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的时代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风,【日】白井重范 编  页数:37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学界之选择“文学史”而不是“文苑传”或“诗文评”,作为文学研究的主要体式,明显得益于西学东渐大潮。从文学观念的转变、文类位置的偏移,到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文学史”逐渐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知识体系。作为一种兼及教育与研究的著述形式,“文学史”在20世纪的中国,产量之高,传播之广,蔚为奇观。
从晚清学制改革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提倡新知与整理国故终于齐头并进,文学史研究也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北大课堂曾走出不少名著: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1904)还只是首开记录,接踵而来者更见精彩,如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和《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吴梅的《词余讲义》(后改为《曲学通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白话文学史》、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以及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游国恩的《楚辞概论》等。这些著作,思路不一,体式各异,却共同支撑起创立期的文学史大厦。
强调早年北大学人的贡献,并无“惟我独尊”的妄想,更不会将眼下这套丛书的作者局限在区区燕园;作为一种开放且持久的学术探求,本丛书希望容纳国内外学者各具特色的著述。

书籍目录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别求新声于异邦”(代序)
革命文学论争与太阳社.
钱杏邨的“新写实主义”
论《八月的乡村》………
关于潘汉年·初稿……
《文学杂志》、《文艺月报》与“左联”活动探赜
鲁迅与沈从文
试论鲁迅“多疑”的思维方式
从《中国妇女》杂志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
妇女运动及其方针转变
郭沫若与二十年代中国的“国家主义”、“孤军派”
“寂寞”的记忆
关于鲁迅的谈话笔记《几个重要问题》
“黑暗”与“光明”的矛盾
1934:作为媒介者的鲁迅
重读冯乃超《傀儡美人》
退出启蒙者岗位的知识者
通过鲁迅的眼睛回顾20世纪的“革命文学”和“社会主义”
丸山舁老师和中国三十年代文学研究会
编后记

章节摘录

  在1984年9月出版的《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8辑中,作为蒋光慈的“佚信”刊载了蒋光慈的《读了(穷汉的穷谈)之闲话——致郭沫若先生的一封信》(原载《猛进》周刊第47期,1926年1月29日)。信的日期署“11月4日”。这是《穷汉的穷谈》被《洪水》第1卷第4期刊载仅三天之后的事。蒋光慈在这一天在上海民智书局购买了《洪水》,读了《穷汉的穷谈》感到“一种不可言喻的快感”,他对郭沫若尽情地称赞道:“你是我们所需要的作家,你的见解与众不同;你深明了社会的真相;你向穷汉们——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个——表示很深切的同情。”据信中透露,蒋光慈以前从未与郭沫若见过面。蒋光慈与郭沫若相见,并参加创造社是后来的事。郭沫若在《续创造十年》一书中提到,大约是在1925年底或1926年初,郭沫若接受了瞿秋白和蒋光慈的来访,他们就与“国家主义”者的论战等问题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的长谈。瞿秋白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主席团成员之一,主编《向导》、《新青年》月刊、《热血日报》等。郭沫若与瞿秋白会面一事作为他首次与共产党领导人的会面而闻名于世。不用说,这里促成郭沫若与瞿秋白见面的人物是蒋光慈,而起因则都是源于郭沫若的《穷汉的穷谈》一文。蒋光慈1924年从莫斯科回国后,经瞿秋白的推荐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教员,教授世界史和俄语。恽代英也曾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将《中国青年》与郭沫若联系到一起的也有可能是蒋光慈。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左翼文学的时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专业的书,外行看起来很枯燥
  •   还不错。长见识
  •   日本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水平是相当高的,而且颇有特色,从本书可以管中窥豹。可算是名家名作,翻译也是不错的。
  •   看看日本人的研究方法与态度,让人钦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