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龚浩群 页数:412
Tag标签:无
前言
“到民间去”,曾经是一个世纪前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发生期所酝酿出来的口号。先有具备学术规范的社会调查,才有社会科学的出现。在少数人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一句凝结着共同体集体意识的“到民间去”成为1919年之后的知识界的运动,在中国促成书斋学问之外的社会调查之风蓬勃兴起。社会科学诸学科此前在中国主要是课堂传授的西方书本知识,“到民间去”的调查之风呼唤着以中国社会为对象的知识生产,这种知识生产逐渐造就了中国社会科学诸学科。今日的中国社会科学界则萌发着另一种冲动,一种积聚了很久、压抑了很久的求知之志,这就是:“到海外去”!曾经,在大家都不能出国的时期,我们在政治关怀上满怀豪情地、当然只是浪漫地“放眼世界”。今天,出国旅行在中国已经大众化了,“看世界”的欲望已如春潮涌动。中国的知识界要做的是以规范的学术方式“走进世界”之后“凝视世界”!关于社会调查,关于经验研究,“到海外去”预示着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机会。社会调查的眼界有多宽,社会科学的格局才可能有多大。几辈知识分子在“民间”、在本土开展调查研究,奠定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当下格局。我们今天到海外去,到异国他乡去认识世界,则是为了中国社会科学明天的新格局。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现代国家公民身份建构的人类学研究。关于国家的人类学是政治人类学当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早期的政治人类学侧重研究无国家社会,随着二战后民族国家的广泛兴起,现代国家当-中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建构问题成为了当代人类学的关注点。本书对于小乘佛教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阐释。作者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的转换入手,着重探讨了由宗教建构起来的公共性逻辑在现代社会的转化形式。泰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佛教国度,在这一大多数民众信仰佛教的社会里其公民身份是如何在制度、认同和实践层面得以表现的呢?特别是在泰国最基层的村落社会这些要素又是如何其体得以体现的呢?这就需要在民族志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公民身份的实现形式及其背后的政治社会文化等背景进行“深描”,从中发现这一社会人们的思想结构和行动特点。
作者简介
龚浩群,籍贯湖南,1976年生人。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社会文化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政治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公民社会以及东南亚社会与文化。
书籍目录
导论上编 功德观与共同体 第一章 功德观念与做功德 第一节 功德与人生 第二节 做功德的一般形式 第三节 功德与社会 小结 第二章 家:最小的功德团体 第一节 家的空间格局 第二节 家庭关系 第三节 日常宗教活动 小结 第三章 村庄的公共生活 第一节 空间与历史 第二节 人际网络与交往规范 第三节 村庄里的节日 小结 第四章 神圣的国王 第一节 现代国家的缔造者 第二节 国王的波罗密 第三节 国王与总理 第四节 为国王做功德 小结下编 国家与公民 第五章 选举:给予与禁忌 第一节 泰国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穿梭在乡村生活中的政客 第三节 两头奔忙的票头 第四节 选民的分化 第五节 给予的禁忌 小结 第六章 地方自治:村民抑或公民 第一节 自治与监控 第二节 村民抑或公民 第三节 政治泛化的时代 小结 第七章 社团组织:“主人”与“保姆” 第一节 合作社组织 第二节 医务志愿者组织 小结 第八章 小学校、大社会:公民教育与实践 第一节 学校与地方 第二节 学校的日常规范 第三节 民主在学校 小结 结论附录参考文献说明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上编 功德观与共同体第一章 功德观念与做功德如果说有什么事件贯穿了我的田野调查过程,那就是做功德。2546[2003]年2月16日是一个值得我纪念的日子。在我到达泰国的一个星期之后,我在朋友高娃的家乡第一次经历了泰人的做功德(tham bun)仪式。当天是玛卡普差节(也叫佛法日)(wan-phratham)的第二天。高娃的母亲一大早五点多钟就起床做饭。她用电饭锅煮上了一大锅米饭,又烹制了鲜香的苦瓜咖喱炖鱼。之后,母亲将米饭盛入带有美丽花纹的锡钵,将菜肴装进一个较大的搪瓷缸,然后将饭钵和菜缸连同葡萄(高娃从曼谷带回来的)、香、烛、鲜花和一瓶饮用水统统放入一个手工编织的竹篮里,组成了一份洁净、丰盛而雅致的奉献品。高娃提醒我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去寺庙,于是我选择了较为正式的一步裙。母亲这时已经换上了印有精致花纹的筒裙并系上了一条银质的腰带,盘好了头发,显得神采奕奕。出门前,母亲特意拿出菜缸让我提着,还分给我一束香、一根烛和一支刚刚采摘的黄菊花,看来献给佛祖的心意是不能彼此混同的。母亲还递给我一方白手帕,示意我磕头时用它垫在地板上。六点一刻,我和母亲走出了家门。田间弥漫着薄雾,脚下触到的草丛间的露水清凉凉的。当时正是农闲期,田地里开着野花,堆放着火烬后的肥料,田地的周围有几口鱼塘。回望掩映在椰子树、芒果树和香蕉树树丛中的人家,我不禁要感谢上天所赐予的甘露美食。我们走过一段田埂,穿过时有车辆来往的马路,便看到了一所学校,而寺庙就在学校操场的左侧。虽然是白天,但路上仍有霓虹灯在耀眼地闪烁,从寺庙传来的欢乐的歌声告诉我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
后记
记得曲乡寺的云师父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见到我时,让我伸出双手,然后将一串水果落在我的手中,让我备受感动。事实上,在我的整个研究经历中,我不断得到各种帮助,并令我充满了感激之情。首先,这本民族志应该是献给全体曲乡人的,从更广义上说,是献给泰国人民的,是他们毫无条件地接受了我并帮助我去理解他们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我首先要感谢我在曲乡的房东塞平女士与威洛先生夫妇(Winod & Saipm Supimd)。2003至2004年,我在曲乡开展田野调查期间,他们爽陕地接受了我,而且从未收取我任何费用。家里人都把我当作新的家庭成员来看待,不仅照顾我的起居而且还关心我的工作进展,给予了我最好的支持。我与我的另一位房东拉普恩大妈也度过了一段值得回忆的时光。大妈家里总有好吃的东西让我补充体力,粉蕉糯米糕的香甜滋味令我记忆弥久。在曲乡村民的眼中,远离家乡、孤身一人和身负调查任务的我是值得同情(songsan)的对象。文化的差异并没有成为交流的障碍,相反,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使得曲乡人乐意让我走进他们的现实生活,对我表现出相当的宽容。而且,我想我们一直都是互相欣赏的。曲乡乡行政机构、曲乡健康中心和曲乡寺学校都给予了我各方面的帮助,让我很好地进入到当地的公共生活中。曲乡寺健康中心的医务志愿者们是我在曲乡最好的伙伴,我至今仍然怀念和她们在一起做锻炼和到外地参观学习的时光。在我身体不适的时候,健康中心的医生让我这个外国人接受了“免费医疗”。乡行政机构的助理、委员和工作人员帮助我了解该机构的情况。曲乡寺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让我走进了学生的课堂和训练营,并帮助我理解当代泰国基础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媒体关注与评论
凝视世界的欲望需要走出去的意志来展现。人类学者是共同体的眼珠子——它们被用来看世界。看社会,看社会世界,看世界社会。有眼珠子就能够看,有心才能够凝视。人类学者也是知识群体的脚板子——它们要走很远的路,走很多的路,走陌生的路。也就是走没有路的路。有了这样的人类学者群体,一个共同体的社会科学才能走得够远。看得更远。 ——高丙中
编辑推荐
《信徒与公民:泰国曲乡的政治民族志》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