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后期的知识传播

出版时间:2009-3-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程德林  页数:184  
Tag标签:无  

前言

知识传播是文明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过去数千年来一直如此,在今天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如此。所以,研究知识传播史不仅有理论价值,而且有现实意义。以往学界对于系统的知识传播史研究很少,有关西欧中世纪知识传播的研究更是近年才刚刚开始。国外虽有一些关于“中世纪知识生活”的著作出版,但关注重点在于知识的生成、积累以及二者间关系,对知识的传播环节及其机制着力不多。因此,当程德林同志提出,想要借鉴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将知识传播的媒介、途径、主客体关系等“技术性”因素与知识传播的结果及其社会影响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考察,并以此作为博士论文题目时,我是十分赞同的。该论文在答辩时受到中世纪史学家和传播学专家的嘉许,并称其从事的工作是“开创性”的,“建构了中世纪的知识交流模式”。这一结果颇令人欣慰。目前这本书——《西欧中世纪后期的知识传播》,是作者对其博士论文进一步修改、充实、加工而成的专门性研究著作。本书在全面考察中世纪后期西欧知识传播活动的基础上,分析当时知识传播的特点,阐明知识传播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社会文明化以及近代科学兴起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肯定了知识传播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关键作用。

内容概要

本书从市场失败出发,越出经济学的范畴,以超越现代性的视角,重新评估并构建了经济伦理学。本书阐明了,道德失败同市场与政府失败构成广义经济学的三大失败,美德机制和良知具有超越一般价值取向和规范的意义。在本书中,至善、目前善和手段善及其相应的恶,被同经济过程和行为综合考察,带来了新意与新视角;伦理悖论揭示出经济主、客体及其过程中的内在与逻辑矛盾,显示出内在发展与演进的动力;宏观与微观经济伦理结构和内容,预示着经济伦理学的新学理与学科框架演化趋势。  专家学者、党政干部、青年学生、普通读者都可以“各取所需”,从本书中得到超现代经济伦理的智慧滋养和境界启迪。

作者简介

谭伟东,辽宁大连人,中美战略研究院总裁。曾在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任教,1990年赴美,出任美国花旗集团信用卡公司、西尔斯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家用国际金融公司(现汇丰(北美)银行)和第一银行(现大通摩根银行)高级业务主管、主任分析师和高级分析师等职。研究领域包括:宏观金融、风险理论与管理、金融经济学及转型经济学等。主持多项省部级和美国大公司重大课题,并多次获得各种学术奖励。著有《超现代经济学》、《西方企业文化纵横》、《公司文化》、《经济信息学导论》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市场失败、政府失败与道德失败 一、市场失败与伦理缺失 二、政府失败与伦理缺失 三、道德失败之理论把握 四、三大失败与治理理论 五、道德失败的实质与困境突破第二章 舒适空间伦理 一、孔子的舒适空间意识 二、舒适空问的经济学界定 三、舒适空间的伦理学界定 四、舒适空问的伦理学基础 五、伦理意识革命与舒适空间逆转 六、伦理演进与三大舒适空间转化 七、伦理革命、舒适空间逆转和文明更替 八、伦理革命、舒适空间逆转和大国兴衰第三章 手段善恶、目的善恶和终极善恶伦理系统 一、至善、至美、至真与伦理绝对主义 二、逐善、趋美、向真的相对主义 三、终极善恶之相对性 四、终极善恶悖论困境摆脱 五、目的善恶的本质价值规定与终极善恶 六、手段善恶之伦理辩证第四章 伦理悖论与调和(协调) 一、主体悖论之源:人性矛盾 二、多重世界相对悖论:客体悖论(本体悖论) 三、伦理之主、客体间的悖论 四、悖论调和与协调第五章 伦理与道德实现机制 一、伦理与道德实现机制分述 二、伦理百衲布与伦理格利佛效应 三、自律机制与强制机制 四、道德实现机制目的性与手段性并存 五、道德法庭、道义舆论与惩罚第六章 幸福(与痛苦)论 一、幸福相对论对幸福的界定及其内涵 二、十大类对比转变幸福界定 三、思恋之幸福与痛苦的启迪 四、感受类型的幸福 五、痛苦不幸的伦理与非伦理性质 六、良知驱动伦理动力与幸福获得 七、孔子、苏格拉底成圣至善与幸福 八、柏拉图的第一次背离与亚里士多德的第二次背离第七章 公正论第八章 微观伦理基础第九章 中观伦理基础第十章 宏观伦理基础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世纪后期西欧的知识氛围所谓知识氛围,是指围绕知识这一特定事物而营造出来的、具有某种文化特色的气氛和环境。从知识传播的角度看,某一历史时期知识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一时期知识能否顺利传播。在中世纪西欧,教会和经院哲学控制着知识领域,但是到11-15世纪,由于城市兴起、文化教育复兴、统治者尊重知识以及人们对知识价值的认同等因素共同作用,西欧社会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知识氛围。正是这种知识氛围,滋养了以知识作底蕴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孕育了以知识作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本章将从城市兴起与知识复苏、文化教育的复兴、统治者对知识的尊重以及人们对知识价值的认同等四个方面,对中世纪后期西欧的知识氛围进行考察。一、城市兴起与知识复苏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11世纪。在西欧的历史上,城市的兴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城市在中世纪文明中的意义,汤普逊是这样说的:“在中世纪文明中对于人类没有什么比城市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了。”城市兴起以后,西欧的经济、社会、文化都开始发生转化,表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

后记

俗话说:“好事多磨”。本人这部《西欧中世纪后期的知识传播》一书的出版正应了这句俗话。这部书稿的基础是我同名的博士论文。当年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论文受到国内中世纪史学家和文献传播学专家的嘉许,各位先生还肯定我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富有开创性。有了这种鼓励,我便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又充实了一点内容写成专著,2002年便开始找出版社出版。2004年,承蒙北京大学出版社厚爱,书稿被作为出版选题之一。可是,从被列入正式出版计划到真正付梓已是四年过去。当然,多磨之后终成好事,本人依然非常高兴!在这本书终于要呈现在读者面前时,我对所有为本书出版提供了帮助的人士都充满了感激之情——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我这样一个普通大学教师能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己的著作,的确深受鼓舞!而在整个出版过程中,责任编辑胡利国老师付出了很多辛劳,我要感谢胡老师!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刘新成教授!当年以“西欧中世纪后期的知识传播”为题撰写跨学科的博士论文,没有导师的指导和鼓励我是不可能做好的。在本书出版之前,身兼数职的刘新成先生(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序,学生很是感动!

编辑推荐

《西欧中世纪后期的知识传播》介绍了:第一章从城市兴起与知识复苏、文化教育的复兴、统治者对知识的尊重以及人们对知识价值的认同等四个方面,论述西欧中世纪后期知识氛围。第二章与第三章分别从教会、图书馆、一般学校、大学等四个方面,考察西欧中世纪后期知识传播的途径。这四条途径分属教会与世俗两个知识传播系统,它们构成西欧中世纪后期一个较大的知识传播网络。第四章考察西欧中世纪后期知识传播的媒介,分别讨论口语媒介与文字媒介在知识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由于图书(手稿或手抄本)稀缺,口语成为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但文字媒介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发展趋势。第五章归纳西欧中世纪后期知识传播的四大特点,即:教会与世俗两种传播途径并存,口语与文字两种传播媒介并用,侧重于传播实用知识,形成了知识传播网络。第六章着重讨论中世纪后期知识传播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传播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欧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结语部分简要阐明作者的结论:中世纪后期西欧知识传播比较活跃,知识传播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欧中世纪后期的知识传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首都师大的博士论文,北大出的,质量很一般,作为博士论文来说太单薄了些,无论是内容还是文献,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就是题目新颖点,首都师大到底不是北大啊,作者导师是校长,这种水准的论文北大不该出,自己学校这么多高质量博士论文为什么不出?难道是保密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