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剑华 页数:481
前言
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它开辟了社会主义经济(包括运输经济)研究的崭新的领域,提供了大胆地探索、科学地借鉴国外经验的良好学术氛围,赋予了经济理论和应用研究以艰巨的任务。党的十五大指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指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①这将指导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尽快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市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科学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替代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加强调“质”的提高,深刻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建设。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为5篇22章,力图在概括五种运输方式所涉及的各领域基础上,以深入浅出的方法,把运输经济学知识介绍给大家。其中有些章节是按逻辑的顺序划分,有些章节则是按运输方式、时间或区域的次序划分。这样的编写方法,有顾及全面的优点,但也有重复交叉的不足,只能尽量在编撰过程中避免不足。 本书的特点是体系结构新颖,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理论与实务并重,论述较为严谨,具有运输行业特色。所编写内容一是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有紧密联系,所采用的数据均为最新所收集的;二是对当代国际上有关运输业和运输经济学科的发展情况作了介绍;三是在许多章节中编录了相应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运输经济管理类、交通运输类和物流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亦可供运输企业、物流行业和有关科研机构及运输主管部门的干部或管理人员使用参考,也可以作为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徐剑华,1944年生,江苏苏州人。上海海事大学城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所所长,水运经济研究所教授,交通部部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带头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特聘股票发行审核行业专家(兼)。
1983年以来主编或参编《国际航运经济新论》、《中国货运业大典》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篇 运输经济引论 第一章 运输业的发展 第二章 运输业的性质 第三章 运输资源配置第二篇 运输市场 第四章 运输市场的一般分析 第五章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第六章 运输价格 第七章 国内运输市场 第八章 国际运输市场第三篇 运输企业 第九章 运输企业建制 第十章 运输企业集团 第十一章 运输企业投资 第十二章 运输企业融资 第十三章 运输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第四篇 宏观调控 第十四章 政府宏观调控概述 第十五章 运输业管理体制 第十六章 运输政策 第十七章 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融资第五篇 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八章 运输与经济发展 第十九章 运输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章 运输经济景气指数 第二十一章 交通运输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估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篇 运输经济引论 第一章 运输业的发展 第一节 运输业的形成和作用 一、运输业的形成 运输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从整个人类社会看,运输劳动从生产过程中分离而独立,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运输业的形成与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密切相关。流通领域中的运输需求直接来源于商品交换的需要,商品交换与商品运输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商品交换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引起运输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客观上要求运输劳动独立化、专门化和社会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的出现,使得商品交换成为可能。手工业同农业分离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使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的规模有所扩大。然而,在以后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商品交换的规模和范围都受到限制。起初,由商品交换而产生的运输活动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完成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