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0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奥托·G.奥克威尔克等 页数:360 译者:牛宏宝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艺术的不同观念和角度,是从形式的角度切入的,从形式讲解内容,而且这一切入角度贯穿了全书,切入点非常恰当、精到。对从事美学和艺术理论教学的人,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奥托·G.奥克威尔克 (美国)罗伯特·E.斯廷森 (美国)菲立普·R.威格 等 译者:牛宏宝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关于导论的术语 对艺术的需要和探询 艺术的构成要素 元素的融合第2章 形式 关于形式的术语 形式与视觉秩序 形式整体性:一个概述第3章 线条 关于线条的术语 线条:交流的最基本手段 线条的物理特性 线条的表现特性 线条和其他艺术元素 线条的空间特性 线条与再现第4章 形状 关于形状的术语 形状引语 形状的定义 形状的使用 形状与内容第5章 明暗 关于明暗的术语 明暗关系概说 明暗的描绘性使用 明暗的表现性使用 明暗的构图功能第6章 肌理 关于肌理的术语 肌理概说 肌理与视觉艺术 肌理的本质 肌理的类型 肌理与样式 肌理与构图 肌理与空间 肌理与艺术媒介第7章 色彩第8章 空间第9章 三维艺术第10章 内容和风络西方艺术年表术语表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主题、形式和内容一直就是一件艺术作品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但是,近些年来,这些要素在一些作品中常常很难定位、区分和界定。传统上,一件艺术作品的主题一直就是一个人物、客体或者题旨。但今天,随着抽象时代的降临,主题却可能是艺术元素的一种特殊构造,有时候则是艺术家内在能量和运动的一种纪录。这样,主题就可能与作品的形式相冲突,因为形式普遍地被认为就是作品的外观或组织。这就会导致混乱,特别是对那些想对艺术进行写作的人。内容的定义也失去了或改变了它的源初意义。按照惯例,内容涉及的是一件作品中艺术家所传达和观赏者所阐释的整体讯息。但在今天,我们发现内容常常来源于艺术家的私人经验。这些经验是那样的个人化,以至于旁观者很难理解其讯息,除非他/她也有与艺术家相似的经验。下面对主题、形式和内容的定义是传统的。不过,当我们观看中的例证时,我们将认识到这些定义在当代的混乱。铭记这一点,会使我们易于应对那些向我们传统的艺术理解挑战的作品。
后记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者翻译了某部名著并已出版,有记者采访这位学者:“你读了这本书后觉得怎么样?”这位学者说:“我没有读它。我翻译了它。”但我翻译这本书却正好相反,我是先仔细阅读了全书,觉得非常值得翻译,才动手的。这本由美国Mcgraw Hill出版的《艺术基础:理论与实践》,已经是该书的第9版了。而这一版(2002)已是它问世第50个年头了。这期问,不断进行再版,每一次再版都有润色、增补和修订,是一部经过锤炼的教材。这本教材最大的特点,首先是它讲述艺术的观念和角度。它不是从教诲的角度,而是从形式的角度切入的,是从形式讲内容,而不是从内容来讲形式。这一切入角度贯穿了全书。而且切入点非常恰当、精到。对那些沉浸于美学和艺术理论中苦不堪言的人,这无疑具有启蒙的意义。我希望这本教材能给国内的艺术理论带来某种变化的飙风。其次,这本教材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绝不是停留在“举例说明”的水平,而是构成了教材最主要的部分,它们与文字部分交互阐释、相互激发。特别是作者在每一幅图片下都有精彩、到位的说明和解释。这证明,本书的作者和编写者正是从这些杰出作品中获知艺术是什么的,而不是从某个教诲的原则推理出来的。再次,本教材因为从表现的形式角度阐释艺术,同时又将表现形式置于历史的开放性和扩展性的宽阔语境中,因此,使它能够将史前艺术与21世纪的最新艺术均纳入讨论的视野中。尤其是本书的最后一章,其实讲的就是自欧洲18世纪新古典主义以来的艺术史,这使得此前9章进行的诸如形式、线条、形状、明暗、肌理、色彩、空间、三维艺术等的讨论获得了异常广阔的阐释,因为现代艺术是最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
编辑推荐
《艺术基础理论与实践(第9版)》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