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章启群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前言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白面,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的三友图,成绝世佳品。 画面中的林徽因、徐志摩,是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神采的剪影,定格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风神骨峻。它流传在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记忆中,让人们至今羡慕、仰望,不能忘怀。 其实,那个时代,除了林徽因、徐志摩,包括鲁迅、陈独秀、胡适、陈寅恪、冰心、郭沫若、郁达夫、梁实秋等等文坛名流、学界翘楚,尽管他们所专不同,信念有异,性格更是南辕北辙,但其精神气象无不让人感到神清气朗,如光风霁月。 假如有人倡议,我们在全中国海选,再凑成一幅三友图,作为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神特写,那将会是一个什么图景? 当然,泰戈尔是伟大的印度诗人,我们无法用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诗人取代这个高鼻深目的雅利安人。海选也是无法实行的,因为这与电视剧演员的海选毕竟不同。我这样说不过是一个假设。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文人笔挞文人、知识分子拷问知识分子的书,是对近些年来整个中国知识界种种怪诞情状的回应。学术娱乐化、文人市井化、思想侏儒化、教育数量化……这一切,如同惊雷不断撼动着深寂的书斋。 作者对目前中国的思想、教育和学术进行了犀利的批判,指出“斯文”作为文人特有人格的当代丧失。君子作为文人的理想人格,是“文”和“质”的统一,因为文,所以能琴棋书画,“风乎舞雩,咏而归”;因为质,所以能如孔融面诋魏武,梁漱溟“考验”领袖。 而斯文的堕落又和教育的弊端纠结在一起,产生复杂的互动,这就更增加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改革的困难。 作者身处学林之中,临几振衣, “揭出了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既是省人,也是自省。
作者简介
章启群,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美学、中国笿学等。主要著作:《论魏晋自然观》、《新编西方美学史》、《意义的本体论》、《百年中国美学史略》等。
书籍目录
序 优雅距离我们有多远?甲思想批判一 我们的人文精神为何悄然离去? ——论知识分子与文化“书面文本”二 学术性为何成为问题? ——从中国美学说起三 诗人自杀究竟有什么意义? ——评刘小枫先生的一个观点兼谈海子自杀 事件 附录一 从对传统文本的误读透视顾城事件 附录二 中国美学:众里寻他千百度乙 教育批判 四 当前中国教育的潜在破坏性分析及其对策 五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 ——从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观念谈起 六 教育杀人,罪犯买单 ——追问傅成励血案的深层问题 附录一 大学如何才是大学? 附录二 北大的改革也需要大手笔 附录三 中学语文教材的科学性如何保证?丙 学术批判 七 “实践美学”为什么走向终结? 八 如何探讨中国艺术精神? ——质疑徐复观对于《庄子》“道”的理解 九 “政治天文学”之说能否成立? ——与江晓原先生商榷兼谈古代天文学向占星学的转折附录一 关于《庄子》的通信附录二 武则天与历史理·陛跋
章节摘录
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谓的基本本体论。在这个意义上,“不能经验”的就是“不可理解”的。因此,我们只要对于一个“人类之初”和“人生之初”的世界作出理解,就不能不把它看作是一个可以经验的世界。这个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是相关的,可理解的,也是可经验的。否则,就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是不可说的。 因此,我认为,在讨论“人生意义”的问题时,把一种“不可经验”的世界作为“可理解”的世界来描述,可能只是一种没有内容的纯形式的语言游戏,没有实在的意义。 由此可见,从表面上看,你的解释似乎没有问题,例如:“庄子认为,在人生之初和人类之初,人均处于与世界整体本身或道同一的状态。在这时,人生和社会均没有问题。但是,随着人的心灵的出现或成熟,人们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区别,首先是物我的区别,然后是物物的区别,接着大小、是非、美丑、善恶等等区别。有了区别,人们便要争夺。人生因此便出现了重重问题,并进而丧失了意义,社会也最终陷入大乱。要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庄子认为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重新回到与世界整体本身或道同一的状态,而做到这点的唯一方式是安命,进而齐物,最终说来是心斋,即杀死经验主体的区别心。”即是让经验的主体退回到一个与经验世界全然异质的不可经验的世界。 但是,在我们的语境中,只要你描述了“人类之初”和“人生之初”的情况,就仍然是“可经验的”,也是“可理解的”。经验和理解在这里无法割裂。“经验世界”与“不可经验的世界”的不同、对立,只具有逻辑上的意义,不能解决任何“人生问题”。 讨论到这个地方,可能才触及问题的核心。
编辑推荐
因为文,所以能琴棋书画,风乎舞雩,咏而归;因为质,所以能如孔融面诋魏武,梁漱溟“考验”领袖。作者身处学林之中,临几振衣,既是省人,也是自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