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洪子诚 页数:29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是“三联讲坛”文库的一种,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于2002年8月。书的前面,有出版社撰写的文库出版“缘起”,其中写道: 对于孟子而言,“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乐事之一;对于学子来说,游学于高等学府,亲炙名师教泽,亦是人生善缘。惜乎时下言普及高等教育尚属奢望,大学一时还难望拆除围墙,向社会开放课堂。有鉴于此,我社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据现场录音整理成书,辑为“三联讲坛”文库,尝试把那些精彩的课堂,转化为纸上的学苑风景,使无缘身临其境的普通读者,也能借助阅读,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和前沿问题。 一学校有一学校之学风,一学者有一学者之个性。“三联讲坛”深望兼容不同风格之学人,并取人文社科诸专业领域,吸纳自成一家之言之成果,希望以此开放格局与多元取向,促进高校与社会的互动,致力于学术普及与文化积累。 作为一种著述体例,“三联讲坛”文库不同于书斋专著: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作者如有增删修订之补笔或审阅校样时之观点变异、材料补充,则置于专辟的边栏留白处,权作批注;编者以为尤当细味深究或留意探讨的精要表述,则抽提并现于当页的天头或地脚。凡此用意良苦处,尚望读者幸察焉。
作者简介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4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入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人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 《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文学与历史叙述》等。
书籍目录
自序初版自序前言 课程介绍第一讲 当代文学史研究现状 当代文学史研究现状 研究“滞后”的原因 寻找新的“学科话语”第二讲 立场和方法 文学史的“写作” 阐释对象和阐释主体 “历史的偶然” “叙事形式”和“真实性” “时间”与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史的关注点 历史“碎片”的整理 “对抗性”的线索 概念和叙述的“清理” “内部研究”第三讲 断裂与承续 “断裂”:作为一种现象 当代文学面临的压力 为问题寻找“参照” “进化”的文学观 对“转折”的研究第四讲 “当代文学”的生成 40年代文学的“可能性” “文学共生”的想象 “独立的”文学传统 缠绕不清的问题 “一体化”和“价值多元” 文坛派别的类型划分 类型分析的目标第五讲 文学体制与文学生产 当代文学的“一体化” 文学体制和文学生产 当代的文学机构 出版业和文学报刊 “自由表达”的可能 作家的身份和“存在方式” “身份”的几个问题第六讲 当代的文学“经典” 可供观察的方面(一) 有关的题外话 可供观察的方面(二) 当代“经典”的若干问题 ……第七讲 当代文学的“资源”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在被“规定”为一个分支学科,而“当代文学”则是其中的一个“方向”。我说的“规定”,不是比喻,确实是这样的。教育部有关学科的设置,中国文学叫作“一级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二级学科”。其中,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是这个二级学科里面的两个不同方向。这是我最近才弄得比较明白的。这就是学科划分的制度。说起“当代文学”,通常大家都会理解为几个方面。一是当代文学批评,文学的现状研究,另一是文学史研究。另外,当代文学有时还会被理解为现实的文学体制,文学机构,文学现象。因此,和现代文学不同,当代文学研究会召开年会,总是很热闹。参加者除文学史研究者、大学有关教师外,还有作家、文学批评家、文学报刊编辑,甚至还有各级的文学官员,比如文联、作家协会的官员,会议主办地的宣传部长、文化局长等等;讨论的问题,除了作家作品评价外,还会涉及文学政策、体制,什么“多样化”、“主旋律”之类的;除了讨论已经出版的作品,已经发生的文学现象,还会展望前景,如90年代文学会怎样,21世纪会不会出现文学的“新纪元”。现代文学学会会长作报告,一般会讲,这几年有哪些值得重视的研究著作,出了什么样的文学史,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学术问题;当代文学研究机构开会,会长可能会谈到国内形势,文化环境,执政党和政府的文学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果——这些都是我们的“当代文学”的光荣。
编辑推荐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洪子诚学术作品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