成为国家政治稳定的有力工具。其次,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为鹄的。既培养管理国家的哲学王、大臣,也培养保卫国家的武士,还有建设国家的百业百工技术人才。再次,建立起教育的层级选拔制度。最初对儿童实行情感的和道德的训练,接着是武士和意志训练,最后是哲学家和理智训练。最后,在教育面前男女要平等,社会上各种适应男子的职业也同样适应女子,这样可以解决社会上的性别歧视。  卢梭的教育思想与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有着看似相对立的一面,也有着本质匕的共同性。对立主要表现在教育应当是个人的事,而不是社会(非民主社会)的事。旧的教育压抑人的天性,旧的文明、传统、习俗、偏见戕害人的本性。新的教育要从儿童纯洁善良的本性出发,使人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服从人的本性的发展。在民主制建立之前,不应为国家培养人,不应培养公民。社会中的职业分工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也将发生巨大的变迁。所以,教育应取消等级观念、身份观念,而应发展一般人的本性。他认为,受过新教育理想的新人应是身心两健、手脑并用、能够很快学会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人。这种人有着哲学家那样善于思考的习惯,双手像农夫一样善于劳动。卢梭与柏拉图教育理念共同之处是,卢梭所认为的民主社会也是柏拉图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社会中教育应是国家的事情,而卢梭后来一直强调社会一旦民主制度建立起来,就要由国家掌管教育,设立学校,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忠诚的爱国者、公民和具有博爱之心的爱人类的人。  杜威与上述“二哲’’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都是极力推崇民主主义理想社会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强调教育具有的社会性特征,提倡教育是应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教育即生活;社会也是通过传递过程而生存,教育即生长。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正如营养和生殖和生理的生活的关系一样。这就必然规定了教育所具有的保守的和进步的社会职能,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提供一个相似和平衡的环境。美国的学校教育充当了很好的社会融合角色,它把一个多种族、多移民的社会首先在学校教育中实现了融合的基本条件和环境。诸如,在一个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和不同风俗习惯的青少年当中,学校教育为大家搭建了一个新的和更为广阔的环境。共同的教材、共同的沟通习惯和认知、共同的学校文化使青少年的倾向不知不觉地得到更为深刻和更为密切的教育陶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社会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一直都想买这本书,对教育社会学比较感兴趣,对于学教育学的大学生比较适合。
  •   教育社会学的一本重要教材,值得阅读。
  •   这本书简单易懂,适合初学者。
  •   买来当教材用的,跟学校里面定的一样
  •   论述条理,分析精辟知识覆盖面广。考试帮了大忙,多谢!
  •   教育社会学的书很多,不知道买哪本,买这本先看着
  •   上课的教材,还算可以
  •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看着还行,书的质量也不错,看着挺舒服,就是有个别错字。
  •   就多了个绪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