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观念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游飞,蔡卫  页数:430  
Tag标签:无  

前言

电影发展一百多年来,鲁道夫·阿恩汉姆(Rudolf Arnheim)、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贝拉·巴拉兹(Bela Balasz)、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安德烈·巴赞(Andre Bazin)、让·米特里(Jean Mitry)和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etz)等一系列电影理论大师从不同的角度对电影的本质特性和艺术观念进行过精辟的论述。本书的重点在于论述电影的本质特性和艺术观念在创作中多样化的运用,不同风格流派的电影创作对电影本质特性和艺术观念的深化拓展,即在纯学术性电影理论和纯实践型电影制作之间架设一道相互沟通的桥梁。西方电影理论界习惯于把电影分为“揭示真实的”写实主义(以弗拉哈迪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为代表)、“模仿真实的”技术主义(以格里菲斯和好莱坞为代表)和“质疑真实的”现代主义(以先锋派和个性艺术电影为代表)三大传统,英国著名影评家罗伊·阿米斯(Roy Arrues)在《电影与真实》(Film and Reality)一书就采用了这一分类法。美国电影学者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在题为《认识电影》(Understanding Movies)的专著中又把电影分为了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大潮流,并由此衍生出叙事电影(Fiction)、纪录电影(Documentary)和实验(先锋)电影(Experimental/Avant-Garde)三个基本形态。早在电影发明之初,电影就明显地呈现出写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种不同的倾向。在19世纪90年代的法国,卢米埃尔兄弟(Louis and Auguste Lumiere)以一系列反映日常生活场景的短片让观众兴奋不已,像《火车到站》、《婴儿喂食》。

内容概要

《电影艺术观念》是一部全面阐述世界电影艺术观念的著作,其显著特色在于将权威的电影学术理论与生动的电影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电影历史脉络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独特的电影艺术表达与多元的国际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学术性与实践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电影艺术素养。     本书是一部电影艺术理论著作(涉及好莱坞经典叙事体系、蒙太奇、长镜头、现代及后现代电影观念),又不乏对电影艺术家进行的创作个案研究(涉及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奥森·威尔斯、戈达尔、伯格曼和科波拉等电影艺术大师),它还可以被当作一本风格独特的世界电影史(涉及类型电影、先锋派、纪录电影、新现实主义、“新浪潮”、新好莱坞和独立电影等重要流派)。

作者简介

游飞,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和美国俄亥俄大学(Ohio University)电影系,其间曾担任新华通讯社国内部编辑和峨眉电影制片厂艺术室导演,2007年赴法国巴黎第八大学(Universite Paris 8)访学一年。著

书籍目录

序论第一章  经典好莱坞叙事  第一节  叙事传统与经典好莱坞叙事  第二节  格里菲斯与美国电影叙事的兴起    第三节  制片人与明星    第四节  标准化制作和流水线装配第二章  类型电影的观念  第一节  类型的观念  第二节  类型及其“作者”  第三节  类型与体制    第四节  类型电影的外延    第五节  类型电影的内涵  第六节  类型批评第三章  蒙太奇  第一节  爱森斯坦的“杂耍”与“理性”  第二节  苏俄蒙太奇  第三节  《战舰波将金》  第四节  《意志的胜利》第四章  先锋电影观念  第一节  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电影美学    第二节  法国超现实主义    第三节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第四节  苏俄形式主义实验电影    第五节  美国地下电影  第五章  纪录的观念  第一节  纪录电影的本性  第二节  《北方的纳努克》  第三节  英国纪录电影学派  第四节  法国“真实电影”派  第五节  电视和“直接电影”  第六节  新纪录电影    第七节  纪录电影的五种形态  第六章  长镜头  第一节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第二节  巴赞的“影像本体论”和克拉考尔的“物质世界的复原”  第三节  “作者论”和法国新浪潮第七章  欧洲艺术电影观念  第一节  艺术电影的概念  第二节  艺术个性  第三节  塞纳河的左岸    第四节  哲理的沉思    第五节  反叛的革命者第八章  “作者”的观念  第一节  美国“作者电影”理论  第二节  “新好莱坞”作者电影  第三节  一个美国“电影作者”的画像  第四节  新生代的观念第九章  结构和视听符号的观念  第一节  让·米特里  第二节  结构主义电影理论  第三节  麦茨与电影符号学  第十章  心理、性别、种族和意识形态观念  第一节  梦、精神分析与电影    第二节  性和“女权主义电影理论”  第三节  种族与殖民的观念  第四节  社会政治与意识形态批评第十一章  “独立电影”观念  第一节  “独立电影”的历史观念  第二节  聚散分合  第三节  所谓“独立者”  第四节  《性、谎言和录像带》、《低俗小说》和《女巫布莱尔》结论  从经典传统、现代主义到后现代性观念  一、经典传统    二、现代主义  三、后现代性附录一  电影艺术理论名作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经典好莱坞叙事第一节 叙事传统与经典好莱坞叙事叙事(Narrative)伴随着人类文明一起诞生,随着创世神话、远古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发展完善,一些文化里的口头叙事逐渐转化为书写叙事,在古希腊时代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臻于成熟,而近代叙事艺术的最高形式——小说和戏剧,也来源于古典的叙事长诗。尽管“叙事学(Narratology,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构成)”直到1969年才由法国学者T·托多罗夫(T.Todorov)正式提出,但对于叙事的研究最早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雅典学院时代,先圣柏拉图就对叙事提出了“摹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柏拉图的高徒亚里士多德更在著名的《诗学》中将“摹仿说”运用到叙事长诗和戏剧艺术的系统分析研究之中。在黑暗的中世纪之后,以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为代表的西方经典戏剧文学大家,最终将传统的经典叙事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潮。

编辑推荐

《电影艺术观念》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电影艺术观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还不错吧!得有耐心看!
  •   史论结合,电影理论学习入门书籍
  •   了解电影很清楚明白的一本书,有一定深度
  •   最近朋友推荐这本书,一读才觉得它的有用之处。我认为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把导演理论的东西通过大量的电影实例来解释,既扩展了我的影片阅读量,又在其中了解导演艺术的核心知识,读来获益匪浅。
  •     欧洲艺术电影: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罗伯格里耶<欲念浮动>,伯格曼<第七封印><野草莓><处女泉><芬尼与亚历山大>,安东尼奥尼<放大><红色沙漠><奇遇><中国>,赫尔佐格<阿奎尔,上帝的愤怒>,塔可夫斯基<伊万的同年><镜子><乡愁><牺牲>,戈达尔<精疲力尽>,帕索里尼<索多玛120天>,大岛渚<感官王国><御法度>。
      好莱坞“作者”电影:
      科波拉(尼古拉斯凯奇的二叔)《教父》、《现代启示录》,乔治卢卡斯(工业光魔公司)《星球大战》,马丁斯科塞斯《愤怒的公牛》、《出租车司机》、《纽约黑帮》、《飞行家》,帕尔玛《剃刀边缘》、《碟中谍》、《疤面煞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