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再生产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子林  页数:360  
Tag标签:无  

前言

  吴子林的博士论文《经典再生产——金圣叹小说评点的文化透视》即将出版,嘱我作序。作为他攻读博士学位阶段的指导老师,我对他的研究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自然就答应了。  吴子林是一位勤奋的青年学者。在他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与他一起讨论和研究过问题,深知他对论文撰写的态度十分认真,研究十分刻苦。对于金圣叹的小说评点理论,前人已有不少讨论,多有歧见。因此,新的研究要获得突破,是不容易的。但吴子林在确定了论文题目之后,没有退缩,没有犹豫,而是知难而进,勇往直前。他的论文进入了金圣叹的世界,又超越了金圣叹的世界,的确是下过大功夫的:资料基础扎实,论证过程充分,有着自己的新鲜见解。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们高度评价了他的论文。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他是明末清初一位具有突出性格的才子。他的一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性情的狂傲和怪异;最令人同情的,是因“哭庙案”而被处死;最令人不解的,是死后仍然有种种离奇的传说;最令人困惑的,是反封建思想最为彻底的鲁迅,对他也侧目而视……其实,金圣叹留给我们的遗产,与上面所言并无太大关系。他予我们以最大启示的,是在暗无天日情况下的那种饮酒赋诗的潇洒、超脱,还有那充满睿智的“六才子书”评点理论。

内容概要

  《经典再生产:金圣叹小说评点的文化透视》以“经典再生产”作为理论支点,运用了文化透视的方法,分别研究金圣叹小说评点的文化语境、形式批评、政治批评和文化意义,揭橥金圣叹小说评点独特的文化特征,发掘其中蕴藏的理论价值与现代意义,在沟通古代文论与现代文学理论包括西方文学理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佳绩。全书视野宏阔,阐释细致而别具只眼、富有新意,是金圣叹研究的一次有效推进,对于加强当代中国文艺学建设,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吴子林,1969年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巴金研究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文学基本理论、中国古代文论和比较诗学研究,已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究》、《文艺争鸣》、《艺术百家》等发表学术论文近六十篇,合著有《自律与他律——中国现当代文学论争中的理论问题》,另有编著五部。

书籍目录

序序二导言第一章 金圣叹小说评点的文化语境一 吴中“才子文化”的建构1.文学与地域文化2.吴中文化的嬗变3.吴中士风4.吴中“才子文化二 金圣叹与吴中文化1.金圣叹的狂放2.金圣叹的“焦虑3.金圣叹的人生抉择4.金圣叹的超越之路三 金圣叹与“魏晋风流1.金圣叹与魏晋名士2.金圣叹的人格之美3.金圣叹的瞬间迷失4.金圣叹的最终复归四 金圣叹的“才子”说1.“才子”释义2.“才子”的艺术表现3.“才子”说的意义第二章 金圣叹小说评点的形式批评一 叙事:历史还是小说?1.“事为文料2.“以文运事3.“因文生事4.“文章衍生二 叙事成规:金圣叹的“文法”理论1.叙述结构2.叙述节奏3.叙述观点4.叙述语言三 “传神写照”:金圣叹的人物性格理论1.“性格”说辨正2.“传神写照3.“化工之笔4.东方神韵四 对话:金圣叹评点与英美“新批评1.走向“本文2.语言的魔力3.“读者精神第三章 金圣叹小说评点的政治批评一 小说评点知识谱系考索1.小说评点与经学2.小说评点与“读书法3.话语与权力二 小说评点作为意识形态的生产1.金圣叹思想的矛盾2.小说评点的意识形态生产3.小说评点与经学话语4.小说评点的意识形态再生产三 金圣叹的“症候阅读1.“独恶宋江”2.文本的“改造3.“症候阅读第四章 金圣叹小说评点的文化意义一 小说“经典化”的文化空间1.江南的都市化2.文化的“突破3.士人的分化和参与4.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二 经典再生产:文化的参与1.小说的“小”2.“命名”的策略3.小说之“体”4.文化的参与三 超越金圣叹(结语)附论:金圣叹小说评点的研究与反思参考书目举要后记我的朝圣路(跋)

章节摘录

  在当代西方学术界中,“意识形态”是一个有着强大解释力却又歧见纷陈的概念,人们一般从三个方面理解其含义:其一,意识形态总是与“偏见”相联系,宣称自己业已穷尽了一切真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唯一“真理”;其二,意识形态往往通过国家机器的支持强迫人们学习、信仰和传播,对人们的意识与行为的整合往往带有暴虐和强制性特征;其三,意识形态为社会提供一整套知识、思想和价值信仰系统,并在社会造就一个学习、传播和信仰它的掌握话语权力的阶层,该阶层因社会独特的激励机制而在社会中享有特权,成为真正的统治阶级。因此,作为一种带有强制性特征的知识和信仰系统,意识形态发挥着社会的整合功能,它不仅为既定的社会秩序形态提供合法性支持,还为阶级的统治和特殊利益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文饰。虽然并非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是政治意识形态,但是,意识形态却始终与政治有关,它总是以政治为核心并为政治服务,那些强势意识形态更是如此。在特里·伊格尔顿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意味着“我们所说的和所信仰的东西与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的那些方面”;意识形态与社会、与现实、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文学作品不可能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简单反映,也不是作家所属的社会集团或阶级的意识形态(世界观)的反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典再生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