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

出版时间:2009-0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鲁惟一  页数:271  字数:220000  译者:王浩  
Tag标签:无  

前言

  对于一个在欧洲的历史、文学和哲学传统中接受教育的西方人来说,胆敢撰写关于中国汉代知识发展的论著似乎有些冒险。我唯一能够提出的理由是,有见于人们在20世纪一直对中国以往的历史抱有兴趣,我才通过描述存在或形成于早期帝国统治阶段的某些信仰、理想和思想方式,来尽力回应这种显而易见的需求。在为大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在出席有关中国文明的多种学科的学者和研究者所举办的研讨会时,为了让他们获得简便的信息资源,并给西方读者提供便利,这一工作的必要性变得越发明显。这些人是专门研究诸如中国的艺术史、哲学、考古学或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无论他们研究的是中国的古代还是近现代。他们显然需要某种方法把自己的研究专题置于其所在的丰富背景中。  20世纪后半叶,一种了解中国历史的迥异于以往的新途径出现了。在此之前,大多数研究中国的非常著名的欧美学者只是关注两个方面中的一方面。一方面,在受到来自中国老师的教育的过程中,他们被教导说,首先是孔子和他的信徒们的教训以及虔诚地保存这些教训的早期文本塑造了中国的文明。因此,西方人接受了阅读《论语》或《诗经》的教育,并把自己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导向和集中于前帝国时期的周王朝和《春秋》。

内容概要

本书是西方研究中国秦汉史的大家为一般读者撰写的易读之作。     正如秦汉赫赫的战功、强大的制度、宏伟壮观的陵墓遗存吸引了普通人的好奇一样,秦汉的政治、制度、军事也持续吸引着学界的关注。     然而,关于两汉时期的宗教和精神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正是本书要探讨的。     作者在本书中细腻地描述了两汉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们对宇宙运行的好奇、对社会秩序的建构、对仙境的渴望、对来生的重视、对迷信和巫占的依赖与批评。围绕着这些主题,形成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神祗、理性等几个主要的取向。     虽然作者对整个汉代精神世界的描述并没有面面俱到,但提纲挈领的结构依然令人印象清晰而深刻。

作者简介

鲁惟一,著名的英国汉学家。出生于1922年,就学于剑桥的波西学院和牛津的马格达伦学院。1951年凭借其对中国汉代历史的杰出研究获得了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的最高荣誉奖,1963年获得了伦敦大学的博士学位。同年他进入剑桥大学执教,直到1990年退休。

书籍目录

总序中文版序序哈基特版序导言第一章  心灵的四种态度第二章  诸神第三章  来生第四章  自然的秩序第五章  宇宙和天的形状第六章  大地及其生物第七章  变化的周期第八章  征兆和奇迹第九章  占卜和启示第十章  巫师和灵媒第十一章  丧葬仪式第十二章  帝国的祭仪第十三章  皇权第十四章  政府的目的第十五章  对人的管理第十六章  经典深入阅读所需参考文献和注释术语表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心灵的四种态度  汉代哲学家提出的问题、汉代祠庙中遵循的仪规以及贯穿汉代神话的主题,反映了一些体现中国人精神和心灵的基本态度和观念。这些态度和观念部分地源于在一个易变的世界中对不变的寻求。汉代人所深切关注的是维持那些自然周期的永恒运转,天地万物由此而生,由此而存;同时,他们希望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来顺应这些周期。汉代人有一种共识,认为不可见的力量能够影响人的命运,人可以与这些力量进行交流,从而致福避祸。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在神圣的和世俗的领域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分,天地之生物与人类都被看做同一个世界的成员。同样地,在宗教的与知识的范畴之间,也没有西方人业已接受的那种严格的分别。因为在秦汉时期,精神与心智是相互补充的,科学观测或哲学思考的结果决不会与信仰、希望以及对神秘的畏惧相疏离。  困扰汉代人心灵的主要问题很可能与其他文化,如以色列人或希腊人所面临的问题相差无几。他们关心上界力量的本质,以及它们能否被识别、接触和膜拜。中国人渴望确定人死之后的命运,以及保障其来生福祉的最佳途径。有些人试图了解人类置身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范围及其运行模式;或者,他们追问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些人试图避免看不见的邪恶影响的最恶劣结果,另一些人则想方设法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有些人追问如何才能改善人类行为的准则,另一些人则探求怎样能够将权力以最佳的方式转化为施政的合法工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本书研究汉代的信仰世界,并且在最后几章描述了信仰与官僚帝国运作的关联。这相当于当代世界中意识形态与政治的关联。只可惜,在这一最为重要的问题上,作者的论述稍嫌简略。但无论如何,这本书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鲁惟一的其他作品,例如《汉代行政记录》和《帝制中国》也能迻译过来,那就好了
  •   这是鲁唯一的大作,收下了。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汉代人的思想世界,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更好的了解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今天我们发现的各种器物文物。因为每个东西后面都有很深的文化背景。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鲁惟一先生对汉代史各方面都有很好的研究,诚为大家
  •   作者就不用说了,大名鼎鼎,而且我觉得也是名实相符的,汉代研究必看吧。译者是我的老师,年轻教师,很认真负责的年轻教师,学识上也许比不上著者,但是应该是比较可读的译本。值得一提的是,某大学出版社,这套书不错,值得赞扬。
  •   整体印刷还可以。就是封皮弄脏了点。
  •   历史上的两汉当成其为“大气”时代。除秦暴政,楚汉纷争,胜者为王。刘邦之后,经文景之治的“与民修息”到汉武帝,国力大增,从而奠定“大气时代”之基础。因此所谓的“信仰”、“神话”、“理性”均应从那时候起慢慢地形成并不断发展。国人从不缺少“信仰”,但更多打出“信仰”旗号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为他们所谓的“长治久安”、“永世万代”……,但结果与之大大的相反,仅仅朝代更替而已。笔者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对于所谓“神话”也如此而已,服务与封建,但有时民众更多喜欢把那些并不理想的“神话”当现实,但不能实现和脱离现实的大概就是“神话”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将更多去选择“理性”,但理性因环境所致,“理性”有不同的解释。因此“理性”亦有其局限。总而言之,汉代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算是很“大气”的朝代,从那些出土文物;那些隶书碑刻;那些瓦当;那些铜镜;那些画像砖;那些封泥;那些汉简…………由此可见一斑。
  •   对研究汉代宗教信仰、文化的人而说,鲁惟一等人的书当然是应该了解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