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勤华,贺卫方,田涛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法律文化三人谈》是何勤华、贺卫方、田涛三位教授关于法律文化的“锵锵三人谈”现场实录。三位教授以漫谈的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对法律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讨论。“三人谈”的谈话地点历经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前后共计三地六场,充分展现出三位教授智慧与学识的碰撞。 《法律文化三人谈》谈话的背景随时切换,使读者对法律文化的游历更有时空感。读者不需要追究历史细节、考证观点与文献的出处,也不需要拘泥于严格的篇章与时间顺序,只要从三位学者充满智慧的言谈话语中品味到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以及在对中国法律文化的演变历程、中西法律文化的移植与借鉴的经验得失中,感受到对历史的反思,就已经触摸到“三人谈”所表达的精髓。
作者简介
何勤华,1955年3月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2009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贺卫方,1960年7月生,山东省牟平县人。法学学士(西南政法大学,1982),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1985),曾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1985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并主持《比较法研究》季刊编辑工作。1995年调至北京大学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以及国内多所大学名誉或兼职教授。田涛,1949年生,山东省邹县人。法律文献学家,拍卖法专家,曾出访日本、美国、法国等国的著名高等学府,现为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书籍目录
开场白第一场法律文化:一个宽泛的概念地点:华东政法大学第二场中国法律文化的源与流地点:华东政法大学第三场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与借鉴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第四场中国法律文化的近代化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场风从西边来地点:西南政法大学第六场法律文本的引进与移植地点:西南政法大学编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法律文化是一个宽泛的题目,首先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大麻袋,你们也听说过关于文化的概念有二百多种不同界定,几乎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范畴。今天三人谈的人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构成,田涛先生对于近代中国法律移植,中西方在法律观念方面的接触与碰撞,以及法律文本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专家;何勤华先生横跨中西,可以说是中西合璧。(笑声)同时他对于日本法和中国律学研究史有着很深的造诣。我过去只是研究外国法律史,同时比较偏重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方向。何勤华先生则对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古代的法律思想的研究十分深入,并且出版了系列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中国法律史学界既羡慕又多少有一点嫉妒的复杂心态。(笑声)我个人研究生阶段是学习外国法律史专业,毕业论文写的是中世纪天主教会法,后来也对中国近代法律发展史和比较法学的研究充满兴趣。之前蒋浩先生他们搞过一个刑法方面的四人谈①,我看过那本书,的确非常出色。那本书作者的身份决定了那本书的成功和价值。今天坐在台上的三个人,身份都是学人,属于被人称作百无一用类型的人,因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因此我不敢肯定我们的法律文化三人谈会取得期待中的成功。所谓三人谈,其实就是我们三个人各谈各的,可能意见并不一致,甚至存在争论。不过我们还是愿意以自己的所知,包括专业中的特长,和大家一起研究法律文化中的各种现象。我们整个话题要沿着以下思路,首先是简要地叙述法律文化研究的一般情况,为什么兴起法律文化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对传统法学研究提出了怎么样的挑战,可以看作一个导论式的解说。
后记
与严肃的法学学术著作不同,对话式的作品可能更有针对性与亲和力。产生这一设想要追溯到2001年的作品《刑事诉讼:控辩审三人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创意来源于当时三位作者的职业领域——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的张军先生,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厅长的姜伟先生以及现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的田文昌律师。当时三位作者各自的职位与角色,正好是我国刑事诉讼控、辩、审三方,三位作者就司法实践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具体案例,有针对性地加以讨论,统一认识,试图澄清和解决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图书出版后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与好评,当时许多在学术界和实务界纠缠不清的理论问题,经过他们三位的交锋和讨论,求同存异、逐渐清晰。但由于是首次尝试,也留下了些许遗憾。其中之一就是由于事先设计得不够充分,重复的话题较多,思路也有欠清晰。几年之后,在陈兴良教授的倡导与组织下,我们又完成了由张军、姜伟、郎胜、陈兴良四位作者对话的作品——《刑法纵横谈:立法、理论、司法(总则、分则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编辑推荐
《法律文化三人谈》:第一场 法律文化:一个宽泛的概念;第二场 中国法律文化的源与流;第三场 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与借鉴;第四场 中国法律文化的近代化;第五场 风从西边来;第六场 法律文本的引进与移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