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精神

出版时间:2009-4-2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平原  页数:2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特点,除了历史与现实对分,再就是论文及演讲各半。后者既指向“目光”,也牵涉“文体”。演讲诉诸听觉,需要大白话、新见解,引证不能太多,切忌满篇咬文嚼字、引经据典。这样一来,对于问题的深入探讨与彻底解决,多少总有些限制。演讲鼓励现场发挥,一旦说开去,常常“摇曳多姿”,这与史学论文之讲究准确、严谨,不免有些差距。还有一点,演讲时,不能假定听众熟悉你的以往著述,且一书在手随时翻查,为了辞能“达意”,往往自我引用。单篇看没问题,集中起来阅读,就会略嫌重复。如此“文体辨析”,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自我辩解。    本书收文十一篇,另加三则附录。上编观历史,下编谈现实。至于“远行留‘背影”与“荷戟独‘彷徨一,除表明论述对象及作者心境,还隐含了两个书名,即1926年北新书局刊鲁迅小说集《彷徨》,以及1928年开明书店刊朱自清散文集《背影》。如此“拉大旗当虎皮”,主要指向二书的“卷首语”。《彷徨》无序,引《离骚》句为题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背影》序言提及当今散文大发展:“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一力主求索,一明辨文体,这也是本书的特色与追求。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入学以及香港中文入学、台湾大学等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干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当年游侠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书籍目录

我的“大学研究”之路——代自叙上编 远行留“背影”  中国大学百年?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  大学历史与大学精神  六位师长和一所大学  教育史上的奇迹   附录一 小说家眼中的西南联大下编 荷戟独“彷徨”  弄花香满衣  应是绿肥红瘦  大学公信力为何下降   附录二 我为什么反对一流学者当校长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之道”   附录三 陈平原、饶毅教授共话北大发展  桃李春风一杯酒  当代中国人文学之“内外兼修”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上编 远行留“背影”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  ——以无锡国专为中心  在晚清学制改革大潮中,朝野间对于“开学堂,育人才”很快形成共识;分歧在于如何看待源远流长的书院。“时局多艰,需材尤急”,无法生产坚船利炮的书院,其教学宗旨及培养方案,非改不可。于是出现了三种颇有差异的选择:一、整顿书院,增加西学课程(胡聘之等);二、保留书院,另外创设讲求实学的新式书院或学堂(廖寿丰等);三、请皇上发布诏书,“将公私现有之书院、义学、社学、学塾,皆改为兼习中西之学校”(康有为等)。取消书院,以便集中人力财力,发展新教育,这一“兴学至速之法”,从郑观应最早提出,迭经胡炳棻、李端棻、康有为等的一再奏请,终于成为最高统治者的谕令,通行全国。其问虽有反复,但秋风日紧,大树飘零已成定局。  清末民初的教育改革家宁愿纵论缥缈含糊的“三代之学”,而不想涉及近在眼前的书院之利弊得失,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比如,不愿意“穿新鞋走老路”,或者担心旧体制因而“藕断丝连”等。可这么一来,传统中国的教育精神,被高悬云端,无法介入20世纪初极富激情与想象力的制度创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学有精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若以一句话概括此书的特色,可谓“作者的感慨更加深沉,而笔调愈发轻松”。作为“陈平原大学三书”的最后一部,此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大学观”,与《老北大的故事》和《大学何为》既是一脉相承,又具有独立的学术价值。能将“深沉”与“轻松”熔铸一炉,功力使然,境界自现。
  •   在图书馆借回来看完之后上网买回家收藏。中国大学应该有精神,可惜理想和现实总是差距很大。所以很感伤。我们的大学,什么时候能真正成为精神的家园?也许,是政府不再干预、过渡管制、言论自由的那一天吧。
  •   很喜欢陈平原老师的书,这本书也得也相当经典,强烈推荐
  •   发货及时,图书品相好,当地买不到,快递的态度也好,由于我经常买书,所以能够给我送到手里,赞
  •   一本常读有益的书
  •   了解大学,真正的大学所在
  •   陈平原是个学者,不是个文人,他的书还不错
  •   很多人都有大学的经历,却很难得静下心来细品大学的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听陈先生谈他对大学精神的认识,可以作为一种思索的参考。
  •   说实在话真本书适合那些想对中国大学的目前现状有所了解的的人读读,个人读了一遍还是受益匪浅的,作者的文字功底以及思想等都很好,值得一读。
  •   平原同志的书历来是不错的,还没有看完,但是相信感觉,hehe
  •   还没有开始读,不过据说此书获奖了应该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