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存生,喻岳青 主编 页数:373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的显著进展。其主要标志是:第一,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和职责得到明显发挥;第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空前繁荣,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以及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全面发展;第三,科学研究成果累累,队伍建设人才辈出;第四,“双百”方针得到贯彻,学术空气十分活跃;第五,国际交流广泛开展,研究手段不断更新。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内容概要
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他自告奋勇抓教育,领导了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建设,创立了既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又有许多创新发展的邓小平教育理论,使中国教育在实践和理论相统一、相促进、相结合的大道上前进。翻《邓小平文选》,其中关于教育的论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是仅见的。邓小平不但以一位革命家、战略家的气魄抓教育,而且以一位思想家、理论家的气质思考教育,’因而取得了许多原创性的富有邓小平理论风格的科学成果。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产生,无疑是当代中国教育科学中最首要的和最具标志性的成果。邓小平教育理论在指导中国教育实践探索前行的同时,也指引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回顾二十多年来中国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呼唤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定,从“三个面向”、“四有”人才的提出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行,正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为中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开辟道路、指引方向。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刻的科学体系,不但指引和推动着教育学基本理论的发展,而且指引和推动着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所限,我们不可能将邓小平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这个庞大体系中各个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一一对应地加以研究,而只是选择其中几个主要的分支学科来进行分析和探讨。这种研究和探讨要力求找出邓小平教育理论与这些分支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能简单地进行对号入座,更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应当说,这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还是一个鲜有人涉足的领域,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领域,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开创性也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抱着在探索中前行的宗旨,我们义无反顾地大胆踏入了这个领域,并将我们的粗浅所得写成《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学》一书奉献给大家,以求教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邓小平教育理论观点所具有的高屋建瓴的综合性,因而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邓小平某一重要理论观点,对教育学的不同学科都起了重要指导和影响作用,这样就难免要在各有关章节中都要加以引用,也就是说要出现必要的“重复”,对此,敬希读者予以理解和教正。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的子课题之一,其初稿已于2006年3月通过了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专家组的鉴定。后因要补充一些内容,并对有关注释按新出版的《江泽民文选》等著作进行修订等原因,推迟了出版时间。
作者简介
赵存生,男,1942年9月生,祖籍河北冀县,出生地辽宁沈阳,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经历: 196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5年10月提前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中国人学学会顾问、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编委等职务。
书籍目录
上篇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与邓小平教育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 时代发展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二 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节 邓小平教育理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第一节 邓小平教育理论产生的条件和形成发展过程 一 邓小平教育理论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二 邓小平教育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节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 二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理论内容 第三节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粹和主要特点 一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粹 二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邓小平教育理论开辟了当代中国教育实践的新局面 第一节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阶段 一 批判“两个估计”,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教育事业的成就 二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早出人才、早出成果 三 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推进教育界的全面整顿 第二节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道路 第三节 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第四节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规范 第五节 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蓝图 第四章 邓小平教育理论在世纪之交的新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成果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 把现代化建设奠定在创新知识和开发人才的基础之上 二 在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并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下篇 第五章 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和推动当代中国教育科学的蓬勃发展 第六章 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哲学 第七章 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政治学 第八章 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经济学 第九章 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社会学 第十章 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管理学结束语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与邓小平教育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 时代发展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同任何伟大的理论体系一样,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它是适应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产生的。 任何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一个民族或国家所处的特定时期和历史条件,是这一理论产生的直接必然性;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特定历史时期和时代特征,是这一理论体系产生的间接必然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