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平原 页数:267
Tag标签:无
前言
算上北大版,这已经是第六个版本了。这册小书,199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刊,1995年由台北的麦田出版社推出繁体字本,1997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刊行三卷本《陈平原小说史论集》时将其收录,此乃本书的“基本型”。十年后,也就是2002年9月,新世界出版社发行装帧精美的“插图珍藏本”,算是“改进版”。到了去年春夏间,几乎同时,北京大学出版社和百花文艺出版社分别找上门来,希望重刊此书。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百花”刊行插图本,只收初版本文,取其赏心悦目;“北大”兼收各种附录,增加索引,突出学术性。我之谈论“武侠”,除了这册小书,只有《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的《晚清志士的游侠心态》、《当代中国人文观察》中的《武侠小说与功夫电影》,还有就是《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中的《“通俗小说”在中国》。二十年间,如此成绩,实在寒碜。说白了,不够忠诚,也有欠专精,那是因为,我并不希望以此为“主业”。至于为何以及如何借“武侠”谈小说类型,而又兼及思想文化,当初以《我与武侠小说》作为人文版的“代序”,以及撰写《我与武侠小说研究》作为新世界版的“后记”,再加上《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等七则附录,该说的都说了,再往下絮叨,就讨人嫌了。问我的研究体会,就一句话:观赏通俗小说(武侠或言情)及类型电影(侦探或惊悚),可能很愉悦;作为研究对象,却不怎么好玩。既怕缺乏理论自觉,一味复述迷人的故事;又怕沉湎其中,走火入魔,立说时“过度阐释”。如此古今对话、文史沟通,分寸感很重要,如何拿捏,端看学者的志趣与功力。以我的能力,也就到此为止,因此,只好暂时告别那些“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游侠了。
内容概要
算上北大版,这已经是第六个版本了。这册小书,199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刊,1995年由台北的麦田出版社推出繁体字本,1997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刊行三卷本《陈平原小说史论集》时将其收录,此乃本书的“基本型”。十年后,也就是2002年9月,新世界出版社发行装帧精美的“插图珍藏本”,算是“改进版”。到了去年春夏间,几乎同时,北京大学出版社和百花文艺出版社分别找上门来,希望重刊此书。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百花”刊行插图本,只收初版本文,取其赏心悦目;“北大”兼收各种附录,增加索引,突出学术性。 我之谈论“武侠”,除了这册小书,只有《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的《晚清志士的游侠心态》、《当代中国人文观察》中的《武侠小说与功夫电影》,还有就是《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中的《“通俗小说”在中国》。二十年间,如此成绩,实在寒碜。说白了,不够忠诚,也有欠专精,那是因为,我并不希望以此为“主业”。至于为何以及如何借“武侠”谈小说类型,而又兼及思想文化,当初以《我与武侠小说》作为人文版的“代序”,以及撰写《我与武侠小说研究》作为新世界版的“后记”,再加上《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等七则附录,该说的都说了,再往下絮叨,就讨人嫌了。 问我的研究体会,就一句话:观赏通俗小说(武侠或言情)及类型电影(侦探或惊悚),可能很愉悦;作为研究对象,却不怎么好玩。既怕缺乏理论自觉,一味复述迷人的故事;又怕沉湎其中,走火入魔,立说时“过度阐释”。如此古今对话、文史沟通,分寸感很重要,如何拿捏,端看学者的志趣与功力。以我的能力,也就到此为止,因此,只好暂时告别那些“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游侠了。
作者简介
陈平原 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第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09)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等著作30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书籍目录
新版序我与武侠小说(代序)第一章 千古文人侠客梦第二章 唐宋豪侠小说第三章 清代侠义小说第四章 20世纪武侠小说第五章 仗剑行侠第六章 快意仇第七章 笑傲江湖第八章 浪迹天涯第九章 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武侠小说附录一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附录二 类型等级与武侠小说附录三 武侠小说中的“剑”附录四 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附录五 走出“话本正脉”附录六 小说家的历史意识与技术能力附录七 又见金庸——答《南方周末》记者问主要参考书目索引初版后记我与武侠小说研究——新世界出版社“典藏版”后记百花文艺版后记
章节摘录
龚自珍的诗句“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可以说相当准确地表达了中国古代文人理想的人生境界。对于文人来说,“箫”易得而“剑”难求,于是诗文中充斥着“剑”的意象。“仗剑”与“行侠”并不完全一致,可诗文中这两者往往相通,故可互相参照。同样一个“抚剑独行游”(陶潜《拟古》),可能是表达其建功立业的愿望,也可能是发泄其豪壮狂荡之气,还可能是欣赏其阔大雄奇的美感效果——有时甚至是三者的混合。借“侠”或“剑”表达建功立业愿望者,因其着眼点不同而分化成歌颂功德与发泄悲愤两类。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收《白马篇》九首、《少年行》三十首,多与边关战事联系在一起,“言人当立功立事”(《乐府解题》),于是充满“不许跨天山,何由报皇德”(王僧孺)、“归报明天子,燕然石复刊”(徐悱)之类志得意满的诗句。可借“剑”与“侠”感叹怀才不遇的诗篇,显然更为源远流长:阮籍之感叹无法“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垌”(《咏怀》),李白之吟咏“抚剑夜长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之二》),以至明人徐渭的“客散平原夜,波寒易水风。秦仇不能报,泪落酒杯红”(《赋得看剑引杯长》),清人黄仲则的“匣中鱼鳞淬秋水,十年仗之走江海。尘封绣涩未摩挲,一道练光飞不起”(《以所携剑赠容甫》),还有龚自珍的“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己亥杂诗》),不管得意还是失意,“仗剑”与“行侠”都是凭借自身能力去夺取功名,而不是攀附权贵或者依赖祖宗福荫。因此,诗人于古代侠客中多取“闾巷之侠”,而很少取“卿相之侠”。张华的《游侠篇》甚至对谈侠士者推崇“翩翩四公子”表示不以为然。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仗剑”与“行侠”这一意象会千百年来激动着千百万出身寒门并与功名富贵无缘的文人学子之心。
后记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有时候,作者本人是做不了主的。你欣然忘食的,读者不一定买账;你不太用心的,也可能很有市场。我的经历很平淡,出书二十多年,基本上是波澜不惊。既不曾“宝剑蒙尘”,也未见“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从没梦想成为畅销书作家,不是“不为”,是“不能”也。在我所有的著述中,据说略有点“畅销书”潜质的,是谈侠客的这一本。很可惜,当初一味追求学术性,无视畅销书写作规律,自然不可能有让人惊喜的“洛阳纸贵”局面。在我自己,之所以偏爱本书,是因其撰述过程而获得了澄明的心境,度过了某种精神上的危机。对于希望学问与人生合一的我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此书1992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两年后,台湾麦田出版公司推出繁体字本,五年后,收入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卷本《陈平原小说史论集》。这三个版次,印数都不多。
编辑推荐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博雅英华·陈平原著作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