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阎步克  页数:51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者参考了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官阶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概念。基于“品位—职位”视角,把官阶研究对象定义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分别讨论品秩的构成要素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品位结构的样式与间架,品位性官号和位阶运用规则等。进而由技术层面进入政治层面,从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的二重性出发,对中国古代官阶制的特点、品位结构变迁的重大线索和各个层面,提供了较全面的阐述。本书对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以及认识中国古代的集权官僚政治,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阎步克,1954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服周之冕——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发表论文9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特点、概念与对象   1.基本特点与研究意义   2.“品位—职位”的研究框架   3.历代主要品秩位阶 第二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一:权责   1.权责、职等与层级   2.宽度、跨度与责任分等   3.简繁:同层级职务的事务不平衡   4.轻重:权责与品秩的不相称   5.中外:中央官与地方官   6.宫朝:宫廷官与朝廷官   7.一般职位分类的进化 第三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二:资格   1.资格的分析   2.各种分类资格   3.资格管理的品位化   4.品位化的资格管理:魏晋南北朝、唐宋   5.非品位化的资格管理:秦汉   6.候选形式与候选规模   7.编任资格的等级管理 第四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三:薪俸   1.薪俸的分析   2.薪俸高低差与薪俸民生比   3.形态与项目   4.品位薪俸与职位薪俸   5.赏赐问题   6.灰黑收入问题 第五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四:特权   1.任官特权   2.教育特权   3.法律特权   4.经济特权 第六章 品秩的构成要素五:礼遇   1.等级礼制:行政性与总体性   2.朝礼与官阶:相辅相成   3.原生礼俗与等级礼制:以冠服为例   4.古礼等级与现行官阶:以六冕为例 第七章 样式与间架   1.级别的疏密   2.地方官的级别疏密   3.“比秩”与“视品”   4.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式品位结构   5.结构外观的数列化与礼制化 第八章 品位序列与品位性官号   1.品位的分析   2.品位性官号:衍生于宫廷官职类者   3.品位性官号:衍生于非宫廷官职类者   4.品位趋滥与职阶转化三律   5.唐宋间职事官的阶官化 第九章 进阶、买卖、转让、结衔、迁转   1.进阶与泛授   2.贡献与买卖   3.转让与回授   4.结衔的复杂化   5.迁转路线 第十章 运作考虑与身份考虑   1.运作考虑与身份考虑   2.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   3.服务取向与自利取向   4.品级、等级与阶级   5.退休官僚与官僚亲属   6.封爵的身份功能及其变迁 第十一章 品位结构变迁的五线索:贵贱、士吏、文武、宫朝、胡汉   1.贵-贱   2.士-吏   3.文-武   4.宫-朝   5.胡-汉 第十二章 品位结构的三层面:君·官·民   1.君臣之间:君尊臣卑   2.官民之间:礼制限制与名号颁授   3.官民之间:学子的品位安排   4.官民之间:胥吏的品位安排 第十三章 中国官阶发展的五阶段   1.中国官阶发展的五阶段   2.中国古代的等级观念   3.官本位、身份化与功绩制、流动性 后记

章节摘录

  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从《商君书》里,能看到与爵级、秩级相涉的法令的存在。秦简有《军爵律》,是关于军功爵的法规。张家山汉简中有《爵律》和《秩律》,分别是关于二十等爵和禄秩的法规。汉代还有《禄秩令》。魏晋以下律、令分途,品级由《官品令》之类文件规定之,此外还有大量法规礼典涉及了等级管理。现代“职位分类”制度对每一职位都提供“职位说明书”;而在中国古代的法典上,对百官权责、级别与待遇,通常也都有正式的规定。  第二,中国官阶是一个“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式品位结构”。这是经过漫长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周朝有两套爵级:公、侯、伯、子、男和公、卿、大夫、土。前者用于国君,后者标志着贵族官员的位阶。这是一种“爵本位”的等级秩序。战国秦汉出现了二十等爵,以及由“若干石”构成的禄秩。其时的品位结构,可以称为“爵一秩体制”。魏晋时九品官品问世,又提供了一个容纳各种位阶的一元性框架。由将军号等构成的武阶、由大夫等散官构成的文阶,以及来自北周府兵官号的勋官,在南北朝逐渐形成。唐帝国以“职、阶、勋、爵”组成位阶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式品位结构”得以形成。除此之外,古人还使用过繁多的品位性官号,如员外官、检校官、祠禄官、加宪衔、加宫衔、功臣号等。魏晋南北朝的中正品,科举时代的功名,也是重要的资格尺度。可见中国的制度规划者,在等级管理上经验丰厚、手段老道。当局经常显示了这样的倾向:只要可能,就尽量用位阶形式来实施等级管理。总之,中国位阶是“复式”的,由繁多的序列和丰富的等级手段构成,各种位阶各有其用,互相配合而相得益彰;同时又是一元化的,各种位阶共同支撑着一个等级金字塔。这是一种“官本位”的等级秩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3条)

 
 

  •   次数非常好,阎步克先生的这书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演变,官阶制度的一系列问题。对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上官员制度有很大帮助。
  •   历史爱好者必读。综合介绍了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分析了制度的内涵,表现,变化。略微有些专业。需要深入研究。
  •   一本关于古代官阶制度的书,历史爱好者值得一读。
  •   北大阎教授从《品位和职位》一书开始,采用行政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古代官制,到本书是融会贯通,成一家之言了!
  •   这本书堪称阎老师过去十余年来研究的一个总结,完全超出了一般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的范畴,而是引入了非常系统的分析框架。此书并非那种钻在故纸堆里的著作,而是非常具有现代感,体现了阎老师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的特点。如果说对于一般读者的意义来说,我想除了了解一点现在行政体制的历史渊源,也可以当作查找古装影视剧差错的秘籍,而这些影视剧的编剧、导演、制片们则应该拿来作为参考书。
  •   在中国古代关节制度研究领域,当代恐怕无人能出阎老师之右。尤其是他对九品中正制的研究,甚至超越了日本的一些名家,所以推荐此书
  •   这本书的作者有自己的叙事逻辑,既不是按时间,也不是按官阶类别,所以外行人看起来非常累啊
  •   研究古代官制,阎步克先生的书必读!
  •   深入研究中华帝国的官僚体制,是永远的课题,本书提供了不可缺乏的史料。
  •   有兴趣研究的人,可以买去研究研究,像我这种只是想作参考的话,这本就太复杂了~~~
  •   作者的书买了不少,对其研究给予肯定。
  •   book先生的政治史研究独树一帜,很有魅力,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内容很好,精品,值得仔细研究一下
  •   很专业的一本书,很有帮助。
  •   厚厚的一大本,这批书里,就这本最厚,从北京出仓的书,我总是带着十分的担心,这次非常赞
  •   阎教授大作,适合入门者。
  •   写古文小说,经常到处查资料,但是查到的还都不一样,买了这本书,解决了我的困难,太棒了
  •   阎布克先生的书,值得买。
  •   是正版,感觉稍微贵了些
  •   资料翔实,立论有据,好书!
  •   阎老师果然出手不凡,大手笔。
  •   两天就到货了,速度没的说!
  •   书好!!!关键是当当现在送书时用上了纸箱了。改进了!!!欢迎!!!
  •   阎步克先生是研究古代官阶制度的专家。比较头疼的是他好像开一门课出一本书。每本书都有交集,也有各自独立的地方。本来完全可以学西方教授写一本教材,然后不断推出修订版,这也可以成为经典。买《品位与职位》时充满惊喜。到这本就感觉有点鸡肋,但还是买了。
  •   历史爱好者,转入研究研究古代官阶,刚收到,外观可以,希望此书不错
  •   帮同学买的 他喜欢 了解古代制度
  •   阎步克的古代史研究已隐见大家风范,在传统考证精神和文化思辨力之间的平衡较好。
  •   很有价值的专著。只是作为引论,篇幅较小,没能广析,有点遗憾。
  •   基本**做入门级的读物,刚看三分之一,作者很考究~~~知识很渊博。
  •   书是好书,大家写的嘛,但是书拿到的时候是脏的!
  •   读之很有启发
  •   了解的比较少,读起来比较困难,但的确是大家之作
  •   听过老先生两个学期的课,感觉很好
  •   详尽具体,正是要读的书*
  •   提纲挈领的构架之书,赞
  •   很好 不错的
  •   可读性一般,学术性较强,买来只想看看它是什么东东,权作资料吧
  •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   赶上300-150和400-200的
  •   阎老师的作品,不错
  •   从新的视觉分析中国官制
  •   一本很好的理论性著作
  •   薄薄的小書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