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冲 页数:21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莎士比亚电影几乎与电影艺术同时起源,同时发展,20世纪90年代更是出现了所谓的“莎士比亚电影复兴”。在“视觉时代”的语境下,作为人类文化和文学经典的莎士比亚与作为大众艺术传媒的电影之间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这样的互动,对经典文学的新语境下的阐述与传播,对大众艺术传媒在新时代遭遇的思想和技术挑战,都将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在国际上,莎士比亚电影研究已成为莎学的重要内容,文学作品的改编研究也正在成为显学,我国学者和学术界如何应对、参与,并发出自己的声音?本书的两位作者通过各个篇章,从内容、思想、主题、技巧、艺术、社会等角度出发,对十数部较有代表性的莎士比亚喜剧、历史剧、悲剧及传奇剧电影进行细致独到的释读与批评,就上述问题做出了回应。
书籍目录
导言:视觉时代与莎士比亚.第一编 默片时代的莎士比亚 沉默的莎士比亚:默片时代的莎士比亚电影第二编 幻境中的欢声笑语——莎士比亚喜剧的电影改编 一、莎士比亚的性别之战:《无事生非》(1993) 二、并非喜剧:《威尼斯商人》(2004).. 三、歌舞片形式的电影诠释:《爱的徒劳》(2000) 四、浮生内外:《仲夏夜之梦》(1999) 五、微妙的更迭:《第十二夜》(1996) 六、纷乱的文化视觉符号:《皆大欢喜》(2006)第三编 镜头中的历史话语——历史剧的电影改编 一、“视觉失语”:法雷尔的数码版《理查二世》(2001) 二、密室政治的阴暗与罪恶:朗克莱因的《理查三世》(1995) 三、寻找理查,寻找莎士比亚:阿尔·帕西诺的“记录片”《寻找理查》(1996) 四、重重叠叠的时空:《亨利五世》(1944)第四编 视觉的悲剧、现实的当前——悲剧的电影改编 一、实景+爱情:电影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后现代,很当代:巴兹·鲁尔曼的后现代《罗密欧+朱丽叶》(1996) 三、精英VS大众:《哈姆莱特》(1996) 四、在曼哈顿演绎哈姆莱特:阿尔莫雷达的“哈2000” 五、真情错爱:《奥赛罗》(1995) 六、形异而神似:伦敦LwT版《奥赛罗》(2001) 七、是非成败转瞬空:《麦克白》(1971) 八、时空错乱与电影投射:《泰特斯》(1999) 九、无关立场:《裘利斯·恺撒》(1970)第五编 银幕上的传奇故事——莎士比亚传奇剧的电影改编 人这织成梦幻的材料:《普洛斯佩罗之魔法书》(1991)外一编卡通版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戏剧的动画改编 舞台的解构和动画的蒸馏:《驯悍记》附录一:莎士比亚默片电影年表附录二:莎士比亚大银幕有声影片年表附录三: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编 默片时代的莎士比亚沉默的莎士比亚:默片时代的莎士比亚电影尽管发明家爱迪生于1893年5月就首次向公众演示其发明的胶片放映机,尽管半年后德国的斯克拉丹诺夫兄弟在柏林也有类似的举动,但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开始于1895年12月的巴黎,因为那是人类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向公众展映胶片上的连续画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电影的发明都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技术为自己找乐子的革命性事件。歌德的浮士德眼见人类奋斗的壮观场景,说了句“停一下,让我好好看看”,结果悲剧降临,丢了性命,而现在,无论是美好还是丑恶,都可以在人类意志指挥下或去或留了,因为,原来只能短暂停留在人类视网膜上的图景,从此在理论上得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被任意次地重复。唯一不足的是,由于当时的技术尚未发展到可以使声音驻足的地步,大银幕上的活动影像都是无声的,是为默片。四年之后,英国人于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想起了正在成为西方经典的莎士比亚戏剧,脑筋一动,“拍”出了“一部”莎士比亚戏剧电影,这就是1899年英国缪托斯柯普传记公司出品的《约翰王》。从此,莎士比亚与大银幕结下缘分,开始了一段迄今仍在演绎着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莎士比亚电影史,吸引了众多的眼球,挑起了众多的口舌,也开始让众多的人为之留下笔墨。
编辑推荐
《视觉时代的莎士比亚》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