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胡戎恩//田涛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前言
一、问题提出 2008年,由于机缘巧合,我有幸参加中组部、团中央的第八批博士服务团,挂职担任贵州省铜仁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助理。一年的时间里,结合自己近年的研究重点——私有财产权立法保护,我在思考农民土地财产权的立法问题,并着手在铜仁地区做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课题。这期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全面部署了农村各项改革方针政策,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土地流转政策出台,视为第二次土地改革。 土地流转有什么重大现实意义?对中央的农村改革方针各个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方实际需要的实施细则?各地进展情况如何?农民是否有土地流转的真正需求?东部和西部有什么不同?集体土地制度能否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土地承包权作为用益物权流转后与土地所有权还有哪些区别?下一步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城市化有什么关系?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有什么关系?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现代农业制度有什么关系?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18亿亩耕地红线有什么关系?农村金融制度到底应该如何设计和建立?农村流转土地是否应该给予抵押权?农民房屋到底是否应该给予其抵押权?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农村土地制度如何做到公平正义?农村土地流转后对于中国整体生态环境有什么意义?针对上述问题,在深入西部农村进行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证研究的想法的驱动下,我们选择贵州铜仁地区农村进行试点,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内容概要
本书用法学和社会学的方法,以贵州铜仁地区为线索,对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调查的结果不但涉及到土地的流转问题,也涉及到随之而来的农业社会结构和身份变化,以及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资源分配所产生的冲突和可能诱发的新的社会矛盾,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救济方式与应对措施,是研究当前我国土地流转问题的重要作品。
作者简介
胡戎恩 浙江省泰顺县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立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司法研究所副所长。曾参加中组部、共青团中央第八批西部博士服务团,挂职担任贵州省铜仁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助理两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政、私有财产权的立法保护,著有《走向财富:私有财产权的价值与立法》,被评为“2006年度最受关注的一百本法律图书”。
书籍目录
一、引子二、土地流转问题初现端倪三、从承包到合作经营四、土地出租:一种新的土地流转方式五、农业大户的兴起:中国农村新的阶层六、当代土地流转合同和传统民事契约的内在联系七、农村经营大户的身份:新的社会问题八、寻找集体致富的道路是土地流转的方向九、印江的调查报告十、最后的苗王寨十一、告别铜仁后记
章节摘录
令人感到叹服的是,杨镇长不仅做了大量的摸底调查,甚至还提出了针对上述问题的具体建议,他认为,首先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耕地流转健康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对未返城农民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组织转移和培训,大力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为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创造足够的就业空间。使农民不仅愿意走出去,而且能够走出去,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还需要完善合同管理,规范流转行为。一方面,在流转主体双方协商的基础上,流转合同应报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鉴证、备案。另一方面,还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理机制,强化管理和服务。加强具体指导帮助,及时帮助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规范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流转,从源头上化解农村土地纠纷。 最后他还建议,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引导、指导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偿进行流转,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推进农村土地规范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应当考虑在县、乡两级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使农村土地流转走上理性发展的轨道。 杨镇长的见解,使我们改变了对农村乡镇干部的原有看法,这些生于斯又长于斯的基层干部,他们的根就深深扎在这块土地上,因此只有他们才最有发言权。乡镇干部的处境很微妙,他们必须要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落实所有政策,同时又必须兼顾到养育了他们的乡亲们的利益,当二者之间存在冲突的时候,他们又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于是在不断的冲突又不断的磨合过程中,乡镇干部逐渐磨平了所有的棱角,因此便成就了一代乡镇干部聪明能干和善于应付的两重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