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剑旄 页数:228
Tag标签:无
前言
蔡元培先生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和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民主思想家、伦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伦理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实践的现代开创者,中国现代公民美德教育事业的先行者和卓越典范,曾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毋庸置疑,蔡元培先生在中国教育史、思想史、伦理学和公民道德建设史上享有卓越的地位。 对蔡元培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探讨,在蔡元培生前即已开始,身后也一度相当活跃。近年来,对元培先生及其思想的研究再度活跃起来,人们对其哲学、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等方面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然而,相比而言,对元培先生的伦理思想研究仍显得相对薄弱,这与元培先生作为现代中国伦理学的学术大家和实践典范之学术地位、理论贡献和社会影响是极不相称的。事实上,正是元培先生完成了我国近世以来的第一本《中国伦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10年出版),并在他尔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即率先在北京大学开设伦理学课程,使伦理学最早进入中国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1912年,仍在德国游学的蔡元培先生又编写完成了《中学修身教科书》,并于同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近世以降首部以中学生(青少年)为对象的德育教科书,堪为现代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事业的先鞭之作,具有奠基性意义,仅在1912—1921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该书就先后印刷出版达16次,其影响也可见一斑。只可惜,今天的中国德育工作者们似乎未能享有如此殊荣,更未能对之保持足够的敬意。不久,蔡元培先生又率先在广州给当时的华工学校亲自讲授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编写《华工学校讲义》(1916年完成,1919年在法国巴黎刊印成书)。
内容概要
在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伦理思想史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中国伦理文化向何处去,蔡元培建立在倡导思想自由和兼容并包基础上的伦理思想是20世纪中国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蔡元培先生的伦理思想是近代中国道德批判和伦理革命思潮合乎逻辑的思想成就,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产物,是一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在救亡与启蒙双重变奏中的心路历程和伦理诉求。
作者简介
陈剑旄(1963- ),汉族,湖南茶陵人,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伦理思想史、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先后在《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求索》《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参编著作、教材5部,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项,先后获得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社科成果奖4项。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蔡元培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 1.1 蔡元培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1.1 蔡元培的生平及其思想演变历程 1.1.2 历史变局与救亡启蒙的伦理路径 1.2 蔡元培伦理思想的文化渊源 1.2.1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之优良传统 1.2.2 中国近代道德批判和伦理革命的思潮 1.2.3 近代西方自由平等博爱伦理观的输入 1.3 蔡元培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1.3.1 二元论的世界观 1.3.2 兼容并包的价值取向 1.3.3 中西哲学的融通第二章 蔡元培有关伦理学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的思想 2.1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2.1.1 伦理学的定义与界说 2.1.2 道德的性质和类型 2.2 伦理学的研究目的 2.2.1 道德哲学之属于小己者 2.2.2 道德哲学之属于社会者 2.2.3 道德哲学之属于人道主义者 2.3 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2.3.1 研究方法之一——演绎法 2.3.2 研究方法之一——归纳法 2.3.3 演绎法与归纳法之关系第三章 蔡元培道德原则及主要道德规范的思想 3.1 群体主义 3.1.1 群者,所以谋各人公共之利益也 3.1.2 舍己为群之理由 3.1.3 尽力于公益与爱护公物 3.2 人道主义 3.2.1 人道主义是近代伦理思想之主流 3.2.2 人道主义原则及其道德进步性 3.2.3 自由平等博爱是一切道德之根源 3.3 劳工神圣 3.3.1 平民主义必将战胜武断主义 3.3.2 正确认识与评价劳工的价值 3.3.3 “劳工神圣”的道德进步性 3.4 主要的道德规范 3.4.1 责己重而责人轻 3.4.2 勿畏强而侮弱 3.4.3 戒失信、戒狎侮、戒毁谤、戒骂詈第四章 蔡元培个体道德品质与个体道德行为的思想 4.1 个体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4.1.1 个体道德内涵 4.1.2 个体道德义务 4.1.3 个体道德良心 4.2 个体道德品质 4.2.1 仁、智、勇 4.2.2 勤勉、信义、慎言与恭俭 ……第五章 蔡元培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思想第六章 蔡元部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与理想人格的思想第七章 蔡元培有关中国伦理学史的系统思想第八章 蔡元培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附录 蔡元培著译要目简编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章 蔡元培有关伦理学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的思想 2.2 从理学的研究目的 2.2.3 道德哲学之属于人道主义者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道德价值观和伦理原则,最初是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神权、宗教禁欲主义的斗争中提出来的,它要求维护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现实幸福生活。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在内容上强调建立没有人种区别、没有地诚之分、没有意识形态之别的全人类共同的“自由、平等、友爱、幸福”之社会,因为‘‘社会之意识,亦不能不有界域,则道德行为之效果,仍不能不有一种消灭时期之意识,此又非吾人所能满足也,于是进而为人道主义之鹄的。”人分属不同的民族、国家,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各有不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不同的行为评价体系与标准,个人的道德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有可能会湮没在大众的汪洋大海里,因此,人类要建立一种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种准则和规范是人类之共同社会意识,是各民族、各地区圣贤先哲和道德模范实践者之思想和行为的概括,其内容应该是“仁爱”,尊重人的权利和自由。 人道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狭义的人道主义仅指爱“人类全体”,这里突出了人作为道德价值的主体,应该得到爱护,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财产和收益,因为他们是人们幸福的前提和源泉。广义的人道主义,“则以凡识论为标准,自动物而植物,以至于无机物,凡认为有识者,皆有相关之休戚”。至于动物、植物、无机物是否“有识”姑且不论,但从爱人及物这个角度去论述人道主义,实乃之一大进步。人与自然、有机界与无机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联系的整体,人从自然界索取生活、生产资源,获得自身的满足,但人类必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惩罚。蔡元培能够较早地认识到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今天创造自然和谐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非常有启发作用,也与我国古代道德哲学家所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