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臧运祜  页数:361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主要以十五年战争时期(1931-1945年)为中心,研究近代日本(1868-1945年)从大陆政策到“大东亚共荣圈”的亚太政策的演变过程。在此,拟就与本课题相关的若干术语、中日史学界的研究状况以及笔者的研究设想,作一简要的说明。(一)作为历史用语的“大陆政策”与“大东亚共荣圈”近代日本的对外政策,曾长期被一般地概括为“大陆政策”;1940年以后,又一度被称为“大东亚共荣圈”。因此,“大陆政策”与“大东亚共荣圈”,虽非学术用语、而是历史用语①:,可以被作为近代日本对外政策的代名词。但是,在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今天,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如果仍然还以“大陆政策”与“大东亚共荣圈”这样的“历史用语”来概括近代日本的对外政策,在学术上则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内容概要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近代日本(1868-1945)以对华为核心的亚太政策,讨论时段主要限定于十五年战争时期(1931-1945)。书稿显示出作者立论严谨、言必有据,大量使用了第一手的史料,按照时间脉络,清晰地梳理了日本从大陆政策到“大东亚共荣圈”的演变轨迹。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本书的雏形是作者在2000年完成的博士后研究报告。期间几经修改,部分章节以论文形式先期在国内外发表,得到学界同行的反馈和认可。

作者简介

臧运祜,1966年2月生,山东诸城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曾在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任助理研究员。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及中华民国史,专著有《七七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共同主编《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史记》、《中外学者纵论20世纪的中国》等,共同编著《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等,并发表过相关论文30多篇。

书籍目录

前言上篇  日本亚太政策的基本形成与初步实施 第一章  明治时期亚太政策的基本形成(1868—1912年)   第一节  古代日本的对外思想与行动   一  古代日本与东亚世界   二  幕末时期的对外思想   第二节  明治维新时期的亚太政策   一  与中国的交涉和入侵台湾   二  吞并琉球   三  朝鲜问题的交涉与在朝鲜的扩张   第三节  甲午—日俄战争前后亚太政策的基本形成   一  甲午战争前后的大陆政策   二  日俄战争前后的亚太政策 第二章  大正—昭和初年亚太政策的初步实施(1912—1930年)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亚太政策的初步实施   一  确立在华“优势地位”与独霸中国   二  占领南洋群岛、出兵西伯利亚   第二节  华盛顿体系下的协调外交及其矛盾   一  华盛顿会议后的协调外交   二  两次东方会议的召开与拓务省的设立下篇  十五年战争与日本亚太政策的全面实施 第三章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与亚太政策的新开端(1931—1935年)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与亚太政策   一  九一八事变与亚太政策   二  伪满洲国与亚太政策   第二节  华北事变与新的对华政策   一  华北政策的实施与华北事变的发动   二  新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形成   第三节  对华南政策及南进政策的酝酿与实施   一  对华南政策的酝酿   二  华南一南洋政策 第四章  亚太政策的确立与大陆政策的实现(1936—1940年)   第一节  亚太政策的确立与“中国事变”的发动   一  广田内阁亚太政策的确立与对华政策的实施   二  对华政策的调整、再确立与“中国事变”的发动   第二节  处理“中国事变”与实现大陆政策   一  处理“中国事变”   二  设置“兴亚院”与扶植汪伪政权   第三节  南进政策的继续实施   一  全面侵华战争初期的南进准备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南进政策的初步实施 第五章  “大东亚共荣圈”政策及其崩溃(1941—1945年)   第一节  “大东亚共荣圈”政策的确立与日美开战   一  “大东亚共荣圈”政策的确立与南进   二  日美谈判与开战   第二节  “大东亚共荣圈”政策的实施与崩溃   一  东条内阁时期的“大东亚”政策   二  战败与停战期间的“大东亚”政策   第三节  “大东亚共荣圈”中的对华政策   一  开战前后的对华政策   二  “对华新政策”及其失败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明治时期亚太政策的基本形成(1868—1912年)明治时期的45年(1868-1912年),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过渡阶段。在近半个世纪中,日本在对外政策上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即一方面奉行“脱亚入欧”的方针,在逐渐加入西方行列的同时,不断争取摆脱欧美列强的民族压迫,并于1911年最终完成了不平等条约的修改;另一方面又推行对于亚洲弱小民族国家,特别是近邻的中国、朝鲜的侵略政策,继吞并琉球之后,经过甲午战争一日俄战争,侵占了中国台湾和东北的南部,并于1910年吞并了朝鲜,从而伙同西方列强、最终打破了长期维系该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华夷秩序”,成为亚太地区唯一的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一过程中,近代日本的亚太政策基本形成,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大陆政策也确立下来。上述政策,在20世纪前半期的大正、昭和战前期,被日本最高统治集团视为遗策、奉为圭臬,并进一步付诸全面的实施。第一节 古代日本的对外思想与行动近代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对外扩张,从思想渊源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前近代”或“近世”。但是如果结合其实践,则应该从更为久远的“古代”进行考察。

后记

这本书稿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主体部分的修改稿。1998年初,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最后学期,根据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和未来学术发展的路向,申请到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进行研究,并得到了我的导师杨天石教授和近代史系主任耿云志教授的支持与力荐。蒙母系不弃和何芳川老师的厚爱,我于6月3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开始了在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工作。我的博士论文研究了1930年代前半期的日本对华政策,通过该项研究,深感应该继续放宽历史视野,宏观考察与深入研究近代日本以对华政策为核心的亚太政策。我的合作教师何芳川教授,自1990年代起就致力于亚太区域史的研究,并已取得了斐然成就,他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两年间,我在主要从事上述课题研究的同时,还粗略研究了20世纪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关系;该成果完成之后不久,就被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2000年7月初,我完成了博士研究工作报告,并留在母系工作。我的博士后报告尽管被评定为“优等”,但自己则忐忑,时常为日方的档案史料和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状况所困惑。直到2003-2004年,我到日本东京的庆应大学访问研究一年之后,经过了认真的调研与思考,方才决定继续予以修改,争取出版。2005年6月,我完成了第一次修改稿,经过何芳川老师和宋成有老师的力荐,申请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并在12月获得了第27批资助,并被列入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计划。

编辑推荐

《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主要以十五年战争时期(1931-1945年)为中心,研究近代日本(1868-1945年)从大陆政策到“大东亚共荣圈”的亚太政策的演变过程。在此,拟就与本课题相关的若干术语、中日史学界的研究状况以及笔者的研究设想,作一简要的说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